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探索
2020-09-15张年确孙颖
张年确 孙颖
摘要:“教研评一体化”的校本研修以学习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在现场、在一起,其价值体现在:教师有了一个发现自己的机会,校本研修有了一种温度,教师成长有了一个扶梯。“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创新路径包括激发学习动机、设计研修工具、创新研修制度、优化研修方式。
关键词: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B-0051-04
一、缘起:校本研修的困境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源泉,而研修的本质在于碰撞交流。“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校本研修的真情与智慧,往往是在与课堂、学生、教师的深度交流中碰撞、迸发并获得提升的。审视现实,校本研修曾经不幸“沉沦”——
困境一:研修沦为“执教者”的舞台表演
校本研修,有时更像是一场表演,一场等待检阅的表演。两种角色区分鲜明:台上教师神采飞扬、眉飞色舞;台下的听课教师,往往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可能只有偶尔的眼神交会,没有思维和观点的交流。听完即止,是我们常见的校本研修的常态。
困境二:研修沦为“听课本”的单纯记录
校本研修,听课本是必备秘籍,人手一本。无论台卜怎样“风云变幻”,听课教师往往只需要把这堂课完整地记录下来,思维不必过多地参与,情绪也不必有过多的起伏。听课教师记录时,或许有些微言,也只是皱一皱眉头,和身旁的教师窃窃私语九句,更多的交流与反思无从谈起。这样的记录,大多成为学校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只要放上一年半载,就会尘封在记忆的深处。
困境三:研修沦为“少数人”的专业提升
校本研修,热热闹闹上一节课,轰轰烈烈讨论一场,认认真真记录几页纸……时过境迁,记忆随风飘逝。大部分被动的听课教师,认真的可能学习到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复制到自己的课堂,有听课走神的可能只记住课堂的零星片段,也可能有的听课教师一无所获。这样的校本研修,仿佛只是为台上的执教教师以及智囊团“私人定制”。也许可以这样说,专业成长这个美好的愿望,只落实到少数“核心成员”身卜。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如何让每位教师都动起来,而不是上课教师“一个人在战斗”或者“少数几个人在做事”?如何让教师“抱团成长”?带着这一连串的追问,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二、“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的价值
在现场:教师成长视野下的校本研修更注重研讨、学习现场的建构。这里指教育、教学现场(包括教师的教学、教育科研和日常生活等诸多场域)的实践性学习,不同于纯粹静坐阅读式的理论性学习[1],强调坐在一起,围成一圈,注重现场感。在学习现场中,观点的互相碰撞,思维的互相启迪,极具生长力。这种现场,充满了浓浓的情谊。
在一起:现场中的“在一起”,不僅仅指坐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指向思维深处的在一起。这种校本研修能够激发教师更多的内在动力、向上生长的情怀。“意义发现”与“快乐相伴”下的现场学习力,能促使教师把严峻的挑战变为成长的机会,有一种“在现场,在一起”的温暖感。
“教嵌在研中,评嵌在教中。”校本研修基于教师的内在需求,以科研课题(教学现场中的问题)为引领,开展“主题式”的校本研修,让教师带着自身教学中的问题走进听课、听讲座、评课、研讨的现场,发现自己教学与他人教学的不同,反思自身既往实践现场,理解教育实践现场中的问题,反思、评价他人或者自身的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并生成教育实践智慧,自觉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这种研修在不知不觉中推动教师进入持续研究的“深水区”,促进了教师的深层次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一个机会:教师发现自己的机会
教师是教入学习的人,提升教师素养是教育变革走向纵深的基本保障;而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活动,离不开实践现场。所以,教师的学习要置身于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现场。“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正是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这样一个现场。在这个学习现场中,研修教师围绕主题,边记录边思考,对比、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第一轮的个体经验的发现教学规律的过程。接下来,围坐在一起的研讨,是每位教师带着记录单,围绕核心问题,讨论交流,层层深耕,进行第二轮的集体经验的发现教学规律的过程。在这样的校本研修中,教师始终有第一主体的“我”在参与,自始至终致力于发现自己,关注“我”的成长。
(二)一个支架:教师专业成长的扶梯
西方有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校本研修不在于形式和内容有多丰富,而在于把教师的教育智慧“点亮”。“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以教师的内在需求为切入点,以科研课题(教学现场中的问题)为引领,以主题式行动研究为研究主线,以促进教师主动反思、主动评价为目的,以提升教师现场学习力为目标,编织“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之网,把“教学”“研究”“评价”有机结合,互融共进,培养教师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这样的校本研修方式“点亮”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脚手架”。
(三)一个方向:走向有温度的校本研修
在“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中,研修教师不是围坐在一起研讨这节课教学设计该怎么修改,怎么上,而是讨论研究主题的共性规律和实施路径。它的落脚点不再是一堂课的好坏,而是教学规律的发现,是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从“受训者”变成“研究者”,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提升,更有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研究。在这个研修过程中,努力尊重每位教师个性的实践与表达,期待引发更大范围内和更大程度上的自由与创造,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以期催生更多教师实验的激情和理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就像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里,每一棵树都无比修长、挺直,因为它们总是作为一个群体长在一起,为了一缕阳光、一滴雨露而奋力向上生长[2]。“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致力于培育这样一片成熟的“生命的林子”,让校本研修走向有温度的深处。
三、“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创新路径
(一)激发一种内在动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升教师的现场学习力,首先要彰显学习主体性,激发学习动机。《“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记录单》(见下表)中的“驱动力”,是要求教师在研讨之前就对这节课有思考,提出期盼或者困惑。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课堂,走进研讨现场,就如同动力引擎唤起了教师的内驱力。教师在现场学习时,发现学习的意义之后,感受到现场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学习的幸福感便就产生了,能从有意义的学习中品出滋味来,自然会激发出空前的学习热情。
(二)设计一种研修工具
为了寻找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思维支点,我们设计了《“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记录单》。
“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记录单
执教者:_____执教课题:_____学习者:_____
所在研修组:__________
研修主题:_____研修时间:_____
在这张校本研修记录单中,“教师现场学习力”表现为“驱动力、专注力、发现力、反思力、互动力、转化力”。“驱动力”上文已有描述。良好的“专注力”是现场学习的一个基础,便于教师及时捕捉学习现场的亮点以及不足。“发现力”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发现教学的规律,主动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进而在研修中敢于分享、乐于分享、善于分享。“反思力”是教师立足研讨现场,联系自身,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互动力”是“研修记录单”的灵魂,是教师借助“研修记录单”思维碰撞,聚焦核心问题,转换研究视角,由研究一堂课转为研究一个教学同质问题。“转化力”是尝试改变以往“一次评课,评完散场”的研修方式。教师依据“转化力”延续学习现场,将发现和反思及时转化为实践。在这张研修记录单的支持下,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三)创新一种研修制度
为了聚焦教学、研究、评价的共融互通,我们采用了凸显实用性、关注层次性、强调求证性的校本研修制度。
1.研修内容来自教师,戳中教师痛点
诺尔斯认为,成入学习以问题解决为取向,是一个人提高能力以应付生活中面临问题的过程[3]。成入学习强调实用价值,即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本研修注重实用性,是学校依据各学科、各年段教学中的重难点,并通过教师问卷调研、访谈等方式,确立研修的内容,从上而下制定研修主题,以期戳中教师教学中的痛点,研讨解决策略。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研修内容不仅仅是强调面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是试图通过问题解决提高教师的素质,有着更高的目标。
2.研修设计层层推进,具有阶梯性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循序渐进的规律,我们设计了层层推进的研修活动。一次研修分为两个研究现场:第一次是听课、上课现场,上课教师围绕核心主题教学,听课教师围绕核心主题从“驱动力、专注力、发现力、反思力、互动力、转化力”六个方面进行记录、思考。第二次是研讨现场,研修组借助研修记录单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教师们围成圆桌进行研讨,探究这一教学问题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策略。第一次听课是第二次研讨的基础,第二次研讨现场是在第一次听课上课现场上的深化与提升。校本研修以两轮以上为一次完整的活动,后一次的研修活动是在前一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印证、探讨,找出不足,发现问题,进行修正与溯本求源。
3.围绕研修主题,建立研究共同體
校本研修的分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教师内心的任务驱动,选择不同的研修主题,成立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共同体。这样的研修团队,每个教师能带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进入研修状态,是基于教师内心成长的研修,可以引发教师内心成长的动力。在这样的研修过程中,不是研修负责人唱独角戏,而是互助式研修,每位教师承担不同的任务,按照研修主题提前做好准备,借助研修记录单轮流做主旨发言。研修负责人只负责作为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做好研修活动的专业引领。这样的共同体有利于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唤醒每位教师的角色意识,促进全体成员深度参与,促使他们全方位地交流研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4.注重研修激励,建立保障制度
研修激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肯定,是认同教师发展的一种鼓励方式。每学期末,学校会评选“十佳生态教师”,对专业发展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此外,我们组织教师制定电子“个人发展规划”,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进行梳理、规划;同时,建立电子“个人成长档案”,激励自己,分享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个人成长档案”,每年回头看,对标“个人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实现了哪些目标,还有哪些亟待努力的方面。
(四)优化一种研修方式
不同于以往的研修方式,“教研评一体化”校本研修打破了“教学”“研究”“评价”之间相互割裂的局面,实现了三者在学校层面的最佳融合,唤醒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自觉。它有以下几种研修方式:
1.“卷入式”校本研修方式
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现场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种体验状态。要求教师在学习前已经对所研修主题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通过在教学现场观摩他人教学,促进自己反思现有教学,改进自身教学行为。“卷人式”校本研修让教师的现场学习变得全面、深入、多维,教师学得主动、生动、灵动,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研修。
2.“引领式”校本研修方式
通过借鉴名师成长故事,观摩名师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策略,深层次体悟、分析名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并在名师指导下现场诊断自己的专业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开展说课、片段教学、同课异构等实践性研修活动,逐渐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
3.“生成式”校本研修方.式
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习者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校本研修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这种“再创造”。“生成式”校本研修方式,非常注重教师对在研修现场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探索时空,实现无边界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玥.师范生“教育现场学习”成效的影响因素及保障策略[J].教育科学,2019(12):58,
[2]曹海永.观课“变脸”:教师成长视野下的校本研修[J].江苏教育,2014(19):22.
[3]诺尔斯.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蔺延梓,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7.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教师规场学习力的‘教、研、评.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D/2016/02/173)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0-06-07
作者简介:张年确,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江苏南京,210042)校长、党支部书记;孙颖,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江苏南京,210042)教学研发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