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2020-09-17卢庆林胡迪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
关键词:检出率病灶脑梗死

卢庆林,谈 燊,胡迪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广东 广州 510130)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是一种因急性脑循环障碍而诱发的突发性、弥漫性或片面性脑功能损伤[1]。该病的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堵塞导致脑部血流局部中断,脑细胞缺氧、软化坏死,继而出现相应的脑组织损伤[2]。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具有发病突然、病情严重、预后差的特点[3]。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意义,而早期诊断是确保患者获得早期治疗的基本前提。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有效方法,就5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诊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病历真实、完整;②经临床诊断证实,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有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规定;③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脑出血;②颅内感染性疾病;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有心房颤动病史;④恶性肿瘤;⑤免疫系统疾病;⑥严重的感染性疾病;⑦肝肾功能障碍性疾病;⑧精神疾病;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42~80(63.72±10.11)岁;病程6~24(11.33±2.14)h;病变发生于脑部左侧28例,右侧26例。病灶部位处于颈内动脉系统3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3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9例,心脏病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常规MR检查、CT检查。

常规MR检查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运用飞利浦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层厚6mm,层距0.6mm,FOV=23cm×18cm,自旋回波T1WI TR/TE:488/15ms,矩阵256×163,flip角=69°,NSA=2次;快速自旋回波T2WI TR/TE:3635/100ms,矩阵384×229,flip角=110°,NSA=2次;FLAIR序 列 TR/TE:7000/140ms,TI:2400ms,矩阵 256×110,flip 角 =90°,NSA=2 次;弥散加权成像TR/TE:2967/109ms,矩阵164×113,FOV=23cm×23cm,b值取0,1000s/mm2。行轴位扫查,于梯度场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方向定位。图像送至MR工作站,运用相关软件获取ADC图像。

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运用东芝Aquilion16CT扫描仪,行常规脑部螺旋扫描,层厚2mm,均为容积扫描,可行三维重建。

1.3 评定指标

(1)对比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含常规MR检查序列)与CT检查的检出情况;(2)分析对比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含常规MR检查序列)与常规MR检查(T1WI、T2WI、FLAIR)检出情况;(3)对比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ADC值。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含常规MR检查序列)与CT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比。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见表1。

表1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CT检查检出率对比

2.2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含常规MR检查序列)与常规MR(T1WI、T2WI、FLAIR)检查检出情况。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常规MR检查P<0.05。见表2。

表2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与常规MR检查检出情况

2.3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ADC值对比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病灶区的ADC值低于组织正常区,P<0.05。见表3。

表3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ADC值对比(×10-3mm²/s)

表3 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ADC值对比(×10-3mm²/s)

分组 例数 ADC值病灶区 54 0.42±0.05组织正常区 54 0.836±0.03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公布,现在我国已经成为脑梗死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分析原因,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急性脑梗死新发病患者约有140万人,其中约90万人因病死亡,而存活的50万人中约有70%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常见如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偏瘫,导致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严重受影响[4]。因此,临床针对该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技术包括CT、MRI,均能较为清晰的显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等情况,可对患者病情作出相应的判断[5]。但二者各有其优缺点。CT检查具有图像清晰、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易出现假阴性现象,导致其检出率不高,临床应用受限[6]。MR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特异性与准确性较高,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比,其优势主要在于:①早期病灶尚未形成前,可明确病灶的面积、形态及大小;②可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组织的密度与正常组织密度的不对称情况;③对脑组织的水含量较敏感,脑水肿检出率高[7]。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是一种新型的MR成像技术,其特异性较常规MR检查有一定的提升,且具有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无需使用造影剂,患者接受度高的特点[8]。

本研究对比CT检查、常规MR(T1WI、T2WI、FLAIR)检查与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检出高于CT检查及常规MR检查,提示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优于CT检查及常规MR检查;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中病灶区的ADC值低于组织正常区,提示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区ADC值的显著下降可作为诊断该病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相较于CT检查及常规MR检查,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检出率病灶脑梗死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