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建设探析

2020-09-17冶有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7期

冶有林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当地区域水文以及气候情况等,阐述了海东分场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最后论述了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建设的意义,以期为确保海东分场顺利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海东分场;自然概况;社会条件;建设意义

中图分类号    F32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13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由于海东分场处于湟水干流的中下游,其范围内主要包括海东市4个县(区)。经详细调查,海东分场总面积约为26.6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约为17.47万hm2,占总面积的66%。另外,市级规划建设海东分场和4个县(区)共规划建设20个分场来负责湟水河流域内规模化林场生产管理和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海东分场建设进展顺利,使未来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需要详细介绍海东分场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以及当地气候情况,为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海东分场地理位置处于青海省东北部区域,地理位置为东经101°46′15.487″~103°4′2.802″、北纬36°11′13.648″~36°50′56.845″,西起平安区与西宁市交界的小峡镇,东至民和县马场垣乡,东西长度约107 km。

1.2    地形地貌

海东分场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区域是祁连山地,主要位于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另外,湟水流域主要分为川水、浅山以及脑山等3种地形,每种地形的特点不同。在实际开展规模化林场建设时,需要分析当地实际情况,避免受多种因素影响。

1.3    气候

海东分场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過渡镶嵌区域,属于大陆性气候,通常海拔在1 650~2 835 m之间,境内属于高原气候,日照时间相对较长,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 ℃左右,降水量300 mm左右。

1.4    水文

海东分场水源为湟水河,湟水河上游正源为麻皮寺河,被称为西川,流经湟源进入西宁,并且与北川河相汇,横穿小峡、大峡以及老鸦峡,并与大通河汇合,进入甘肃省于河口镇注入黄河。

1.5    土壤

海东分场区域内土壤受多种因素影响,再加上每个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明显差异,进而有多种类型土壤结构。其中,湟水流域成土母质主要由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黄土组成,而且当地区域气候相对较好,有利于农业耕作,土体整体结构相对较好,土壤较为肥沃,为实现规模化林场未来价值提供有力帮助。

2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1    生产总值及人口

据调查分析可知,海东分场湟水河流域,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 516.5亿元,占据整个青海省的58%。在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需要得到有关规模化林场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从而制定发展方案,为提高其未来价值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18年,湟水流域总人口353.29万人,占青海省总人数的60%;其中有13.37万人为贫困人口,占青海省贫困人口的33.7%。要想发挥林场规模化的未来价值,需要注重贫困人口统计,掌握青海省人口的实际情况,在后期实施过程中解决相当一部分贫困劳动力。

2.2    交通

海东分场范围内有青藏铁路、兰新高铁、京藏高速、民小公路、109国道等,并且公路交通网呈辐射状散布,交通情况相对较为便捷,能够为后期规模化林场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湟水规模化林场部分在山地区域,会严重影响当地区域造林绿化施工[1]。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管理,完善各环节道路情况,为林场的建设与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确保其价值与作用能够全面发挥[2]。

2.3    土地利用

在海东分场规划区域内,有林地面积约1.27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疏林地面积约133.33 hm2,占0.1%;灌木林面积约6.73万hm2,占39%;未成林造林面积约为3.2万hm2,占18%;宜林地面积约6.13万hm2,占35%。因此,要想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为林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需要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方案的优化与调整,为保障规模化林场工作的建设提供帮助。

3    建设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青海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一是增加湟水河流域森林面积,未来森林覆盖率可达60%。加之,近几年在湟水河两岸大力开展湟水河绿化工程及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大力增加森林资源,使海东市的绿色发展再次提档升级[3]。二是解决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劳动力,创造低门槛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确保当地百姓增收。同时,其也是实现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带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4]。三是建设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对保护土壤、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净化大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由于海东分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涉及一定数量的投资,同时需要注重集约化管理,尽可能减少各个环节成本,有利于林场的未来发展,并发挥未来价值意义。因此,林业工作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责任,理清发展思路,掌握林场地理位置、当地区域水文地质以及气候情况等,提高林场管理效率,确保其生态功能得以全面发挥。

5    参考文献

[1] 米明福.基于国有林场改革的广东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4):105-109.

[2] 黄凯杰.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84.

[3] 普传雄.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绿色科技,2017(17):139-140.

[4] 李宝林.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6(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