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研传统 技道并进
——河北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科建设与特色

2020-09-16文/杨

艺术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国画

文/杨 春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具有118年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传统。

书法学专业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艺术类四年制本科专业,也是河北省高校中的第一个书法学专业,设置于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承传中华文脉,弘扬书法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书法学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知识整合与研究拓展能力,既能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又能从事文博出版、画廊策展、艺媒宣传等相关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创办十多年来,我们秉持“深研传统,承传文脉;夯实基础,技道并进”的教学理念,不急功近利,不追逐时风,抗心希古,深入经典,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并努力以优良学风和专业精神在书法文化的社会传播上发挥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识修养与技法教学的结合

中国书法是建立在汉字的产生与日常实用书写基础之上的独特而受众广泛的传统文化载体与艺术形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凝结了先人们无限的哲学睿思和审美诉求,也已建立起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及完备的理论与技法体系。对于古人而言,书法是每个读书人必备的修养之一,书法的功能首先是通过书写汉字以传达文意、交流思想,然后才是审美与欣赏。所以古代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大都是具有经、史、子、集甚至兼琴、棋、书、画等丰厚学养的文人士大夫,古代的书法名作也大多是在书家自己日常应酬的遣辞行文中产生的。

虽然书法的生态环境在当今时代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人的丰厚学养与日常实用书写中的状态与心境也难以再现,但书法从本质属性而言,既是造型艺术,又不仅仅是造型艺术,它还兼具文字学与文学的特征、属性,字法与文意无论在书法创作阶段还是在欣赏批评阶段都或隐或显地彰示着各自的价值。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书法学专业不能等同于社会上的短训班与速成班,不应该仅仅是写字技能的培训,培养的也不应该是只会写字的抄书工匠,而应把书法放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考量,体现出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努力培养既有宽博的文、史、哲及艺术素养,又有较强书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等人才。这些人才应首先具备认识传统、接续文脉、弘扬书艺所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然后才能不懈修炼自我、逐步成长为道技兼优的书法家。况且成就一名书法家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事,几年的大学教育主要做的还是夯实基础的工作。这是我们在专业定位时的思考,也是我们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设置的方向。

“求正——河北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建立六周年暨2014届本科·硕士毕业创作作品展览”开幕式

学院书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专业教师作品展开幕式

学院书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专业教师作品展研讨会

西夏书法暨西夏文化学术研讨会

书法学专业成立伊始的几年,学科体系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加之师资力量不足,相对偏重于技法教学,但在技法课程的设置上分布不够合理、衔接不够紧密;在理论课程安排上有明显的不足与缺项。近几年来,我们在补充、调整与完善技法课程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除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资外还聘请我校文学院、历史学院的相关老师给予支援,逐渐充实了古文字学、古代汉语、书法史、古代书论、碑帖传摹与考订、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期望学生能够达到理法融通、技道并进。但从课程整体而言,我们仍需引进师资,以期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杨春 德诚《无题》 54cm×49cm 纸本 2017年

张思玮 刘禹锡《陋室铭》 180cm×45cm 纸本 2015年

王笑 晏殊《蝶恋花》 248cm×101cm 纸本 2019年

二、注重书法与篆刻、国画教学的结合

我校书法学专业设置于美术与设计学院国画系,对于专业的发展来说比设置于其他学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创始于1970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艺术设计等10个教学系部、8个科研平台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美术学院,也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教学传统和学风。同时,在学院独立的教学楼里还建有艺术图书阅览室、古代书画临摹室、展览厅等公共设施,为师生的学习与创作展示提供了保障。这种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艺术氛围为书法学专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书法的造型艺术属性方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相近艺术门类的资源共享和相互促进。

从历史角度来说,自元代至明清以来,出现了书法、篆刻与国画艺术逐渐趋向于相互融通乃至集于一身的现象,也即古代的文人艺术家逐渐成为书、画、印兼善的通才,这与中国书、画、印的文化品格及理法、工具的相近与相通密切关联。以书法为中心与根本,在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引书入印、入画,进而达到书、画、印三者之间的融合兼通、相互促进,这成为我校书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又一个理念与特色。我们把书、画、印技法实践的课时比例大致设置为:书法:篆刻:国画≈3:1:1,其中书法技法课包括篆、隶、楷、行、草五体书的临摹与创作;篆刻技法课包括汉印、古玺印和明清流派印的临摹与创作;国画技法课包括工笔花鸟、写意花鸟、山水画的临摹与小品画创作。同时,把书法、篆刻与国画技法课程分布到每一个学年甚至每一个学期,保证了三者各自的连续性与衔接性。虽然学生在校期间书、画、印三者会有强有弱,不可能达到同等的水平,但重要的是播下了种子,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变通能力、拓宽学生的发展路径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三、注重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的结合

古人治学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即言书本知识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方能求证、检验、巩固与掌握书本知识;反之亦可学以致用,利用掌握的书本知识去指导实践。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也兼顾到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的结合,不但精心安排与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同时也穿插安排了相应的校外实践课程,主要有西安——敦煌等线路的艺术考察、中小学书法课堂的毕业实习、访碑拓碑实践、国画写生、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书法展赛等实践课程与内容,使学生通过校外实践,巩固、拓展了课堂教学所及的知识点,开阔了眼界,锻炼提高了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动手实操等诸多能力。

赵生泉 论语 137cm×35cm 纸本 2019年

同时,在美术与设计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几位专业教师不但尽心尽力地搞好各自的教学工作,还努力搞好科研工作——承担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举办个展、参加研讨会等,并且努力以学院的优良学风和专业精神在书法文化的社会传播上发挥作用。2014年6月,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河北省文学馆举办了“求正——河北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建立六周年暨2014届本科·硕士毕业创作作品展览”;2015年5月,美术与设计学院为当时的四位书法学专业教师在河北美术馆举办了“学院书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书法学专业教师作品展暨研讨会”。这些展览展示了我校书法学专业师生不受时风干扰,深研传统,传承经典,同时又赋予时代内涵的艺术创作理念,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我们专业的毕业生也成为河北省最受各级学校及教育机构欢迎的人才。另外,从2013年以来,几位专业教师参加了历年来由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的河北省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国培、省培的授课,为全省的书法教育普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校书法学专业自200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已招生8届,毕业5届,每届20人左右。2010年设立美术学(书法方向)硕士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每届2人左右。当前我们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正逐步走向完善,一个“本科+硕士”的高等书法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我们的书法学专业也逐渐成长为河北省书法教育、研究与创作的重镇。

猜你喜欢

河北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国画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贵州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学生作品选登
大数据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如何提升法学专业就业率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探讨*
James Hutton
国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