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①
2020-09-16康珈宁
康珈宁
(郑州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引起新生儿呼吸衰竭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早产儿,但近年来有关足月儿和近足月儿RDS的报道越来越多,与足月儿相比,近足月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时,症状及体征往往缺乏特异性,且病情进展 快,病死率高。婴幼儿的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肺损伤会使肺泡功能受阻与肺部细胞损伤,继发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至不足导致肺泡进行性萎缩,进而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由于肺部损伤造成的常见的肺部病症,对患儿的伤害极大,尤其是婴幼儿[1]。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呻吟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儿极易出现呼吸衰竭等,极易危及生命[2]。此外,该病病情发展快,易病变,具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因此,该病的治疗引起临床上的广泛重视。机械通气和肺表面活性剂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促进患儿肺泡气体交换,进行自主换气,改善呼吸状况。将肺表面活性剂运用于RDS的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还能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及气漏的发生。近来临床上将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治疗近足月儿RDS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患儿的死亡率,得到了广泛临床医师的认可。笔者通过对照试验进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研究,为临床上RDS的治疗方式提供了相应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05~2019-03我院收治的近足月RDS患儿11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本次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为《实用儿科学》中关于RDS的诊断[3]。纳入标准:①本院收治的近足月新生儿;②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患儿;③X线胸片显示双肺透亮度减低,肺浸润阴影甚至"白肺";④患儿的家属对本次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PaO2/FiO2超过200mmHg;②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肺缺陷病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研究组患儿胎龄为34~36+6周,平均(36.98±1.21)周;男20例,女19例。对照组胎龄为34~36+5周,平均(36.78±1.23)周;男19例,女2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等方面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该研究的比较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儿首先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情况,采取保暖、预防出血、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方式,均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根据患儿的出生体重进行给药,首次用药量为70~100mg/kg,本次研究患儿多采用70mg/kg,将药物复温,每支加注射用水2mL,摇匀,抽入注射器中,经气管导管注入肺中,注射分4次进行,每次间隔给氧1~2min,药物注射时间:10~15s/次,不可注射过快,整个药物注射需要15min。在药物注射时要时刻观察患儿的情况,若有特殊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在给药6h内应尽量避免吸痰。一般每个患儿给药1次,根据患儿的情况最多进行3次给药,药量与首次相同,每次给药至少间隔6h。对照组使用常频呼吸机通气SIMV模式,吸气峰压(PIP)15~25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4~6cmH2O,FiO20.4~0.6,吸气时间0.35~0.4s,呼吸频率40~60次/min。
研究组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使用SLE-5000婴幼儿呼吸机,采用HFOV模式,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初始参数设置:振荡压力幅度20~30cm H2O,振至患儿脐部,平均气道压(MAP)10~15cm H2O,频率(f)10~15Hz,FiO230%~60%。
当FiO2<40%,根据血气分析、X线胸片及治疗效果,及时降低呼吸机参数直至撤机。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生命体征监护仪对所有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进行监督并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PaO2、PaCO2、PaO2/Fi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2)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并进行比较;(3)经过完整的治疗后,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记录评价,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显现:患儿的呼吸恢复正常,相关临床症状(呼吸急促、吸气性三凹征、鼻扇等)等完全消失,经相关检查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儿呼吸困难程度减轻,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指标也有所恢复;无效:患儿的相关症状与指标无明显好转或有恶化的现象[4],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PaO2与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RI 与O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时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RDS属于呼吸衰竭类疾病,一般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患儿肺脏血管功能受损,液体交换功能受阻,肺部含水量增加,通气血比例紊乱而导致呼吸极度困难窘迫。RDS多发于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一般胎龄越小,出现RDS的可能性越大。患儿一般伴随着呼吸急促困难、呻吟等症状,对于严重RDS患儿在血液通过肺部时不能及时进行气体交换而易导致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近足月RDS患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高,需要进行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近年来临床上采用机械通气与PS应用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常明[5]等人对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呼吸力学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能有效的改善新生患儿的呼吸力学指标。笔者对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照研究该治疗方式的疗效。现临床上多用呼吸力学对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PaO2反映低氧血症的状况、PaO2/FiO2反映患儿的吸氧情况、OI能比较客观的反应患儿的氧合状况、RI既能反映呼吸衰竭情况也能反映换气情况。本次研究通过呼出气分析与血气分析技术简单快速的对治疗结果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显示究组患儿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PaO2/FiO2高于对照组,RI与OI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HFOV联合PS应用治疗比单独使用HFOV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好。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可能是:(1)HFOV的使用的高频的呼吸节奏,适当的振动频率,有利于CO2的排除,加上较高平均气道压力可以有效促进气体的交换,提高氧气的吸收率;(2)使用肺表面活性剂
能改善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出现肺不张,保证了肺泡的稳定性,提高肺部顺应性,改善患儿换气功能;(3)HFOV联合PS应用治疗,PS应用能减少进行HFOV治疗时机械通气的应用时间及气漏的发生,同时HFOV高频的通气速度可以帮助PS在肺泡壁快速均匀分布,显著改善呼吸情况,改善氧合[6]。
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时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HFOV联合PS应用治疗效果更佳,联合治疗使两种方式相互配合,将治疗优势最大化发挥,减少治疗周期,降低对患儿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减少治疗对患儿的伤害,加强患儿各项呼吸力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提高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