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流通借阅统计分析的高校外文馆藏优化策略研究

2020-09-16宋姗姗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国政法大学分类法外文

宋姗姗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8)

随着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外文图书利用率逐年降低,尽管如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文献资源,外文图书的馆藏配置仍然是衡量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保障的重要方面[1]。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 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保有量占据全馆馆藏的15%,由位于学院路校区和昌平校区的两个分馆组成。通过对该校外文图书的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本馆外文馆藏和纸质图书利用情况。

1 外文馆藏数据统计来源

本文基于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对外文图书数据来源进行统计分析。该馆外文图书主要有英文、日文、俄文以及德文这四大语言类型图书,占据全馆外文图书的98%。近些年,本校读者外文图书的借阅量主要集中于英文图书,占全馆外文图书借阅量的95%。因此本次对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英文图书的馆藏资源、文献利用、读者借阅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2]。

2 馆藏资源与文献利用情况分析

馆藏利用率是指该类图书某一年的借阅量占本类图书馆藏总量的百分比,作为反映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引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向。通过对该指标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献资源的利用情况。

1) 英文图书总体情况。本次统计从年度新增英文图书,全馆馆藏、全馆可借英文图书以及借阅量等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具体见表1。

表1 2016—2018 年中国政法大学英文图书借阅情况表

2016—2018 年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新增的英文图书数量总体下滑,截至2018 年英文图书的新增数量不到1.2 万册。尽管全馆可借的英文图书在2016—2018 年间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是借阅量却逐年减少,整体的借阅率从2016 年的6.19%降低至2018 年的2.65%,这意味着每百册可借阅的英文图书中仅有不足3 册图书得到了读者的利用。

2) 中图分类法英文图书基本情况。鉴于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图书采取了中图和人大两种分类方法,本次将英文图书按照这两种分类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其中中图分类法英文图书基本情况见第24页表2。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自2003 年以后所有的图书均采用中图分类法,因此2016—2018 年新增的英文图书基本上以中图分类法为主,仅有小部分回溯的图书采用人大分类法。中图分类法的英文图书可借阅量每年以一定的幅度增长,但是借阅量仍然是持续下滑,2018 年被借阅英文图书的数量比2016 年减少了30%,馆藏利用率也从7.59%下降至4.86%。纸本外文图书的借阅前景不容乐观。

表2 2016—2018 年中图分类法英文图书基本情况

3) 人大分类法英文图书基本情况。2016—2018 年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人大分类法的图书总量基本保持一致,可借阅的图书数量固定在2.5 万册左右,近3 年的借阅量和馆藏利用率也基本保持不变(见表3),仅有约300 册的人大分类法英文图书得到读者的利用,馆藏利用率不足2%,说明读者对2002 年以前的外文文献利用率不高,相对来说更关注近10 年出版的外文图书。

3 馆藏及读者借阅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2016—2018 年借阅量、借阅人次以及不同读者类型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英文图书利用的具体情况。

表3 2016—2018 年人大分类法英文图书基本情况

3.1 英文图书借阅总量以及类别情况

2016—2018 年借阅比例排名前5 的图书类别分别为:政治、法律,文学,经济,哲学,语言、文字,分别占了该年度借阅总量的94.16%、95.07%以及95.43%。其中政治法律类图书借阅比例3 年持续约70%。说明在英文图书中,法律类图书的需求量非常大,符合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专业特性。文学类图书馆藏利用率排在第二位,学校和学生个人都比较重视人文素养提高。根据中图分类法的类别,剩余的17 个大类英文图书,近3 年借阅总计不足全部借阅量的5%。中图分类法英文图书借阅的类别以及总量情况(前5 位) 见表4。再加上人大分类法英文图书,3 个年度借阅总量分别为4 534 册、3 798 册以及3 302 册。

表4 2016—2018 年中图分类法英文图书借阅的类别以及总量情况

3.2 读者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1) 读者借阅类型分析。不同的读者类型对英文图书的需求不尽相同,近3 年的借阅情况见表5。

表5 2016—2018 年不同读者类型借阅量(册)

2016—2018 年英文图书的整体借阅量下滑趋势严重,2018 年的借阅量仅仅是2016 年的75%。从近3 年的借阅情况可以看出,借阅英文图书的主体是硕士生,共借6 402 册,占据中国政法大学全校借阅量的55%,这说明硕士生对英文图书的需求量比较高。其后是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职工借阅相对降低,目前中国政法大学教职工总数近2 000 人,但是近3 年总计借阅英文图书约1 000 册,人均借阅约1 册。

2) 读者借阅量分组分析。根据读者的整体借阅量,本文将借阅册数区间分为5 个,分别为1~5 册,6~10 册,11~20 册、21~30 册、30 册以上,统计每个区间内借阅图书的读者人次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2016—2018 年读者借阅量分组(人次)

从有借阅记录的读者群体来看,大部分读者年借阅册数在5 册以内,这部分读者占到全体借阅人次的87%;借阅册数分布在6~10 册以及11~20 册的借阅人次略低;借阅册数超过30 册的借阅人次最少,2016 年、2017 年共有4 名读者年度借阅外文图书超过30 册。借阅册数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博士生群体。

通过近3 年的借阅数据可以看出到馆借阅外文图书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读者群流失,导致借阅量不高,馆藏利用率降低。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足不出户就能找到所需资源;二是因为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三是因为馆藏资源与读者的阅读需求不一致,图书馆馆藏没有读者需要的外文文献资源[3]。

4 优化馆藏资源的建议

1) 完善文献资源采访机制。文献采访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使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达到最大匹配,采选质量直接影响馆藏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为了更好地完善采访机制,应当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划分采访职责,对不同资源实行统筹管理,重视馆藏资源利用率;二是完善读者荐购系统,学院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图书采访工作,提供其所需书目信息;三是建立采购评价体系,包括对采访人员以及书商服务情况的评价,便于及时调整采访策略。

2) 动态优化馆藏资源。“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读者阅读倾向和信息需求决定了馆藏资源的建设体系。在当前出版量增长速度快、图书价格上涨、经费紧张等问题影响下,定期对馆藏文献和读者借阅量进行统计分析,动态调整馆藏品种,是优化馆藏资源的一项必要措施。对于馆藏量大且借阅量高的图书,适当增加复本数;对于馆藏量小且借阅量低的图书,尽量控制采购量。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依据读者需求,适时调整采访策略,实现馆藏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 开展特色推介服务。制定科学的“动态”图书服务体系,即以读者满意为宗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针对不同院系读者开展嵌入式服务,引发学生对外文图书的兴趣。同时积极举办各类“读书月”活动,主动了解各专业的科研专题,了解其阅读需要。

4) 采用新技术与传统借阅相结合方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阅读的兴起,图书馆应将新技术应用于读者服务中,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例如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于2017 年秋季学期更换了射频识别(RFID) 设备,通过RFID 技术定位馆藏资源位置,向读者推介馆藏信息,吸引读者到馆,有效使用馆藏资源,提高文献利用率。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借阅数据的分析,能充分了解外文图书的采购质量,与读者外文文献信息需求的整体切合度,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服务,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中国政法大学分类法外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外文字符标准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论文产出的统计分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法治人才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CBRC Strengthened Regulations on Shareholders of Commercial Bank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外文局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