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背景下《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2020-09-19
(菏泽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引入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新宠,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行政管理学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的诸如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更加凸显,其枯燥理论的讲解与新时代下学习强调学科关联性和实践性现实的碰撞、学分压缩的趋势与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都决定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引入线下传统教学与线上网络化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评价基础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不仅包括教的效果,还包括学的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基础应是完善的教学全过程。混合教学模式将多种形式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教师引领下的课下在线学习有机整合,其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资源建设、面对面课堂教学、课下的监控指导和学生线上、线下资源的学习与互动等多个环节,所以,教学效果的评价范畴不应再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上,应扩展到教学全过程。
行政管理学既是一门基础性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将《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基本流程设计为简易知识点、重难点、知识点应用三个项目,简易知识点对应课程的线上讲授教学,重难点和知识点应用对应于课堂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学生需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所列内容,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点学习,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交至学习平台中的班级群,学习委员及时将这些疑惑整理归纳,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进行重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知识点应用的分析。课后,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点并及时完成相应作业,并将疑惑提交至学习平台中的班级群,由教师线上解决。
三、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构建
1、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确立
本课程是面向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对大一新生采用混合式教学改革可以更新他们对以往传统教学的认识,线上线下教学可以扩展本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宽度,为了检验混合式教学效果,需要建立评价机制进行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构建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需要网络平台做支撑。借助于“超星”平台,行政管理学课程在本系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探索,截至目前,此课程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实施了两年。根据混合教学模式下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新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拟定了行政管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线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对于课前来说,教师占70%,学生占30%。教师所占的70%主要是包括百分之四十的课程资源建设的丰富全面性和百分之三十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其中课程资源建设的丰富全面性主要由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情况、电子大纲的建设情况、电子教案的建设情况和任务点的分配是否合理四个方面组成;学生所占比重主要是指在线学习情况,其中包括有效在线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完成在线学习任务的质量等。课后环节是由教师在线答疑和学生在线反馈两个一级指标构成,主要是评价师生能否及时地互动解决问题。线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线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2、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对象权重的设置
对教师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传统模式的教学技能,也要学会新模式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不仅较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复杂。课程资源的设计、在线答疑、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等都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者混合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变革程度较大的工作,教学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考虑到时间因素,根据教学改革呈现的时间来合理制定评价时效。就笔者看来,课前,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等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前三年将花费教师极大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当网络资源建设完毕,后续的完善花费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将教师的权重设为70%,学生的权重设为30%。课后,主要是由学生消化和吸收线上和课堂知识,将生师比设为7:3。课堂上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故将师生比设为5:5。一级指标比重的设置详见上表。
3、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主体所占比重的设置
混合式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对应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和方法就要求多样化,评价主体包括校内督导组、教务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同行、学生等,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参与的教学时间段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选择的评价指标和确定的权重也有所不同和侧重。对于督导人员而言,主要承担课堂教学内容的监督、指导功能,对课前、课下在线教学环节参与和了解不多,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堂教学各方面。对教务人员来说,主要通过查看教学日志监督评价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符合度,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与教学大纲的契合度,以及通过日常巡查评价教师遵守校纪的程度。对于相关专业教师同行来说,因为是相近专业或本专业人士,他们对待评专业的教学要求较为熟悉,对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有更清晰的了解,借助于“超星”平台,可以通过登录自己账号查看本课程,了解在线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随堂听课评价课程设计和内容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线上资源与课堂内容前后衔接是否紧密等。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参与教学全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的直接检验者,主要是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在对评价主体进行权重赋值时,考虑到专家督导人员业务精、教学经验丰富,能有效地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之处,将专家督导评教在这四种评价主体中所占比重设为最高,其次是相关专业同行,再次是教务管理人员,学生所占比重最少,原因是虽然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但他们在评教的认知和认真程度方面都有待商榷。所以依次将评价主体的权重设为3.5:3:2:1.5。
4、计算评价结果
督导人员一般是通过现场听课用评分表进行评分,教务人员多是通过查阅教学资料评价,相关专业教师同行和学生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资料,根据上述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评分法对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将二级指标所有有效回答的平均分作为该项指标的最终得分,二级评价指标采用百分制计算。二级指标得分乘相应比重得出一级指标结果,一级指标结果相加再乘相应比重得到教学对象的得分,教学对象得分相加得出课前、课后和课堂得分,混合式教学评价效果就是比较每个待评教师的这三项得分。
结语
引入混合教学是为了利用先进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本文对行政管理学混合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探讨。受自身水平的限制,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能会存在指标或权重设置不当之处,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制定出切实符合本课程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