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新媒体教学的思考

2020-09-15李晓红

读天下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机遇网络挑战

摘要: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生活带来了積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这对于一些分辨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将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些影响,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冲击,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网络媒体运用于思政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对于思政教育教学这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应对方法,本文将针对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新媒体教学

一、引言

思政课的教学,大多以大班制进行教授,在线下地面课堂的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教与学,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动态与学习实况。在课堂讨论的问题,可实现实时答疑解惑,当课程转战到网络媒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对于思政课这样的大班课,学生人数较多,管理更有难度,这就对教师信息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网络时代下的高职学生思政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着其独特性,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长久以来的教学模式影响下,高职院校重实务,重专业课程,体制不健全,对于思政课的教学以及方式也较单一,主要依靠地面课堂教学,大班级授课模式,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自控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以理论为主的思政课,更需要结合实用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不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认知,当下,青年人对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对待新事物有着主动性,尤其是一些新的文化思想。大量的信息涌入,尤其是一些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信息多样复杂,一些缺乏分辨力的同学,会产生一些困扰,这同时对于思政教育教学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三)网络教育教学载体存在的不足

思政课的教学虽在不断创新,但这些仅仅是在面对面实地教学模式下进行,虽一直也在提网络与实地混合式教学,但真正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网络设备、专业人才、网络建设经费等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在学生端网络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使得师生配合不同步,这对网络教学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三、思政教学在网络新媒体动用中的积极影响

思政课程具有抽象性和科学性,内容富于理论性,学生多感觉枯燥死板。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已不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而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思想教育方式可以使高职学生不限时间、不限地点都能通过媒体接受知识,从而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新媒体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媒体上蕴含的教育知识,并且在新媒体中教育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也间接提高了思想工作的影响范围。

首先,网络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和变化,给教师的学习和提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减轻了学习培训的时间精力和费用也给思政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其次,网络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在线课程也可以让学生得以更加自由的分配学习时间和便于重复学习,加深知识内容的理解。

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教学软件和数据的来源的及时性,极大地补充了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也在更大程度上转变了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认识,形成一个思政课程教学的新局面。从另一个方面也促使都师转变以往的说教方式,转变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变化趋势,充分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四、新媒体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教学机制和网络新媒体教学平台

目前,学校网络建设也相对滞后,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仍需开发更多更健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媒体平台,充分整合网络教学媒体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二)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部分思政教育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却不愿去思考新方法,工作无实效性,一些工作甚至只是流于形式,照搬照套,毫无针对性。网络时代对思政教学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在网络时代下,教师的教育理念需有所转变,不仅仅局限于线下和课堂,应更多地运用新媒体的教学,开展网络课堂。

(三)教师应加强学习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教学运用

教师对于网络媒体运用,应不仅限于微信和QQ。应增强各类教学软件的使用,网站等信息化平台的教学运用。学校也应培养线上教学专业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以实现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建立教学资源库。对于思政教育者而言,要提升新媒体的认知水平、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学习新技术、密切关注新媒体动态,合理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以及运用各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网络互通,资源共享,以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设和完善校园的网络系统

通过构建校园网络,建设健康学习环境,推动校园活动网页,以作为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同时,通过网络区域覆盖,作息时间的控制,不时推出特色网络活动,营造网络文化氛围,同时,也丰富和发展思政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是非分辨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中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观念的侵袭。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网络学习上来。

五、结语

综上,利用网络和新兴媒体,占领思政教育主阵地,网上与网下相促进,形成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思政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开展,任重而道远,关键在网络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对于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也是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新模式,新手段。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也创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操作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也给教师知识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景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2]吴洁.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和方法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作者简介:

李晓红,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机遇网络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