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化建设 推动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0-09-15陈亮
陈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校把加强专业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校发展新引擎,努力实现农村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所学校,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尤其对于农村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头等重要的任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忠于党、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度约束
学校先后制订了《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师德师风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在教师考核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表现进行量化,参考统计数据进行考核。
2.典型引领
开展“六个一”活动,包括:党员教师先锋引领“一带一”,一名党员联系一名普通教师;教师爱心奉献“一帮一”,一个教师帮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每个教师每天至少找一名学困生谈话或面对面批改;每个教师周周有话说,每周写教育教学感言(学校在大屏幕上展示);每个教师在所教班级每月开展一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别开生面的教学总结;每个教师每月推荐一位身边的榜样教师。
3.接受监督
加强师德建设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我们在抓制度约束和典型引领的同时,还接受来自家长和学生的监督,定期组织家长和学生进行座谈,开展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整改的依据和教师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为了能够获取来自家长客观、准确的信息,座谈调查由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我们主要有以下做法。
1.落实常规
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抓好教师常规管理工作。向常规要质量,从小处着眼,从实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把普通的事情做精。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检测、听课、评课、实施电子化备课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相关的具体要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自主+合作
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做好自己的职业成长规划,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探索提高专业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举办骨干教师讲坛,学科教师沙龙等交流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开展“展风采,比才艺”系列活动,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课题牵动
“十三五”期间,我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先后申报“初中数学课时目标标定与实践研究”“数据驱动下的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待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等科研课题。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专业知识更加扎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从内部挖潜,抓实“先思后研”校本研修。我们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在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等方面下功夫,逐步提升教师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校开展的“先思后研”校本研修,着眼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研究人员、教师、行政领导、学生家长间的相互合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确立了适用农村学校的“确定疑难问题—自主学习理论—骨干示范引领—组内研究探讨—微格教研反思—实施评估推进”研修模式,推动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双提高”。
二、坚持“立德树人”,确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
为把立德树人首要任务落到实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励学生自我教育
按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我校制定实施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健体、自主学习、自主养德”(简称“四自”教育)实施方案。
自主学习——课前独立预习;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自我评价。
自主养德——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收集名人言论和有道德的事例;主动承担家庭、班级、社会应尽的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读红色经典书籍。
自主健体——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大课间,结合体育加试的考试科目以及每个人的特点,分年级分个人设定健体项目。具体为初一跳绳、初二立定跳远、初三仰卧起坐、实心球,同时三个年级都要开展800米跑步运动。
自主管理——学校成立了学生值周队,由一名值周教师负责指导,教导处统一调控,指导督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级设立小值周队,采取轮流制,负责班级日常自我管理。
(二)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为此,我校实施了“五育人”工程。
课程育人。学校通过德育活动课程、德育渗透课程、德育隐性课程等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
课堂育人。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文件,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课堂教学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活动育人。学校按照“四自教育”方案,利用重大纪念日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形成德育活动系列化,主题教育系列化。
社会育人。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化实践活动,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激情。
评价育人。评价对人始终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学校利用“学习诊断系统”,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增值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学校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日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有力的家校共育管理机制。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由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选举一名家长担任副校长,教导处具体分管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由思想品质好,经验丰富且有较高工作热情的学生家长担任委员。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指导家庭教育。
经过精心选拔,我们建立了一支由学校领导、部分优秀教师、法制副校长、公安司法人员、优秀家长、聘请专家组成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定期举办讲座,解答家长疑问,共同解决教育学生中遇到的问题。
三、抓好教学改革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证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两个方面。“学案导学”模式包括以下基本操作流程:
步骤一,教师提前把“课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预习课、自习课或课后,根据“课案”的要求进行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学习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课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步骤二,课前复习。课前复习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学生作答,教师巡视、批阅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步骤三,基础导学。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案”中的问题,对共性或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由小组讨论;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最后,師生共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步骤四,夯实基础。学生解答“课案”中相应的习题,教师巡视,师生、生生批阅,互相讲解。
步骤五,拓展提升。在本课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提升。
步骤六,检测达标。教师设计足量的检测题,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式训练。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二)小班化教学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构建了以“问题为主线、检查为手段、合作为平台”的“三五三”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三”,指课堂教学的“三个过程”,即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五”,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即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提升—当堂检测。“三”,指课堂教学的“三次检查和反馈”,即自主学习、展示提升、课堂检测后的学情检查和反馈矫正,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应用情况。
实施小班化小组合作教学,使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变成现实,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习诊断
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诊断系统”是一种诊断评价软件,它致力于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数据说话,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为导向,可以将学生测试后所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地统计和分析,帮助教师收集和自动分析每个学生学业情况与否的准确而综合的学习数据。
“学习诊断系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评价,让每一次评价都能促进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为使“学习诊断系统”有效运行,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负责指导、督促;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该系统的运用。教导处和计算机教师担任管理员。
“学习诊断系统”的运用和探索,我们看到了明显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分析报告全方位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为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业档案,能详细地了解自己在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下展现出来的学业表现,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家长可以远程查看孩子成绩报告,及时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随时随地监督孩子的学习。
依托大数据,加快学校现代化建设,我校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大连市科技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