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超声表现2例

2020-09-17肖亚芹顾士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胰管内分泌胰腺

肖亚芹,顾士荣

(1松江区佘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科 上海 200000)

(2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超声科 上海 200000)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 是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多能干细胞的一类异质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少见,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有文献报道[1-2]好发于胰腺体、尾部。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学分级系统[3]将pNETs分为1级(G1)、2级(G2)、3级(G3),其等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pNETs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pNETs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功能性pNETs可持续分泌超生理水平的肽激素,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皮肤潮红、出汗、间歇性腹痛等。无功能性pNETs可能也能分泌过多的激素,但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本研究回顾分析2例我院pNETs的超声表现,观察其声像图特征以及其中1例近4年的动态观察声像图特征,并对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2 月—2018年5月我院2例患者经外院术后病理及穿刺证实为pNETs,男女各一例,年龄均为58岁,1例常规体检发现,1例右肾Ca手术后3年常规检查发现,2例均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飞利浦HD11、LOGIQ 7及三星麦迪逊H60彩色超声仪,凸阵探头,频率2.0~5.0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上腹部,将探头放置于剑突下多切面连续性扫查,并嘱咐患者配合屏气,当发现胰腺病灶后,仔细观察病灶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及回声,有无突破包膜,与周边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血供情况,有无主胰管、胆管扩张等。

2 结果

2.1 超声表现

2.1.1 病例1: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体部见一枚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0mm×8mm×8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CDFI示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图1 患者男,58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声像图 胰体部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箭头),CDFI示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2.1.2病例2:首次超声表现: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完整,内见4枚低回声结节,最大者12mmX11.5mmX12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CDFI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2年后超声表现:胰腺增大,形态不规则,部分包膜不完整,胰腺内见5枚低回声结节,最大者16mmX13.5mmX14mm,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内回声欠均匀,CDFI示较大结节内见一条状血流信号,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近4年后超声表现:胰腺增大,形态不规则,胰腺包膜不完整,胰腺内见8枚低回声结节,最大者40mmX27mmX31m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数枚较大者内见丰富条状血流信号,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

图2 患者女,58岁,多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声像图

2.2 手术及病理

病例1接受手术,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胰体尾)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1),大体病理:肿物为灰白色,切面灰白,实硬,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病例2 在EUS下进行穿刺,病理结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对2个病例分别进行随访,病例1手术后近2年复查,肿瘤无局部复发或全身转移;病例2连续4年随访病灶日渐增多、增大,因未再做进一步检查,无法得知有无转移。

3 讨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属较少见的胰腺肿瘤,目前我院发现的2例pNETs,病例1为单发pNETs,病例2为多发pNETs,在初诊时声像图表现均跟以往研究报道[4,5]相符,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实性低回声团块,均无主胰管及胆管扩张等。病例1在我院检查后曾进一步做过CT及MRI检查,但是并未发现病灶,2周后再次来我院复查,明确告知其有肿块,进一步行EUS检查后才得以确诊病灶,因为及早发现及早手术,手术至今近2年的时间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因该病例病灶较小,而普通CT及MRI可能未行薄层扫描没有发现病灶,因此我们作为基层医院应该为病人做更多的提示,让其行更加有效的影像学检查。病例2因身体条件不允许再行手术治疗,近4年来均只能做超声随访,我们在随访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肿块逐渐增多增大。该病例肿块数量从最初发现的4枚,到最后一次检查发现的8枚甚至更多,数量在4年间逐渐增多,肿块大小也是从最初的最大者12mm×11.5mm×12mm发展到40mm×27mm×31mm,而随着肿块的增大增多,胰腺包膜也是逐渐被突破,因检查条件有限,有无侵犯周边组织器官也存在疑惑,但可以肯定的是病情在进一步恶化。以上就是我们动态观察多发pNETs的一个进展情况。目前研究[6]认为,所有的pNETs均有一定的恶性潜能,早期诊断对于提高pNETs患者的手术概率和术后生存率显得极其重要。

本病例特别需要与胰腺Ca鉴别,pNETs(G1)多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的低回声团块,多无主胰管、胆管扩张,好发于胰腺各部位,多为富血供肿瘤,病灶内血流信号较丰富,超声造影动脉期呈高增强、特征性的高血管分布[7],一般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胰腺Ca多为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模糊、内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常见主胰管、胆管扩张,好发于胰头,多为乏血供肿瘤,一般测不到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动脉期呈低增强、特征性的低血管分布,多伴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而对于较小病灶的pNETs与胰腺Ca用单一影像学手段鉴别诊断还是较为困难,最好采用多种模式,包括CT、MRI、EUS、CEUS、SRS和PET等检查手段,当然CT检查应该要强调薄层、多期增强扫描技术。pNETs(G2-G3)与胰腺癌鉴别相对比较困难,CDFI可辅助诊断。综上,pNETs特别是G1级的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对pNETs有良好的检出率,可动态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形态、边界、血流信号、主胰管及胆管有无扩张等征象,具有经济方便、无辐射等优点,但是易受患者肥胖、胃肠道气体等条件干扰,多种模式联合检查更有利于提高pNETs的检出准确率。

猜你喜欢

胰管内分泌胰腺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胰管病变的MRCP特征
稳住内分泌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