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现状及经营管理探讨

2020-09-16覃利菊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覃利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加严重。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环境的破坏。此时,生态公益林应势而生,其目的在于保护人们生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但是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也会对林业经济有制约作用,因此许多地方为了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很多公益林改变为商品林,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步伐。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公益林建设;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1.引言

近年来,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水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省纷纷推进以灌木林和森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建设生态公益林得天独厚的条件。现阶段我国南方地区的公益林生态公益林大多数都是天然林、人工林以及生态脆弱的石漠化地区的灌木林,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我国能够用来林业建设的空间是有限的,若盲目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会压缩经济林的生存空间,制约林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将以广西为例,探讨其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发展阶段及面临的问题,从中提炼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为我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建言献策。

2.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浅析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各省纷纷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活动,提升森林质量,促进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生态公益林建设,广西省着手构建以国家级公益林为核心,省级、市级、县级公益林相配合的公益林建设网络,逐步扩大公益林有害生物防治面积。同时,推行严格的公益林禁伐、限伐政策,大大降低了森林火灾受害率,成灾率连年下降。到2019年,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前列,植被生态质量状态为正常、较好和好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98.3%,比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为2000年以来最好水平。桂东(大桂山、大瑶山)、桂南(十万大山)、桂西北(凤凰山、都阳山)等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最好,桂东北、桂中等区域植被生态质量稍差。14个设区市中,百色、河池、防城港植被生态质量位居前三,钦州、南宁、来宾植被生态改善程度位居前三。

2.2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生态公益林正确的认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目前不少群众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仍然认为生态公益林相比于经济林,建设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认为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就是压缩了经济林的种植空间,这种片面的认知直接影响了经营管理者的生产行为。因此需要各级林业部门加大宣传,帮助群众树立对生态公益林正确的认知。

投资力度无法满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需要。生态公益林具有鲜明的非商品性和社会公共受益特征,建设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资金予以支持。但目前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投资主体单一,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进而导致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初期造林费用、中期管护费用和投入补偿费用资金严重不足。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量大与资金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利于工程的建设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补偿机制缺失。要使生态公益林充分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应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大补偿投入,保障生态公益林的良性运营。然而,现阶段各个地区的补偿机制不完善,补偿标准偏低,难以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森林资源是不少贫困山区的群众赖以生存的环境,主要依靠从森林中获取食物和薪柴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够建设生态公益林后的监管活动会影响这部分群众的日常砍伐,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

3.促进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做好宣传工作

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对生态公益林认识不充分的问题,应全面做好宣传工作。首先,要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在充分发挥公示栏、宣传牌、监督岗等传统宣传平台作用的同时,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宣传,实现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宣传的结合,提升宣传效果。其次,要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林区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再次,树立“民本位”思想,鼓励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起下乡宣传的角色。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生态公益林管护系列培训,强化自身生态安全意识。最后,应从实践层面入手,定期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活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有奖竞猜、专题讲座等使之深入人心。

3.2加强护林队伍建设

对于林业队伍的管理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参照企业招聘的模式,对面试人员进行笔试和面试方式,择优录取;二是对于新晋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常识教育,提升护林人员的技能和法治观念;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对每个护林人员所管辖的林区不定期的进行暗访并打分,最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3.3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探索新的保护政策

一是建立以中央財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公益林配套补偿机制,避免“一刀切”,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合理提升补偿金标准,重点向生态脆弱地区倾斜;二是政府要积极引导林农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如农家乐等。同时农技部门和相关政策支持下,进行林下种养殖,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很多发展林下经济的地区都获得了较好的林业效益,林农的生活水平和收入都大幅提升。

3.4重新明确林地权属,确保补偿资金发放到户

确保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到户,是确保林农权益和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每年要对林农的公益林补偿金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定期走访,发现违规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对于权属不清的林地,需要重新明确林地权属,确认后再进行补偿金的发放,确保资金发放到户。

3.5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

目前地方一直在实施封山禁牧的措施来保护公益林不受到破坏,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发挥出的公益林的效益,对如何发挥公益林的效益是今后林业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对现有的公益林要根据林分规划界定,进行经营分析,增加林区的技术投入,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对不同的经营类型林分进行分类指导。结合实际情况适宜地对公益林进行开发,挖掘地方公益林经济效益的潜力。如发展林下经济,根据实际情况,发展林果种植、林下家禽和畜牧养殖及中草药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3.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教育争取全民参与

地方林业部门要积极于地方财政部门协商,争取把乡镇基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改善基层林业站条件,添置防林护林的基本工具,增加人员野外工作资金补贴,提高基层职工的工资待遇,提升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另外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传单和宣讲,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規划,对公益林界定范围进行划分,为公益林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蔚.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现状及经营管理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9(09):136-137.

猜你喜欢

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分配问题研究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