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2020-09-17马坤琴肖洪波李佩芳桂美琳卢尹凤陈瑞全朱宗俊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梅花针面神经面瘫

张 伟,马坤琴,肖洪波,李佩芳,桂美琳,卢尹凤,陈瑞全,朱宗俊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此病多指西医的面神经麻痹,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本病多因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从而导致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此病发病急骤、病程长、迁延难愈,如失治误治可出现“倒错”现象,进而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刺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其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控制病情,防治后遗症的发生。本研究笔者采用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9月—2018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采用查找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左侧发病17例,右侧发病13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3.80±11.27)岁,病程0.5~7.0 d,平均病程(3.08±1.94)d;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左侧发病16例,右侧发病14例,年龄15~55岁,平均年龄(35.70±11.71)岁,病程0.5~6.0 d,平均病程(3.33±1.62)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神经病学》[1]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针灸学》[2]中面瘫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年龄15~60岁;④病程7 d之内。

1.4 排除标准

①中枢性面瘫;②双侧面瘫;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凝血功能差;⑥惧怕针刺或晕针者。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参考《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3]:予①醋酸泼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片)口服,每次15 mg,每日2次,连用5 d,之后于5 d内每日减量5 mg至停用;②甲钴胺分散片(江苏四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90,规格:0.5 mg/片)口服,每次0.5 mg,每日3次,每周服用5 d后停2 d,共服用4周。

2.2 观察组

2.2.1 巨刺健侧治疗 ①针刺部位:健侧攒竹、阳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②针具选择:一次性天协牌无菌毫针,规格:0.35 mm×25 mm(1寸)和0.35 mm×40 mm(1.5寸)。③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施术部位常规75%酒精消毒后,面部腧穴:使用1寸规格毫针,采用单手进针法,针尖与面部约呈15°~30°,缓慢刺入,深度10~15 mm,采用平补平泻法,中等量刺激,稍有针感为度;四肢腧穴:使用1.5寸规格毫针,采用指切进针法,针尖与体表约呈80°~90°,迅速刺入,深度25~30 mm,采用提插泻法,深重刺激,针感向四周扩散为度,留针时间20 min。

2.2.2 梅花针叩刺双侧治疗 ①叩刺部位:双侧翳风穴、完骨穴。②针具选择:一次性环球牌无菌梅花针,规格:单头七星。③操作方法:患者针刺完毕后,患者采取俯卧位,对患侧叩刺部位75%酒精消毒后,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针柄尾端露出手掌1~1.5 cm,再以中指和拇指挟持针柄,食指按于针柄中段用腕力弹刺,针尖与皮肤呈垂直接触,提针要快,一般叩打70~90次/min。刺激的强度叩打到局部有潮红、丘疹,但不出血的程度。

2.3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法,将观察组中巨刺的针刺穴位改为患侧。针刺部位、针具选择、操作方法同巨刺针法。

以上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共治疗4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 参照美国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学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4],面神经功能共分为6级,I级:面肌运动完全正常;Ⅱ级:部分面肌运动轻度失常;Ⅲ级:大部分面肌运动中度失常并伴有联动;V级:部分区域面肌有中度运动并伴有联动;V级:大部分面肌运动失常,部分区域尚有轻度运动;Ⅵ级:面肌无任何运动。

3.1.2 面部残疾指数量表 FDI包括FDIP和FDIS两个部分[5]。其中FDIP根据饮食、饮水、发音、流泪和刷牙的困难程度,每项从没有困难到非常困难共分为4个等级,从2~5分计分,相应功能障碍从重到轻,分值越高提示躯体功能越好;FDIS根据平静、孤立、发脾气、睡眠和社交的时间长短,每项分从无到有时间共分为6个等级,从1~6分计分,相应功能障碍从轻到重,分值越低提示社会生活能力越好。

3.1.3 Portmann简易评分标准 患侧与健侧比较,具体包括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微笑和鼓腮6个项目,每项从无自主运动到与健侧基本相同分为4个等级,依次从0~3分计分,另外安静时印象分包括差良优3个等级,依次从0~2分计分[6]。总计20分,分数越高提示面神经功能越好。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7]来制定。痊愈:面部表情自然,双侧鼻唇沟及额纹正常,眼睑可完全闭合,鼓气正常,H-B分级Ⅰ级;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双侧鼻唇沟及额纹基本正常,眼睑可基本闭合,鼓气基本不漏,H-B分级Ⅱ级;有效:面部表情欠自然,双侧鼻唇沟及额纹欠对称,眼睑可少许闭合不全,鼓气时有少许漏气,H-B分级Ⅲ级;无效:面部表情极不自然,双侧鼻唇沟及额纹消失,眼睑完全闭合不全,鼓气严重漏气,H-B分级Ⅳ~Ⅵ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处理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分级比治疗前有改善(均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面神经功能。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前两组FDIP、FD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FDIP、FDIS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FDIP、FD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DI评分比较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Port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Portman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与健侧相比,经治疗后两组患侧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评分比较

3.4.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4可见,两组临床疗效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表明巨刺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相比常规针刺疗效显著。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5 随访 治疗后第1月和6月后对60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经联系观察组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25例,详细询问有无面肌联合运动、面肌痉挛等症状复发或加重。由表5可见,观察组的后遗症复发率较低,说明巨刺针法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可明显减少周围性面瘫复发和加重。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在中医上属于“口僻”“吊悬风”等范畴,其发生常因劳倦过甚、正气亏虚和外感风邪,从而导致机体筋络失养,少阳、阳明经气通行不畅,功能失调而发为本病。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通过循经刺激为主,但单一干预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故国内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多种治疗手段,来控制疾病发展进程,改善临床疗效,多靶点全方位施治,协同促进经脉气血运行恢复正常[8]。现代医学认为面神经麻痹作为临床上周围神经疾病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尚未明,但多数研究表明,面神经的病理改变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居于脑桥下部网状结构腹外侧的面神经核,发出混合纤维,途经骨性结构的面神经管,穿过茎乳孔到达面部,越过面部静脉及茎突,至腮腺发出分支,进而控制面部肌肉及腺体等功能的正常发挥。在此神经纤维传导过程中,需经过弯曲狭窄的管腔,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病毒细菌感染等病理状态出现时,面神经由于缺血水肿,导致官腔内局部神经节段受压,进而导致面神经炎的产生。此病初期仅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和眼裂增大等,但若治疗不当或错过治疗时机,极易导致面部肌肉板滞挛缩,进而导致“倒错”现象的发生,甚至进一步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加大疾病恢复难度[9]。目前国外大量研究调查表示,面瘫患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本病患者易并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10]。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

巨刺针法作为古代九刺法之一,其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在临床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11]。 巨刺法始载于《灵枢·官针第七》,正如其中所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俞刺,……八日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而《素问·缪刺论》中对巨刺又进一步阐释:“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如此者必巨刺之。”现代学者认为,巨刺是一种交叉取穴的针刺方法,左之病而取经于右,右之病而取经于左,从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阴阳自合的状态[12]。巨刺针法既体现了祖国医学中的整体原则,又是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大脑神经交叉支配理论的有力佐证[13]。目前在临床上,巨刺针法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肉系统疾病[14],其中,巨刺针法对于面神经麻痹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可促进细胞因子VEGF和Ang-1的生成,而前者可加速脑内微血管新生,减轻局部受损神经节缺血,后者又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减少炎性产物,从而改善面神经周围组织血液循环,抑制面神经的持续受损,使其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15]。相比传统针刺患侧方法,巨刺针法通过刺激健侧更易激发经脉之气,使面部阴阳趋于平衡[16]。国内有学者在巨刺治疗的相关荟萃分析中指出,巨刺针法相比常规针刺,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是联合基础西药治疗[17]。在取穴方面,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之中,根据局部选穴的原则,针对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不全,通过针刺攒竹穴,其正是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18]。阳白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之会穴,其深层解剖居于额肌之中,由面神经颞支支配。额肌收缩则产生抬眉、皱额等动作。依据西医解剖学,阳白穴位于额部手足三阳经筋分布区域内, 针刺阳白穴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颞支分布区, 改善局部微循环状态, 有利于病损面神经的恢复[19]。颧髎穴,《铜人针灸经》所云:“治口, 面赤目黄。手少阳、太阳之会”。现代研究表明颧髎穴浅层布有上颌神经及面神经的分支, 深层有三叉神经的分支,有研究证实对颧髎穴温针灸可起到舒筋活血通络之效[20]。颊车、地仓均位于胃经面部循行区域, 地仓为手足阳明交会穴,地仓透颊车使手足阳明经同气相求,以增强调理气血、通络荣筋之功[21]。合谷穴,此穴历来为治疗头面部疾病首选穴位,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有学者总结其对于中风口噤、头痛、目赤肿痛、口眼斜、齿痛以及热证无汗等均有明确治疗效果[22]。

梅花针又称七星针,由古之扬刺、毛刺演变而来,是皮肤针的一种,属浅刺法范畴,具有刺激区域广泛、疗效时间持久、操作方法便捷、刺激强度较大和针刺深度较浅等特点[23]。梅花针通过作用于皮部-孙脉-络脉-经脉系统,由浅至深,激发局部经气,使其传达至内,具有定向治疗的特点,对全身气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梅花针在临床上多用于功能失调性疾病,对器质性病变也有一定疗效。国内多数学者认为[24-25],梅花针叩刺局部穴位,一方面可加速患侧面神经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促使其炎性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轻局部受损神经血管压力,改善面神经水肿;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26]。在穴位选择上,临床上常采用叩刺翳风和完骨二穴。翳风穴,《针灸甲乙经》所述:“口僻不正, 翳风主之。”其归属手少阳三焦经,能理三焦之气,具有祛风通络、开窍益聪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面瘫、面肌痉挛和耳疾等疾患,是临床常用穴之一[27]。现代解剖研究表明,此穴位于耳垂后方,深层布有面神经干,距面神经交叉点最近,反复的针刺刺激此穴可起到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的作用[28]。近些年,大量临床工作者通过对翳风穴长期临床研究中得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翳风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痛、结节或者条索状改变,针对其病理改变,刺激翳风穴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9]。完骨穴,首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未对其位置和主治有所阐述,至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卷三·头缘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明确载有完骨穴位置,至明清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胆经》奠定了其治疗头面部疾病的相关阐述[30]。对于现代研究方面,取完骨穴梅花针叩刺,是基于中医理论中“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论述,国内有学者已证实,对完骨穴梅花针叩刺,可以及时快速消除茎乳孔内面神经的水肿,从而保护面神经,可明显缩短面瘫病程,加快患者痊愈速度[31]。

本试验采用了小样本、随机对照、评价者盲法的临床设计,采用近些年国际公认的H-B分级量表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32],比较客观的反应面神经损伤情况。由于面瘫症状的特殊性,其较为突出的相貌改变或部分不自主表情的出现,往往可使患者在躯体功能受阻的同时,又伴有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尊自信程度下降,社会交往欲望减低等,长此以往,极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逐步影响到患者社会生活以及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通过测定面部残疾指数量表分数,能够多层次评测,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良好体现,可取得较满意的信度和构建效度[33]。Portmann评分量表通过患侧与健侧面神经功能比较[34],可对H-B量表和FDI量表进行横向补充。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前H-B分级、FDIP、FDIS和Portmann简易评分量表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6.33%,并且,在随访中,观察组复发率为13.63%,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说明巨刺针法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和常规针刺皆可以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躯体功能及社会生活功能,但巨刺针法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翳风、完骨穴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并且其作用持久、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偏少、研究周期短等,下一步仍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梅花针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