延续性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0-09-21何梅平
何梅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大肠息肉切除术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对于治疗肠息肉效果显著[1]。肠息肉非常容易发生癌变,因此临床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在早期采用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方式,但仍需要进行院外护理和随访工作[2]。本文将对延续性护理在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后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120例接受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60例,年龄37~65岁,平均(46.5±2.3)岁;病程3~6个月,平均(4.8±0.7)个月;其中男30例,女30例。
观察组60例,年龄35~64岁,平均(46.7±2.2)岁;病程3~7个月,平均(4.5±0.5)个月;其中男29例,女31例。
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大肠息肉。②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且知晓相关研究流程。
排除标准:①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②精神类疾病或者痴呆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定期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为患者按时按量供给药物,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患者:延续护理干预。①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组成,并且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告知延续护理干预的科学意义,并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传播。②创建微信群,由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患者每日向群里发放个人的相关信息,比如饮食等,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热情的解答,并且进行详尽的记录。对于患者的饮食等方面不合适之处,护理人员要提出意见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生活健康。③通过创立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定期发放推文等,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情,并且做到提示作用。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胃肠的蠕动,提升自身免疫力。④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如果患者超出复查期限,要电话通知患者及时进行复诊。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评估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提升患者的基础护理知识。⑤为患者讲解并发症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提醒和提示,随时观察大便的情况,如果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测评,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用x2检验,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s,分)
注:2组对比结果,P<0.05。
组名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33.53±3.13 37.38±3.75观察组(n=60) 33.45±3.21 48.22±4.15 t 0.14 15.01 P 0.89 0.01
3 讨 论
延续性护理是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护理干预手段[3],它通过对患者出院后进行一系列的回访,包括电话、微信、公众号、网络等方式,从而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并发症等进行掌握[4],既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也能够对患者进行二次健康教育和引导,从而起到监督作用和提示作用[5]。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有积极作用,并且对生活质量进行大大提升,从而更好的恢复和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可以作为常用手段作用于临床,适合在临床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