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吸刮并翻转直视下修剪治疗腋臭的疗效分析

2020-09-15姚智华常东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术区腋臭横纹

彭 敏,姚智华,孔 超,常东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烧伤整形科,重庆 402160

腋臭有其固定发生部位[1]。患者往往有家族遗传史,在其少年时期即可显现明显症状,不仅对患者学习和社会交往造成消极影响,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婚姻生活[2]。腋臭手术有梭形切除、小切口搔刮、腋横纹切口直视下切除、腋侧切口盲切等方法,但效果与并发症难以兼顾。为探寻一种治疗腋臭的更好方法,本研究对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腋横纹切口翻转直视下修剪式(简称腋横纹切口法)和腋窝两侧小切口吸刮并翻转直视下修剪式(简称小切口修剪法)治疗的223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治疗腋臭的2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2~66岁。对照组于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腋横纹切口法治疗,共110例,其中男31例,女79例。观察组于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采用小切口修剪法治疗,共113例,其中男38例,女75例。纳入标准:临床确诊并签署治疗同意书;双侧Ⅲ度腋臭。采用腋臭Park分类标准[3]分级,Ⅰ度:在体力劳动有轻微气味;Ⅱ度:距腋窝1米内可闻及臭味;Ⅲ度:距腋窝1米以外可闻及臭味。排除标准:心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瘢痕体质;凝血功能障碍;腋区皮肤感染;妊娠;既往经激光或手术治疗。两组人群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腋横纹切口法 仰卧位,双上肢上举至头上,充分显露腋区。美兰标记术区:腋毛区及以外0.5 cm。沿腋横纹设计1条3~4 cm切口,消毒铺巾后,双侧术区真皮下各注射肿胀麻醉液(含1∶200 000肾上腺素+0.125%利多卡因)60 mL。沿设计线切开皮肤,用组织剪锐性分离术区皮肤,止血。向一侧翻转皮瓣,直视下修剪直至显露瓷白色真皮,相同方法处理另一侧。术区两侧做小切口放置胶条引流,缝合腋横纹切口,术区填塞棉垫,并以弹力网罩加压固定,术毕。

1.2.2小切口修剪法 在腋窝术区标记线的两侧(胸壁侧、上臂侧)沿皮纹各设计1条0.8 cm切口(若术区较小也可设计1条)。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同上。切开胸壁侧切口,用眼科剪紧贴真皮下扇形密集戳孔(图1A),再用骨膜剥离子扩大孔隙。用腋臭吸刮器插入孔隙,以0.08 MPa负压在皮下间隙浅面吸刮2~3遍,至皮面可显现吸刮器轮廓(图1B)。此时术区皮下基本形成完整腔隙,少量连接的纤维束拉长变细。切断纤维束,止血钳钳夹真皮面纤维束残端,自小切口牵出,暴露真皮面(图1C),可见形成血栓的血管(图1D)。用左手食指自后抵住翻转的皮肤面,直视下修剪真皮面皮下组织(图1E、F),可见真皮下血管网(图1G)。相同方法切开上臂侧切口,翻转皮肤修剪至白色真皮面。用生理盐水冲洗腔隙2~3次,防止残留脱落物,缝合包扎同上,术毕(图1H)。

注:A为眼科剪紧贴真皮下扇形密集戳孔;B为腋臭吸刮器插入孔隙;C为暴露真皮面;D为血管形成血栓;E为直视下修剪皮下组织至白色真皮面;F为直视下修剪皮下组织至白色真皮面;G为真皮下血管网;H为术毕。图1 小切口修剪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大小、术后拆线时间、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术后瘢痕及复发情况。术后1、5、10 d和1、3、6、12个月对患者术区情况及并发症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有无血肿、感染、气味残留、瘢痕等。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手术疗效,分为(1)优:异味消除(或)腋臭程度降至Ⅰ度;(2)良:腋臭程度降至Ⅱ度;(3)差:腋部异味无改善。瘢痕评价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两组治疗后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瘢痕的颜色、厚度、硬度等。VSS评分为0~15分,0分表示正常皮肤,15分表示瘢痕特别明显,外观最差。术后气味残留标准采用腋臭Park分类标准[3]。采用免疫组化法比较小切口修剪法治疗前后腋区大汗腺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以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疗效和术后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2.2两组术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VSS评分为1(0~2)分,低于对照组的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低于对照组的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复发率为10.6%,对照组为1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瘢痕比较 对照组的术后即刻切口约3 cm,术后半年可见明显瘢痕,瘢痕评分约为3分。观察组术后即刻伤口约0.8 cm,术后半年未见明显瘢痕,瘢痕评分约为0分。

2.4观察组术前术后大汗腺比较 HE染色结果显示,术前大汗腺较多,术后无明显大汗腺。见图2。

注:A为术前;B为术后。图2 观察组腋窝皮肤组织的HE染色(×200)

3 讨 论

国内腋臭的发病率为4%~8%[4]。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5]。腋臭治疗不仅需要达到较好的除臭效果,还需满足外观和功能上的要求。

由于腋区大汗腺发达,分布密集,跨距大[6],局部药物注射、微针射频等无创微创方式治疗在效果上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7-8],目前公认效果较好的方法还是采用手术切除[9]。

传统的腋区梭形切除法除臭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带来缝合困难和愈合延迟[10]。由于张力和直线伤口会导致严重的瘢痕和挛缩[11],在外观和功能方面是最差的,现在患者接受度低。

小切口负压吸刮术切口很小,0.3~0.5 cm,外观影响小。手术仅在术区一侧切开可容纳吸刮器具进入的小切口,然后吸刮器在负压状态下刮除真皮下组织,从而达到去除大汗腺的目的。这种术式是非锐性操作,仅能刮除较深、易碎的脂肪和汗腺,治疗效果较差,有研究报道小切口负压吸刮术的治疗效果为67.65%[12]。

小切口盲剪术先在腋区侧边做小切口,以剪刀锐性分离术区皮下组织,通过手指在皮外感知、剪刀在真皮下修剪的方式去除大汗腺。因为用剪刀进行皮下锐性分离,而且修剪是在盲视下操作,所以血肿发生率高,修剪效果具有不确定性[13]。

腋横纹切口法兼顾了外观和除臭效果,是目前常用的腋臭手术方法。此术式沿腋横纹切开1条3.0~4.0 cm切口[14],锐性分离切口两侧术区皮下组织,然后翻转皮瓣,直视下修剪至真皮面。沿腋下横纹切开使愈后瘢痕较轻,中央较长的切口便于两侧术区的显露,方便医生在直视下进行清除。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央长切口将腋区皮瓣一分为二,真皮下修剪减少了血液供给,修剪越彻底,切口端皮肤越容易发生坏死[15]。解决的办法是修剪时较保守或去除部分切口端皮肤,但对术后效果有一定影响。

PERNG等[16]研究表明,切口越小,大汗腺清除率越低,原因在于小切口无法做到良好暴露和直视下清除。但本院采用小切口修剪法治疗腋臭,实现了经小切口直视下清除腋区大汗腺。该术式的切口位于腋区内外侧,顺皮纹,只有0.8 cm,其既是手术通道也是术后引流口,利于减少术后瘢痕。而且如果术区较小,做一个切口即可。切口位于术区两侧,保证了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真皮下修剪清除效果更彻底,也无须担心血液供给问题,除臭效果好和外观影响小。这种方法也解决了小切口突出的出血问题。闭合的眼科剪紧贴真皮下密集打孔、骨膜剥离子扩大孔隙、吸刮器吸刮等序列操作更接近真皮层,避开深部较大血管;钝性分离避免了血管离断;吸刮挫伤了深部至皮肤的血管,形成血栓,在离断时不再出血。经上述处理后,皮瓣薄化,与基底分离,可以经小切口牵出翻转,实现直视下彻底修剪,从而保证手术效果。同时,皮下注射含肾上腺素麻醉液、翻转修剪真皮面时抵住皮肤等措施,可使术区血管处于收缩闭合状态,避免损伤真皮下血管网,愈后腋区皮瓣质地色泽较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修剪法治疗腋臭,可达到小切口的良好外观,又可避免以往小切口不能直视下清除的问题,可达到腋横纹切口法的效果,且极少产生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无须特殊器械,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修剪法治疗腋臭,兼顾了治疗效果和美观,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术区腋臭横纹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横纹树蛙墨脱雨林湖畔的精灵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点穴祛疾:腹寒
美容式小切口腋臭的综合护理干预探析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腋臭患者腋区顶泌汗腺的分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