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塑造经典形象
2020-09-17
韩愈素来有大志,一心向上,他也曾有几段在长安的“宅”生活,其中一次,竟写出了千古名篇,为普通泥瓦匠立传,可谓开了先河。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贞元八年(792年),没有任何背景的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总算如愿以偿,登进士第,从此叩开了仕途的大门。起初几年,韩愈在仕途上晋升缓慢,在地方上两任节度推官。
韩愈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和爱国情怀的人。在贞元三年时,韩愈从江南的宣城进京参加科考,曾写下了一首《出门》诗,诗里展示了他对来长安参加科考和未来前景的无限憧憬:“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岂敢尚幽独,与世实参差。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出门各有道,我道方未夷。且于此中息,天命不吾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支撑,韩愈一直都是最上进最用功的。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离开徐州节度推官的位置回到长安,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向他从政的梦想再次发起冲刺。为了更有把握,韩愈找了个住处,把自己“宅”了起来,一边准备功课,一边把遇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写出来。这个人叫王承福,是一个泥瓦匠。在唐朝,泥瓦匠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作“圬者”,就是干脏活的,很是被人瞧不起。当然,他们的生平事迹几乎从不被载入史册,也很少有人替他们树碑立传。而韩愈却被王承福独到的人生观所感染,他决定替这个泥瓦匠郑重其事地写篇传记,题目叫《圬者王承福传》。在传记中,韩愈如实记录下这位建筑工人所说的话,谈不上是豪言壮语,也没有故作姿态的矫情,然而,句句出自肺腑,今日读来仍令人感动不已。正是有了这篇八百多字的文章,使得一千多年之后,人们能够了解到一名唐代建筑工人的精辟言论和高尚情操。
功夫不负有心人,贞元十七年,韩愈终于通过铨选,给他这段“宅”生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开启了他政治生涯的新时代。贞元十八年春,韩愈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此后尽管韩愈屡遭贬谪,但凭着他的实力,终于一步一步走上了大唐政治舞臺的中心,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成就了一个名垂千古的政治家和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