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轻资产运营避险机理分析及企业转型研究
2020-09-17程松林高级会计师王怡晨安徽省安粮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61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程松林(高级会计师) 王怡晨(安徽省安粮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61 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多种防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国内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之际,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运营的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2020年2月起,中央多次围绕“复工复产”做出相应要求,提出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中央和地方政府从加快相关事项审批效率、提供复工复产公共服务保障、税费减免、信贷担保等方面为企业恢复运营提供了政策支持。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并表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对企业而言,现阶段既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安全措施,又要复工复产以维系存续、寻求发展,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效率面临挑战,亟需探寻更符合当下经济社会环境的高质高效运营模式。疫情期间,各行业代表企业的运营方式转向与轻资产运营模式存在类似之处,部分轻资产企业表现出的生命力也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轻资产运营模式特征和疫情期间企业运营风险的基础上,提出运用轻资产商业模式助力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降低运营风险的发展新思路。
一、轻资产运营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企业产品内分工(垂直分工)的细化为企业分解生产链、选择更利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实现战略目标的价值链环节提供了可能,这一背景下,追求价值链前端环节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应运而生。区别于传统的扩大资产规模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资产运营模式,轻资产运营模式倾向于整合内外资源并将其投入更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环节,追求“以小博大”,这在实际中通常表现为减少存货和固定资产,注重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品牌塑造、人才培养等无形资产上的优势,创造独特竞争优势和企业财务绩效。早期的轻资产企业包括戴尔、耐克,后期则有苹果、微软等,国内知名的轻资产企业主要有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
自轻资产运营模式诞生起,实务界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尝试,学术界也对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展开了诸多研究,已有研究可以粗线条地划分为两类,其一是对轻资产企业定义、特点和策略的探讨,其二是针对轻资产运营模式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仍未就轻资产企业定义形成一致观点,但基本都强调了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客户关系、研发技术等非实物资产在轻资产企业创造价值、获取竞争优势中的重要性(廖涵平,2015;咸兵等,2016;周泽将、李鼎,2019)和轻资产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和业务、发挥专业化分工优势的倾向性(Surdu,2011;王智波、李长洪,2015)。在轻资产运营模式经济后果分析中,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证据兼而有之。正面影响主要包括提高企业资本报酬率、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进而促进企业价值提升,降低企业盈余波动和经营风险等。负面影响则主要包括股价波动性增大,面临直接或间接融资困境和其他战略风险。
基于已有文献对轻资产企业的定性分析和对典型轻资产企业战略的研究,本文将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特征总结如下:(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有多,存货与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低。这是轻资产企业最基础和直观的特征,轻资产企业一般乐于持有较高比例的现金储备,而相对控制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规模。(2)重视供应链上下游管理。轻资产企业普遍运用业务外包来精简自身业务结构,对供应商、商业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关系管理是其保证产品质量、创造商业价值的重要保障。(3)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形成品牌效应。企业文化与品牌形成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但其能为企业带来的可持续的良性经济、社会效益,轻资产企业往往注重这类“软实力”的培养,更有部分轻资产企业专注于此,创造企业文化宣传与企业价值创造间的紧密联系。(4)重视技术投入。轻资产企业普遍具有更高的R&D投入,轻资产企业在钻研行业核心技术、积累知识资产的同时,对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敏感度高,积极利用新技术助推原有业务发展。
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企业经营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危害公众健康的同时,对社会经济运行秩序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疫情爆发初期,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国内大部分省市、村镇都采取了“封城”“封路”等强制措施,商品和人员流通受到限制。随着中央、地方逐步出台“复工复产”的配套政策,企业逐步恢复运营,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仍需充分重视。本文将从企业外部与内部两个层次对疫情影响下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外部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现今,疫情对各国宏观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造成了重大影响,对我国的投资、消费与出口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经营环境趋于严峻。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发展三大动力受制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外部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1.投资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0年3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2.84%,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在2020年2月和3月皆出现负增长。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一些投资项目的市场估值和需要现场执行的环节受疫情阻碍或被迫中断,未来投资项目的推进速度势必减缓,这都降低了企业融资效率;此外,因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的扩大,投资方更加谨慎,无形中抬高了企业融资门槛。
2.消费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消费对GDP贡献率达到58%,而为控制具有传染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国内各地陆续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对道路交通进行封闭管理,倡导群众如无必要减少外出,这一阶段,部分依赖现场消费的行业如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等面临无法营业或客流量大幅减少的局面,部分非现场消费行业则受制于交通运输和网络技术,消费引擎难免减速。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逐步恢复,消费者能够外出消费,但从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累计增长-12.5%,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3.9%,可见居民的消费支出下降速度大于可支配收入。面对尚未完全消除的新冠肺炎疫情,居民的消费意愿有所降低,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市场需求降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3.出口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深远,目前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国际疫情则较为复杂,对外贸易一方面需要应对疫情,做好卫生防护,成本攀升;另一方面也同样面临国内消费存在的需求缩减问题,各国实际疫情和防控局面的差异造成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3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当期数)同比下降4.02%,进口额(当期数)同比下降0.95%,出口额(当期数)下降6.6%。由此可见,疫情对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拥有对外贸易业务或与国际市场存在业务联系的企业面临国际市场波动、运输渠道受阻的实际困难。
(二)企业内部的风险
1.资金链风险。除了外部市场波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波及企业的内部,阻碍了企业资金链条的正常运转,抬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疫情期间,企业难以实现正常的生产销售,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都有所减缓,融资难度也较大,整体资金流入减少;与此同时,企业仍需负担如人员工资、办公场所租金等固定成本和防控疫情、开拓新销售渠道等新增成本,因此财务风险上升。朱武祥等(2020)对多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发现中小微企业财务脆弱性风险较高,85%中小微企业的现金余额无法维持3个月,中央地方的各项救助政策出台迅速但落地效果与企业诉求仍存在一定的偏差。
2.供应链风险。企业供应链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影响,使企业面临人力短缺、成本增加、现金流紧张和供应链不确定性增高等问题。供应链下游的原材料等生产物资的供给和运输存在困难,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重的武汉本身是国内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部分国际供应商所处国家、地区受疫情影响难以及时供应,由此造成的生产物资无法满足需求量、运输时效降低都将对上游企业产生影响。处于供应链中段的企业需要在生产中兼顾疫情防控,依赖现场作业的企业难以全面运转,部分劳动力密集企业还面临人员流动受限带来的劳动力缺口问题。供应链上游的销售市场中,以线下销售为主的行业受到冲击较大,线上销售在疫情初期受制于交通管制有所收缩,随着物流恢复,逐渐成为多数行业加大投入、积极开拓的销售方式。供应链整体正从突发疫情冲击中恢复,但仍存在后续的人力、物资流通不畅、运转成本增高、销售依赖线上手段等问题,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上升。
三、轻资产运营避险机理分析
(一)各行业抗击疫情、恢复运营的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面临多重经营风险,其生产运营中的脆弱环节受到明显冲击,企业亟需转型以适应经营环境的大幅变化,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创造价值并行的运营方式。本文整理了部分行业抗击疫情、恢复运营中的代表性措施,如表1所示。不同行业的企业应对疫情的措施存在共通之处,主要包括重视疫情防控,在恢复生产同时多举措保障员工健康;活用国家扶助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以打通资金流;关注供求信息变动,加强供应链上下游联系;将更多业务搬至线上开展以提高效率,开拓线上业务与线上销售渠道;深入耕耘企业核心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等。从中不难看出,这些企业运营措施的转向与轻资产运营模式存在共性。
轻资产企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生命力。阿里巴巴在2020年5月公布了2020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截止2020年3月末)及全年业绩,报告显示阿里巴巴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2020年1月至3月)收入1 143.14亿元,同比增长22%,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整体收入5 097.11亿元,同比增长35%,这得益于其多元化经营策略与雄厚的技术实力。阿里巴巴公司在疫情期间快速反应,推出了多项扶助平台商家和改善服务客户的措施,同时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恢复生产进程,其集团旗下的智能移动办公软件钉钉借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的普遍化获得了快速发展。此外,疫情期间,为适应市场变化、回应市场需求,部分轻资产企业对自身产业链布局进行了快速调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格力电器、比亚迪和部分手机厂商开始生产疫情所需物资。
(二)轻资产运营避险机理分析
出于提升有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目标的考虑,轻资产企业通常会将经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并相应地加强供应链管理,这使得其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时能够更灵活地调整生产运营策略,快速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轻资产企业在突发疫情面前表现出的抗击风险能力、应变能力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特征不无关系,本文尝试结合轻资产企业特征对轻资产运营避险机理进行分析。
1.轻资产企业的资产结构有助于其应对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比例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有为轻资产企业抗击风险提供了有力的内源资金保障。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持有的较多现金储备为其留下了面对突发疫情、生产运营暂时停摆时的缓冲空间。疫情带来的短暂经济运转中止对企业的现金流形成考验,由于难以快速取得外部融资支持或获取正常水平的营业收入,企业在短期内的员工工资、场地租金等固定成本支出主要依赖内源资金,相对充足的现金储备可以防止企业资金断流,度过短暂的困难时期。其二是低比例的固定成本支出偏好降低了轻资产企业在短期停产、减产状态下的经营压力,轻资产企业持有较少比例的存货和固定资产,存货储存成本和固定资产分摊成本都属于固定成本,即使企业中止生产也需要负担这部分固定成本,轻资产运营模式从降低企业固定成本支出的角度减轻了其在疫情期间面临的财务风险。
表1 各行业抗击疫情、恢复运营的代表性措施总结
2.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加速轻资产企业恢复生产进程,降低了部分运营风险。轻资产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建立的供应链上下游联系在疫情中能够发挥作用,为企业提供恢复生产运营、调整生产策略的物资条件。疫情期间,部分企业自身具备了恢复生产的基本条件,但受制于原材料和生产物资的缺乏难以完全投入生产。如今,企业间分工精细,这在提升整体效益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供应链中某一链条或某一环节的中断都将影响上游企业的生产恢复进程,新冠肺炎疫情下供应链中止或断裂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上页表1中,多个行业的代表企业应对疫情的措施中都包含了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联系、拓展供需信息渠道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正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所在。轻资产企业普遍运用业务外包,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适销对路有必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系,对供应商、客户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有效管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改变生产与销售的策略。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下,轻资产企业相较于一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具备更为丰富的经验,其通常会建立系统化的供应商、客户管理体系,这一方面为原材料等生产物资的采购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便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要调整产品线、实现转型,总体而言为企业在疫情影响中快速恢复生产、转换生产销售方式奠定了基础。
3.较强的信息技术实力给予轻资产企业抗击新冠疫情、降低经营风险的技术保障。轻资产运营模式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联系紧密,这为轻资产企业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人际隔离、现场作业阻碍中突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实现“轻”很大程度依赖于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大多数轻资产企业具有互联网思维,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熟悉应用程度比较高。新冠肺炎疫情中,企业的诸多业务被搬至线上,除普遍的网络办公外,零售行业和个体商户大量转向线上销售,餐饮行业则积极开拓线上点单与无接触送餐结合的运营模式;与此同时,恢复现场生产运营所必须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在这一背景下,相对熟知网络平台或相关技术手段的轻资产企业能够较快地实现转型,并在信息获取和利用上占据优势;而此前不熟悉此类技术且并无线上办公、线上销售等经验的企业则存在适应过程,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
4.不断革新的知识资产为轻资产企业抵御风险、实现发展提供动力,轻资产企业过去积累和仍在开发的先进行业技术与相关知识资产是其降低疫情风险、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所在。恢复已有生产能力是企业应对疫情的初步举措,但并不是最终目的,企业需要在抗击疫情、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实现发展、创造价值,只有如此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轻资产运营模式本身是围绕价值链高端环节这一核心展开的,因此以专利技术、商标品牌等为代表,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回报的无形资产是轻资产企业的核心资产。这类技术与知识资产为轻资产企业的产品带来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用户粘性,使其可替代性降低,具备一定抗市场风险能力。在突发疫情的外力驱动下,很多企业加快了技术研发进度,如上页表1所示,各行业代表企业尝试将新技术尽快投入使用以应对疫情、改善企业运营状况,由此可见,研发先进技术、增强企业软实力已成为企业抗击风险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相较于一般企业,保持较高水平研发投入的轻资产企业可能更具优势。
四、如何实现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一)结合行业特征和自身资源基础探索轻资产运营模式
轻资产运营模式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其在实际中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为增加研发支出、外包制造环节、加大现金储备或削减固定资产投资等,而是因企业所处情境相异而具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各个行业的价值链在具体环节划分和价值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因而轻资产转型之路因行业而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身的核心资产是轻资产,其深入耕耘专业技术,相应减少固定支出,便可形成轻资产运营模式;零售业往往选择重视产品销售数据分析、加快所售产品更迭速度以及加强销售力度等方法转型;交通运输业可能选择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建立更为完善的运输调度和追踪系统、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运输服务等手段;农业企业则可能通过革新生产技术、开发适销品种、发展旅游农业、探索线上直销渠道等方式实现轻资产转型。同一行业中,根据不同企业对价值创造的理解不同以及战略规划不同也可能出现相异的转型方式。以传统的重资产行业制造业为例,部分企业在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的进程中选择加强营销、塑造品牌或侧重产品配套服务,将企业核心环节由生产制造逐渐转移到后续环节;也有企业选择深入探索生产环节,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打造智慧工厂,将生产制造环节塑造成企业核心所在。不同的转型方式皆有成功案例可循,企业应挖掘本行业价值链条中的可塑环节,结合已有的资源基础制定符合自身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二)加强供应链管理,完善应急预案
现代企业间分工日益深化,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都发展得较为成熟,企业在享受精细分工带来效率提升的同时势必面对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盈利情况。此次突发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短期中断为企业敲响了警钟,提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有必要采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实际状态、供应链物流的畅通情况和供应链市场的供需变化等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供应链管理。在轻资产转型过程中,随着业务外包增多,业务市场敏感程度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企业越发重要,其成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提升业绩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在实现轻资产经营模式转型进程中应注重上下游供应链的管理,关注供应链物流是否通畅以及供应链市场供需信息的实时变化。企业有必要建立更紧密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建立专门档案,并结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运营情况变动不断更新档案,在此基础上积累可替代供应链资源、完善应急预案,使企业在面对供应链中断或变更时可以快速响应,启动备用计划以确保生产销售的正常开展。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
互联网科技已渗透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对企业的运营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轻资产运营模式中已较为广泛地使用了互联网技术。企业实现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意味着其不可避免地要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接纳新技术对传统业务流程和原有商业模式的冲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成为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在推动轻资产转型中的必经之路。疫情造成的人际隔离更加凸显了互联网技术手段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云端办公、线上销售、远程现场监控、非接触消费等在技术手段辅助下成为可能,使得企业在疫情期间仍能继续运营。在疫情缓解后,这类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所用的互联网技术仍然能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进而实现轻资产转型。因此企业应关注互联网科技的最新动态,积极促进线上与线下业务交融,顺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互联网对企业而言不仅是技术手段、销售平台,也是面向公众的信息窗口,上市公司需遵循法规要求对外披露相关信息,在此之外,企业应重视自身门户网站的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递作用,与包括投资者和潜在客户在内的社会公众建立双向沟通的渠道。传统的资产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当积极建立企业数据库,借助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资产、劳动力的管理进而实现高效运转,在企业自行开发数据库成本较高或缺乏相关技术基础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第三方技术企业的相关服务。
(四)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R&D投入,技术研发是轻资产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在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过程中,可以结合企业现有资源,适度加大优势项目或意欲发展的技术项目的研发投入,逐步形成企业自有的特色“轻资产”。虽然研发投入的回收周期较长,但形成的技术或知识资产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效动力。在疫情期间业绩表现良好的轻资产企业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一方面技术壁垒或品牌文化带来的用户粘性保证了企业已经占据的市场份额不会轻易失去,另一方面行业先进科技和信息技术为精简工作人员或减少人员接触创造了可能。因此,企业越是重视研究开发,加速研发进程,实现产品与技术升级,其应对疫情、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在疫情影响下,未来经营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企业应当巩固专业技术,积累无形资产,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保持竞争优势打下基础。
(五)重视风险管控,实现平稳转型
推动企业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和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实现轻资产化的企业能够更高效率地创造价值、获得利润,但企业在转型进程中不能忽视轻资产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发掘可能的风险点并加以防范。一般而言,轻资产企业因聚焦核心技术、知识资产的研究开发,同时保持流动性偏好,持有较低比例的存货与固定资产,这将形成企业可抵押资产较少、外部融资受限的局面;此外,轻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开发周期较长,投资门槛较高,资金回收较慢,同时若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实行柔性生产制造、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企业资金运用的有效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企业应在确保一定盈利水平和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开展轻资产转型,企业进行轻资产战略转型和新业务开展时应由企业内风险管控团队或外部专业机构对相关事项的风险进行评估,在确认风险可承担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轻资产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