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东南地区秀珍菇生产中链孢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0-09-17高为民卢玉文秦延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高为民 卢玉文 秦延春

摘要    桂东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秀珍菇,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南方秀珍菇栽培的主产区。由于该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如果种植秀珍菇的培养料处理不当或出菇管理不善,就会遭受杂菌的污染,特别是链孢霉的感染。链孢霉是严重威胁秀珍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病毒菌,轻则减产,重则造成绝收,给菇农带来毁灭性打击。本文论述了桂东南地区秀珍菇栽培中链孢霉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秀珍菇栽培;链孢霉;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桂东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5.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10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爽滑,富含矿质元素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种植秀珍菇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大菇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经成为桂东南地区发展最快的食用菌品种之一。

桂东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22 ℃,无霜期长,夏长冬短,根据秀珍菇的生长特性,该地区秀珍菇反季节栽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因为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导致秀珍菇生产中链孢霉菌危害严重。链孢霉生长周期短,蔓延速度特快,特别容易发生在使用木薯杆、桑枝杆、玉米秆、玉米芯等富含糖分和淀粉的培养料上,假若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几天之内菌包上就会布满橘红色孢子,给菌包带来毁灭性灾害,严重影响秀珍菇生产的经济效益[1-2]。

近年来,桂东南地区广泛推广使用木薯杆、桑枝杆、玉米秆、玉米芯等本地原料栽培秀珍菇,链孢霉污染严重。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了链孢霉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1    发生特点

1.1    链孢霉特征

链孢霉亦称红霉菌、脉孢霉、红蛾子、粗糙脉孢霉,在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科,在生长初期,链孢霉呈现白色、灰色,质地疏松呈绒毛状,分枝,有隔膜,如棉絮状。在菌丝上的分生孢子梗,呈现球状悬挂,橘红色。分生孢子大量堆积成团,形状类似猴头菇的子实体。

1.2    症状

常见的类型有粗糙脉孢菌和间型脉孢菌2种。接种后的秀珍菇菌包存放在培养室中培养2 d后,若发現菌包料出现大量疏松菌丝,并且呈白色或灰色分枝绒毛状时,很有可能这些菌包被链孢霉感染了。

1.3    生长习性

链孢霉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与禾本科植物上,在富含糖分和淀粉的培养基质上能快速生长,在培养料为木薯杆、桑枝杆、玉米秆、玉米芯等原料时发生的概率更高。链孢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都较秀珍菇的菌丝生长迅速,并能快速穿出封口材料,挤破塑料袋,生长成大量的孢子团,高速繁殖。链孢霉属于好气性微生物,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无法形成孢子,菌丝也无法生长;在氧气充足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分生孢子快速发展,6 d内便可长满菌包。该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在空气中传播,链孢霉菌危害大、蔓延速度快、传播力极强。

2    发生原因

2.1    包装问题

如果菌袋破损、封口过松、封口材料(如棉塞)受潮或太湿、菌包灭菌不彻底,空气中的分生孢子就会沿着菌袋的袋壁、袋口进入培养料中,从而导致菌包被链孢霉菌污染。

2.2    分生孢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分生孢子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高温、湿热,在130 ℃环境下仍可生存,且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在原料中会出现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而且子囊孢子的耐高温能力更强。在25~30 ℃环境中6 h,分生孢子就会萌发出菌丝。但是,子囊孢子在常温条件下不会萌发,有闷热激发条件下会促使子囊孢子萌发。

2.3    栽培料问题

一是栽培料的质量要符合要求。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秀珍菇大面积生产,使用木薯杆、桑枝杆、玉米秆、玉米芯等要进行预湿或发酵处理,木屑木粒一般要堆软化后使用,基质配方中的杂木屑在使用前需经露天堆置处理至深褐色后再使用;拌料时间要充分,培养料吸水均匀,控制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在处理原料时,要掌握好培养料的pH值为7~8。二是鉴别培养料中糖分和淀粉含量是否过高。用替代配方培养料装袋进行对比试验,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若替代配方培养料的菌包料未被感染,则说明菌包生产配方培养料中糖分和淀粉含量过高,是造成菌包链孢霉污染的原因之一。

2.4    生产栽培操作

培养料配方不合理、高压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按操作规程执行、接种环境卫生条件差、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及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房等消毒不彻底,均易导致秀珍菇生产中链孢霉感染。各种各样用具不洁净,也会增加链孢霉感染几率。培养料装袋过紧或过松、含水量过高,袋子质量问题,袋子厚度不均匀,加辅料过多,在夏季高温高湿期种植,外部环境空气湿度大,培养室、出菇房通风不良,温度过高等,也会导致链孢霉的大量滋生。生产栽培前应检查曾经被污染的培养室和出菇房是否全面、彻底地进行消毒,经过检测达标后方能使用。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为主

菌包培养料既适合秀珍菇菌丝生长,也适合链孢霉的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而且链孢霉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速度快于秀珍菇,菌包培养料一旦被链孢霉感染,其营养促使链孢霉孢子快速生长,同时抑制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因而损失就不可避免。因此,应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链孢霉的发生率降到最低[3]。

3.2    生产环境卫生

生产环境干燥、整洁卫生是减少链孢霉的重要途径,为秀珍菇发菌、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将原料室、拌料室与培养室、菌种室等隔离开来,将感染区与易感染区分隔开,对菌种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和出菇房等进行定期清扫、消毒。对已受污染的培养室、出菇房,应用50%多菌灵粉剂800倍液喷洒或者应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进行消毒。若菌包已被链孢霉污染,需要将菌包作深埋或烧毁处理。当季秀珍菇栽培结束后,必须全面、彻底地进行打扫,并喷洒药剂消毒处理[4]。

3.3    选择优质菌种与优质菌袋

在栽培秀珍菇过程中,应选择适龄、菌丝健壮、抗病性强、无病虫害、无污染的优质菌种,选用抗病品种,即选择子实体结构紧实或耐高温的抗病品种作为母种,接种时适当加大接种量,以增强秀珍菇菌丝生长优势,从而降低链孢霉菌的发生概率。菌袋应该选择优质名牌厂家生产的完好无缺的塑料袋,厚度在0.5~0.6 mm之间。

3.4    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培养料应选择新鲜、无霉变、无虫害的,受潮变质的应该经过曝晒、堆沤发酵处理后再使用。木薯杆、桑枝杆、玉米秆、玉米芯等在使用前一定要添加2%生石灰和0.1%多菌灵粉剂将其充分浸泡沥干。夏季配料應尽量减少糖分含量、淀粉含量高的培养料的用量,并且要适当提高生石灰的使用比例;适当调整培养料的含水量,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滴水为宜。培养料用多少就拌多少,应随拌随用,预防培养料发生变质,装袋时应保持适当松紧度[5]。

3.5    严格执行灭菌和接种操作

菌包在消毒灭菌锅中,不能摆放过紧过密,以免出现灭菌死角,保温保压之前一定要把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彻底排放干净,才能使灭菌锅内有足够的压力、温度达到灭菌效果。灭菌锅与冷却室间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接种要在超净工作台上或者接种箱内进行,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种时发现有破损菌包要及时贴补好。

3.6    菌丝培养期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使用少量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交替使用杀菌剂,从而降低链孢霉菌的耐药性。若发现菌包被链孢霉感染,应使用多菌灵或者来苏尔溶液浸泡过的纱布包裹,然后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用硫磺、甲醛、敌敌畏等混合熏蒸培养室及出菇房进行消毒,或者用多菌灵、高锰酸钾、漂白粉、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配成溶液用喷雾器喷洒消毒培养室、出菇房。

3.7    出菇期防治

秀珍菇如果在子实体阶段发生链孢霉菌,则病源来自培养料及周围垃圾等有机物上,特别是废弃的、受污染的栽培袋,主要通过水传播,尤其是补水加湿时,会大量传播;此外,菇蚊、菇蝇活动和人工操作也会传播病源。气温为18~24 ℃、通风不良和子实体表面有水膜时,发病较为严重。其防治方法:一是做到“打水不关门,关门不打水”,注意经常通风;二是做到及时清除病菇、死菇残体,注意卫生;三是做到将发病子实体彻底清除后,在子实体幼蕾上喷施食用陈醋(稀释 7倍),或于幼蕾期在菌袋上喷氯化钠(工业盐)500倍液;四是若在出菇时发生链孢霉菌感染,先用石灰盖住,切不可喷药于霉孢子上,以免造成孢子飞扬,助长其传播。

4    结语

在秀珍菇生产过程中,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疗为辅的指导方针,科学管理,各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标准化生产、多方面控制把关,综合把控预防链孢霉的滋生,促进秀珍菇稳产、增产,增加种植效益。

5    参考文献

[1] 李岩杰,曹修才,张牧海,等.聊城地区平菇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食用菌,2018,40(3):71-73.

[2] 张柳莲,王庆福,黄清铧,等.几种杀菌剂对秀珍菇及链孢霉抑菌效果分析[J].食用菌,2017,39(2):65-66.

[3] 曹德宾,姚利,杨光,等.平菇生产中的多发性病害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食用菌,2013,35(2):58-60.

[4] 吴泽英.罗源县秀珍菇栽培中常见病虫害分析及防治方法[J].食用菌,2014,36(6):56-57.

[5] 包金亮,胡丽英.香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食用菌,2018,40(5):60-61.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