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管乐的竹笛艺术(二)

2020-09-20

乐器 2020年7期
关键词:管乐圆润卖菜

刘管乐和他的学生辛正奎

刘管乐(右二)和笛子界朋友合影

1990年5月27日,刘管乐先生与世长辞。刘森先生离京外出未获噩耗,事后悔恨万分、悲恸不已。刘森先生泣道:刘老西逝,是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大损失。赵松庭先生不远千里奔赴天津向刘管乐叩别,并敬献了他亲笔书写的“恩师千古”的挽联花圈。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刘管乐老师的超绝笛技恐怕我终生难以学尽。”笛子演奏家黄尚元曾评价他:“刘管乐的笛声浑厚坚实、圆润饱满,气功之深、唇功之硬,举世罕见。挥指铿锵敏捷迅疾,罕有国人可望其项背。严求强弱对比,根据音乐择用技巧,正是大师之风范!”

第二章 风格特点

刘管乐的音乐是在河北冀中老调梆子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二人台及山东、山西、内蒙、新疆等地的民间戏曲音乐,借鉴了国外的一些音乐风格与技巧,因此丰富了他在竹笛艺术上的表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特色。他的笛声音调高亢、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技巧丰富,有着粗犷豪迈、热情奔放、音色圆润、干净利落的特点。他的音色饱满圆润、结实纯净,传声很远,轻而不浮、重而不浊,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在一些方面,如利用休止符换气,使气息充实饱满;出乎意料但又合于情理的节奏变化等,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以说他的演奏艺术大大丰富了中国笛子艺术的宝库,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金山、靳学东。

刘管乐先生的笛技绝不停留在对民间素材一般意义的继承上,而是把旧的素材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他强调用气,把“集中力度”放在首位。他演奏时要先把气吸足,整个精神全都集中到气息的运用上,同时需要气与唇的紧密结合,吹出来的声音结实嘹亮。这种独特的用气方法,成就了他独树一帜的竹笛风格。

在刘管乐先生的众多编创演奏的名曲当中,《卖菜》《荫中鸟》是他在业内公认的代表作品。《卖菜》取材于山西民歌,乐曲不但具备热情奔放、欢快活泼的北派梆笛特点,而且运用了简单的几个音符不断反复的写作手法,来描写菜农挑着自家收获的新鲜蔬果,从晨雾中走向市场卖菜的情景。这种写作手法在冯国林先生的作曲教材中被命名为“主体核心反复分裂法”。乐曲通过历音、滑音、剁音、花舌等技巧,鲜活的表现出了叫卖声、欢笑声等,刻画出了生机勃勃、乐观诙谐的市井画面。《荫中鸟》取材于河北民间音乐,鸟叫部分借鉴了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乐曲自然流畅、生趣盎然、靓丽多彩,绿荫掩映中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处依红吐翠,此曲一度成为大江南北竹笛爱好者及专业演奏者争相学习演奏的乐曲。此曲与《卖菜》被一同列为各大音乐学院竹笛教材的必修曲目。除此两曲,刘管乐先生还有一首很有地方特色的笛曲《茉莉花》。与我们经常听到的江浙一带的《茉莉花》不同,这首《茉莉花》取材于山西北部民歌,此曲充分体现了刘管乐音色圆润、干净利落的竹笛风格,北方竹笛的味道在短短不到两分钟的《茉莉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辛正奎向宁英杰传受刘管乐笛子演奏技艺

结 语

刘管乐不但在竹笛演奏、创作、制作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念在如今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他培养学生观念开放,没有门户之见,一直秉承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教学宗旨。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他就经常对学生说:北京有个小青年刘森,笛子吹得好,独创一派,有机会你要去北京找他学习;河北的梁培印气很足;天津杨立中的河北风味地道;不要有门户之见,各派有各派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互相学习,共同弘扬发展祖国的笛子艺术……他的笛音曾给他同代和后代笛家们以很大启示和教益。如冯子存先生的《五梆子》就曾借鉴过他的剁音技法;赵松庭先生在他的启发下也创作出轰动笛界的佳作《早晨》。他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兼职,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笛子演奏人才。

刘管乐的演奏理念是“霸气十足”。他经常对学生说:“你们上台要有一股虎气,台下的专家、教授不要管。在你心里,你是第一。在台上演奏时要瞪大眼睛,要有股霸气,下了台再回到你的学生位置。”他曾在1989年《音乐小杂志》发行的第八期中刊登的文章里说道:我以为没有冷淡的观众,只有冷淡的演奏者。我坚信新一代笛子演奏者中那批全身心的热爱并终生醉心于此的痴才们,终会打破“观众不爱听,你也不愿演;我总不演,观众更加陌生疏远”的非良性循环。多创新、多演出,使笛子艺术永葆青春,征服越来越多的新一代观众的心!

刘管乐在山东青州云门山顶

刘管乐手迹

鸣谢刘耀君女士(刘管乐先生之女)及山东济宁刘清纯先生提供部分珍贵图片及资料。

(全文完)

猜你喜欢

管乐圆润卖菜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小猪卖菜
小猪卖菜
一手掌控的餐具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Roll with it
卖菜讲究精打细算 “宋小菜”算的是数据
有温度的管乐教育
生活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