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0-09-18马芙梅刘得龙
马芙梅 刘得龙
突发性耳聋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类情况的发生原因不明确,患者患病后的表现主要是单侧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会伴有眩晕、耳鸣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主要为抗凝、溶栓以及营养神经等药物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1]。基于此,抽取10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8年7 月~2019 年7 月入本院进行治疗,探究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巴曲酶与血管扩张剂治疗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25~68 岁,平均年龄(42.3±8.6)岁;患病时间1~8 d,平均患病时间(3.5±1.6)d;左耳聋患者30 例,右耳聋患者20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24~67 岁,平均年龄(42.5±8.2)岁;患病时间1~8 d,平均患病时间(3.3±1.6)d;左耳聋患者32 例,右耳聋患者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要求[2];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情况均无沟通以及理解能力差等情况;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参与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均完全知晓,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存在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情况;患者合并肝脏、心脏肾脏等功能异常情况;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患者未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口服波尼松(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61023180),每次服药量为1 mg/kg,1 次/d,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量的银杏达莫注射液(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40)进行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管扩张剂治疗,将2 ml前列地尔注射液(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92)加入到1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5 次。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巴曲酶(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95)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10 BU,将其加入100 ml 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之后进行静脉滴注,药物需要在1 h 之内滴注完成,之后每隔1 d 用药1 次,单次用药量降低到5 BU,连续治疗5 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Fbg)水平、治疗前后纯音听阀、不适感受(眩晕、耳鸣)缓解时间[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胀腹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T、PT、APTT 均长于对照组,Fbg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阀以及不适感受缓解时间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纯音听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纯音听阀低于对照组,眩晕缓解时间、耳鸣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阀以及不适感受缓解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阀以及不适感受缓解时间对比()
注:与同期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种出现1 例恶心呕吐、1 例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 例恶心呕吐、2 例腹胀腹泻、3 例头晕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主要考虑与患者循环障碍、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等均有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即为血液循环障碍,随着患者血液系统中血小板聚集能力以及血液粘稠度的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导致其在耳蜗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性较差,耳组织会出现缺血以及缺氧等不良情况,如缺血缺氧时间过长,组内组织便会出现受损情况,甚至出现血栓情况,影响到耳部听力功能。临床治疗中主要的治疗药物为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凝剂等药物,通过药物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的机体炎性反应,提升血管扩张效果,且能够缓解患者微循环的情况,达到治疗效果[4-6]。巴曲酶是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较为常用的药物,该药物是由蛇毒中提取的凝血酶类似物,该物质是由231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糖肽物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作用在血浆纤维蛋白A2 链之中,实现对纤维蛋白原的分解,达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提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释放速度以及释放量,缓解患者血液粘稠度升高情况,提升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流的阻力,提升微循环的能力,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达到治疗其耳聋的效果[7]。且该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不会对患者消化系统以及精神系统等造成刺激,治疗后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相对比较低,患者治疗中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相对较高[8]。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T、PT、APTT均长于对照组,Fbg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情况的缓解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微循环障碍情况,避免患者血栓情况的发生。研究组患者纯音听阀低于对照组,眩晕缓解时间、耳鸣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巴曲酶的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耳聋情况的缓解效果更佳,且治疗速度更快。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巴曲酶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各系统功能造成的影响更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中各类不适感受的发生,提升患者治疗中的舒适性,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综上可知,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中巴曲酶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体力功能,缓解患者的不适感受,降低各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