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2020-09-15袁海霞
袁海霞
【摘要】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了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乡村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内容,以乡村旅游视角探讨了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原则,并以河南乡村旅游为实证,探索了河南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河南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带动乡村振兴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乡村文化日渐衰落甚至部分消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更为有效和高质量地对乡村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乡村旅游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要的理论课题。
一、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
(一)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现状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在带来乡村经济振兴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劳动力和土地的重新配置,造成了乡村传统文化逐步陷入困境。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决定着乡村的发展和未来。以朴实、节制、人道、互助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价值观,凝聚着中国人最深的民族情感,滋养着人类文明弥足珍贵的精神根系。乡村旅游的核心是乡村文化,可以说,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
但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部分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内涵作支撑;保持传统文化和迎合现代时尚生活关系上处理不当,文化创新性不足;对待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区分度不够,物质文化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源不能协同发展,乡村旅游亟待转型升级。
(二)鄉村文化的内涵
乡村文化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乡村文化的物态层面是农村有别于城市的显在表现之一,其文化的异质性强烈吸引着市民。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俗工艺品、民族服饰都凝聚着一方乡土上人们的文化追求。乡村文化的精神层面包括人们政治思想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素质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
二、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原则
(一)保持原生性
乡村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有其原生性,要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乡风民俗、建筑文化相对保留自然原始状态。
(二)坚持发展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文化逐渐影响乡村文化的发展,振兴乡村文化需要在这个城乡交融的背景下来推进,既要延承乡村文化的精髓,同时又不排斥新技术、新载体、新形式的引入,在继承和保护中彰显发展性、创新性。
(三)利用重构性
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重构乡村文化。
(四)注重复合性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与文化性、物质依附性和复合性紧密相关。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就要考虑多方因素,综合考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兼具原生性、发展性和重构性等因素,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河南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方向
(一)尊重真实性,讲好历史故事
文化不可造假。对涉及传统村落历史、民俗民风、民间文化、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的内容挖掘要务求真实,不可随意添油加醋,或任意夸大扭曲,背离史实和科学常识。对于重点保护的传统村落,政府应组织学养深厚的专业人员认真挖掘整理可靠的人文历史资料,供作旅游宣传。
(二)牢记本真性,挖掘文化灵魂
从文化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于乡村资源并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其聚焦点就在于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文化特性和本真属性。深入挖掘河南乡村旅游的文化性是乡村旅游规划开发的基础。
(三)突出特色性,探索创新模式
河南乡村旅游就是要突出特色,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景区+民宿+金融+就业+产品培训”等多个模式,走出乡村旅游大发展之路。
(四)体现合作性,集聚合作优势
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在全区域的总覆盖面极为广泛,但是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且近郊多于远郊。在文化层面的考量规划上,缺乏区域性特色,没有充分考虑景区之间的地理合作优势、共生合作优势,不利于长期保持对游客较大的吸引力。
(五)融合时代性,塑造新型文化
新时代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时代性,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和破解“三农”问题等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城乡交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均衡社会财富,这是融合时代性与发展性的新型乡村文化,这也正是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六)彰显文明性,营造乡村生态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生态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生态品位,营造独特的乡村生态、乡村文化意境,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生态目标,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重视参与性,谋划共同进步
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居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动性,加强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收入,营造乡村居民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新型乡村文化。
(八)展现科技性,促进协同发展
文化是一种内容,而科技是一种支撑,也是一种表达、传播,文化与科技是结合体,不是对立面。要摒弃传统乡村、传统农业的固有印象,注重乡村建设、农业生产的科技性,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连通、公共服务共享,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创新和升级发展路径
(一)特色精品战略
要注重整合现有资源,突出乡土特色,保留传统农耕文化,使发展旅游与當地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适度推进乡村林果采摘游、乡村花卉观光游、乡村民俗文化游、以餐饮为主的乡村游、综合性乡村度假游,着力突出乡村民俗文化游。依托丰富多彩的中原民俗文化,以特色村镇为平台,通过挖掘创新,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乡村游产品。
(二)精准扶贫战略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精准扶贫,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发挥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贫困人口脱贫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要围绕扶贫攻坚,深入实施“双百千万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结合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调动多方力量参与旅游扶贫,通过乡村旅游实现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乡村旅游深入发展。
(三)文化营销战略
加大文化宣传营销力度,叫响乡村旅游品牌。要将知名度高、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培育成熟的乡村纳入河南省重点旅游线路和整体旅游营销计划,利用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宣传推介。加大乡村旅游产品推销力度,有温度的产品、有文化的包装、有目的的营销,才能真正实现“可带走的记忆”,乡村旅游才能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更富于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意向,真正体现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五、结语
本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优势和困境,进一步厘清乡村文化的内涵、内容,以乡村旅游视角探究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原则和方法。同时,基于河南乡村旅游基础,探索河南乡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提出促进河南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方法,更好地为河南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乃至全国乡村旅游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黄震方,黄睿.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地理研究,2018,37(2): 233-249.
[2]蒋好书.城镇化进程中要给乡村文化多点呵护[N].光明日报,2014-09-17.
[3]杨同卫,苏永刚.论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记忆的保护与保存[J].山东社会科学,2014,221(1):68-71.
[4]闫小沛,张雪萍.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转型:文化变迁与文化重构——基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层面[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21(1):32-35.
[5]曾晨,陈亮明.乡村文化景观及其现状研究[J].绿色科技,2014(7):181-183.
[6]黄健波.未来乡村旅游将形成“有文化+有情怀+有方向”的开发模式[EB/OL].http://www.davost.com/research/detail/4632-cd0aa12313.html.
[7]田国垒.文化是连接消费者与乡村旅游的纽带[N].中国文化报,2019-01-25.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