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分析
2020-09-15丁星耀
左 潜,余 涛,丁星耀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当代综合格斗运动(Mixed martial arts,MMA)主要发展于美国,近些年在世界上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1]。这项运动综合了多种武术形式,相较于拳击、泰拳等其他单一成熟格斗体系,它所需要的技术更加全面,比赛节奏更快,对抗更激烈,更加安全,比赛结果的随机性更强,观赏效果更好。目前,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综合格斗商业联盟已超过一百个,其中运作最好、实力最强的联盟是美国的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几乎成为综合格斗运动的代名词[2]。
在我国,由于综合格斗既非传统项目,也不属于奥运项目,我国国民对这项运动总体的关注度、官方和民间的投入都非常有限,2010年后,虽陆陆续续举办过一些综合格斗赛事,也有多位选手先后打入UFC联盟,但引起的反响不大。最近两三年,官方和民间的关注度在提升。2017、2018年,UFC在上海和北京接连举行两场综合格斗赛事,皆非常成功[3]。UFC还在上海投资建设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格斗训练中心。2019年6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率中国拳击协会、摔跤协会、柔道协会负责人以及上海市体育局和静安区政府领导,考察调研训练中心,体现官方的重视程度。2019年8月31日UFC深圳赛,中国女子选手张伟丽挑战成功,成为UFC草量级女子世界冠军,中国男子选手李景亮、苏木达尔基等也有惊艳的表现,这些战绩极大地提升了综合格斗运动在民间的影响力,UFC深圳赛在国内转播网站PPTV上的收视率创出新高。
国内关于综合格斗运动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外相关研究则已渐成规模。本文以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库ISI Web of Science为数据来源,主要利用Citespace5.5.R2版本(64bit)文献分析工具,分析、研究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知识图谱,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时间范围选择1900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日,以“mixed martial arts Or 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 Or Bellator Or Pride Fc Or KonfrontacjaSztukWalki Or Invicta FC ”为核心检录词,进行主题检索,共得到文献438篇,经筛选,剔除化学、动物学及其他与综合格斗无关的文献,最终得到目标文献351篇。目标文献基本囊括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成果,选择“其他文件格式”将其全部导出为WOS格式文件。数据下载日期是2019年9月3日。
1.2 研究方法
论文使用基于Java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5.5.R2版本(64bit),结合ISI Web of Science网站的“分析检索结果”功能,对351篇目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
Citespace是美国雷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的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科学文献分析工具,主要通过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探寻该领域学术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软件设计主要借鉴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普赖斯的科学前沿理论,博特的结构洞理论和皮洛利提出的最优信息觅食理论[4]。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得到关于目标文献的施引和被引双图叠加图谱、关键词叠加图谱及共被引聚类分群信息图谱等重要信息,研究据此展开。
2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总体面貌
2.1 年发文量分析
图1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论文发文量年度分布柱状图
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文献,发文起始时间为2003年。2003-2019年间,以2011年为转折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2010年,发文量偏少,其中发文最多的年份2009年也仅8篇;2011年发文量跃升至24篇,此后有小的起伏,但总体呈逐年攀升趋势。峰值将出现在2019年,截至本年9月3日(数据下载截止日),发文量已超过所有被统计年份,达49篇。近十年国外研究界对综合格斗运动持续上升的关注度和研究的活跃程度,从一个方面反映这项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势头,研究层次将逐渐加深[5]。
2.2 高载文期刊分析
表1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高载文期刊
目标文献来源期刊共有186种,表1列出载文量超过6篇的10种期刊,合计所载文献量占目标文献总量的23.08%。其中,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载文量达到13篇,居于第一位。该期刊主要面向社会科学与运动科学领域,最新JCR影响因子为3.017,属于较高水平。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是表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主要面向医学与运动科学方向,其CiteScore排名全球第三位,属于Q1分区,在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中也被划为TOP期刊,它的载文量有7篇,排在第五位,说明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学术价值得到高水平期刊认可。此外,载文量排在第三位的REVISTA DE ARTES MARCIALES ASIATICAS和载文量排在并列第六位的IDO MOVEMENT FOR CULTURE JOURNAL OF MARTIAL ARTS ANTHROPOLOGY没有影响因子数据,两者属于普及性期刊,不是为专业研究服务的。TOP10期刊载文量和学术影响力数据合观,反映国外研究界对综合格斗运动的关注,存在从专业研究到普及化等不同的层次。
2.3 高产作者分析
表2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高产作者
目标文献作者共有876人(包括第二、第三作者),表2列出发文量最多的10位作者,合计发文量占目标文献总量的27.64%。其中,发文量最多的Bianca Miarka博士和排在并列第二位的Fabricio Del Vecchio博士多次合作,他们主要研究方向是体育科学、生理学、运动表现、运动损伤。John A Amtmann博士发文13篇,并列第二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体育科学、实验心理学、阻力训练。Charles Bernick博士发文7篇,排在并列第六位,他是临床神经学、放射医学、老年医学的专家,关注综合格斗选手的脑部健康问题。总体而言,排在TOP10的高产作者,大都具有较广泛的学科背景,合作研究的情况也较普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作者所属国家看,TOP10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这两个国度也是综合格斗运动发展最兴盛的地方。
2.4 国家合作研究图谱分析
国家合作研究图谱主要帮助了解研究的地域集中度、研究中心分布及国际合作程度。将目标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5.5.R2软件,Node Types选项选择Country,Pruning选项选择Pathfinder,其他选择默认,得到综合格斗运动研究国家合作图谱。
图2 综合格斗运动研究国家合作图谱
图2中每个紫圈代表一个特定国家,紫圈越大反映该国发文频次越高。紫圈圆周的厚度对应于Citespace的节点中心度数据,反映该国发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所谓Citespace节点中心度,指网络节点中,通过该点的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是网络节点在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中心度大的节点易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6],一国节点中心度越高,相应地紫圈越厚。国与国之间合作研究情况,在图谱中反映为紫圈与紫圈之间相互包含、交错及疏离的关系。来自不同国家的每两位作者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即视为一次国际合作。
从图谱中可以观察到,美国占据最大的紫圈,巴西居于次席,再次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它们都是研究综合格斗运动的重要国家。在紫圈圆周的厚度上,巴西居于首位,说明其学术影响力最大,其次为英国和卡塔尔。巴西拥有Bianca Miarka博士和Fabricio Del Vecchio博士等多位优秀研究者,他们研究力专注,相互密切合作,贡献多篇重要文献,卓然成为国际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中心。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和格林威治大学的研究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 AND EXERCISE METABOLISM等高影响力期刊上发布研究文献,赢得较高关注。卡塔尔共发表论文7篇,都来源于阿斯佩塔骨科运动医学医院(ASPETAR ORTHOPAEDIC SPORTS MEDICINE HOSPITA)的Montassar Tabben博士与Karim Chamari博士持续专注的研究。总体上看,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国际性较强,美国、巴西、英国、加拿大等国研究者合作紧密。比较异常的是澳大利亚和波兰两国。澳大利亚拥有多位优秀格斗运动员(以波利尼西亚人为主),波兰则是东欧综合格斗发展中心地,拥有欧洲最大格斗联盟KSW(KonfrontacjaSztukWalki),两国也是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重要国家,其研究却较为孤立。
3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学科领域与关注点
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所属及所依托的学科领域,可通过目标文献施引、被引数据图双图叠加予以分析;研究关注点及其变化则可通过目标文献关键词叠加图谱呈现。
3.1 施引、被引数据图双图叠加分析
图3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施引、被引文献双图叠加图谱
图3左侧是施引文献所在期刊数据图,反映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所属、所指向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医学(MEDICINE)、神经学(NEUROLOGY)、体育学(SPORTS)、心理学(PSYCHOLOGY)、教育学(EDUCATION)、健康学(HEALTH);右侧是与施引文献相对应的被引文献所在期刊数据图,反映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所依托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医学(MEDICINE)、护理学(NURSING)、健康学(HEALTH)、体育学(SPORTS)、康复学(REHABILITION)、心理学(PSYCHOLOGY)、社会学(SOCIAL)、教育学(EDUCATION)。前者体现综合格斗研究在特定学科领域对各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后者则揭示综合格斗研究的学科基础。中间的连线显示两者的链接,线条粗者显示强链接,线条细者显示弱链接。双图叠加图谱较完整地反映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所关联的主要学科,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围绕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最主要的学科链接存在于医学、神经学类和运动学、康复学类等领域。
3.2 关键词叠加分析
图4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关键词叠加图谱
图4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出现频次高者,以十字型作特别的标识,频次越高,则十字形状越大。十字型节点的紫色外周显示节点中心度,外周越厚表示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即在特定时间范围中,包含该关键词之研究的聚集度越高。本图经过最小分支树算法裁剪,突出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最主要的关键词,自上而下分别为martial art(武术)、combat sport(格斗运动)、performance(表现)、injury(受伤)、mixed martial art(综合格斗)、sport(运动)、concussion(昏迷),这些词在图中形成一定的趋近交织,反映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关注点与热点。图谱综合显示,国外对综合格斗运动的研究主要围绕运动本质、竞技表现和运动损伤处理三方面进行。
进一步整理高频关键词数据,得到表3。
表3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高频关键词
由词频排序可以看出,除“mixed martial art(综合格斗)”外,“martial art(武术)”的出现最为频繁,显示研究界将综合格斗运动主要定位于它与武术运动的关联。从起源看,综合格斗运动离不开各种武术的注入融合,包括摔跤、泰拳、拳击、散打、巴西柔术、桑博等。“Performance(表现)”“competition(竞赛)”等词出现频次高,中心度数值较大,显示综合格斗运动研究对运动结果的关注。综合格斗运动高度商业化,竞争激烈,相关研究自然要适应这方面需要。“injury(受伤)”“concussion(昏迷)”等高频次、高中心性词汇出现,反映研究界对综合格斗运动危险性和运动损伤的关注。此外,“time motion analysis(时间动态分析)”“time and motion study(时间动态研究)”“exercise(锻炼)”等词汇出现在TOP20列表中,中心性较强,体现运动技术研究受到的关注度。高频关键词数据进一步印证和补充关键词叠加图谱提供的信息。
4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主要知识聚类
知识聚类分析乃以个案方式展示特定知识图谱的内在结构,在Citespace软件分析程序中,通过共被引聚类分析实现,这也是Citespace软件分析重中之重的工作。施引和被引数据双图叠加图谱及关键词叠加图谱提供的信息过于简要,而在共被引聚类分析中,聚类的呈现、位置、聚类与聚类之间的关联性及各聚类沿时间线的演化,更具体地展示知识的集结及相互关系,更深入地揭示知识生产的结构化特征[7]。
4.1 共被引聚类分析
4.1.1 共被引聚类空间分布
图5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共被引聚类空间分布图谱
图5用红线划出主要聚类范围,有序号的红色文字为聚类标签,乃使用题名聚类方法通过LLR(对数似然算法,强调研究特点)算法得到。本图Modularity Q(模块度数值)达到0.8324,意味着图中对共被引聚类之种类的表达具有较高准确度;Mean Silhouette(平均轮廓值)为0.3092,数值不高,这是因为存在很多小聚类。共被引聚类空间分布图谱总体展现出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的知识构造。
图中左上角几个聚类交织在一起,联系紧密, 形成聚类群,主要聚类有#0 mixed martial art athlete(综合格斗运动员)、#4 female mma(女子综合格斗)、#2 rapid weight loss(快速减重)、#7 combat development(格斗发展)。聚类群的出现,反映相关知识领域相互趋近、相互支持的倾向,共被引文献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着中心性链接作用。图中正下方聚类#1 systematic review(系统评估)和右方聚类#3 mixed-sex martial art(混合性别武术)都属于较大的聚类,共被引文献中心度高,知识生产活跃。
4.1.2 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分析
图6 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时间线图谱
图6沿时间线展现主要聚类的演化。各主要聚类重要作者重要的被引文献以黄色文字标出,并以圆圈大小显示其被引频次,以圆周紫圈的厚度显示其中心度;圆圈越大,表示被引次数越多,紫圈越厚表示中心度数值越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聚类标签从#0到#4的五个聚类保持持续的研究热度,也是目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它们分别是 #0 mixed martial art athlete(综合格斗运动员)、#1 systematic review(系统评估)、#2 rapid weight loss(快速减重)、#3 mixed-sex martial art(混合性别武术)、#4 female mma(女子综合格斗);聚类标签为#5 mixed martial art(综合格斗)、#7 combat development(格斗发展)、#8 sports media consumption(体育媒介消费)、#9 king-devick test的四个聚类则活跃于2014年之前,此后在共被引文献的时间线上中断了。时间线分析数据与共被引聚类空间分布图谱数据相互印证。
下面选择聚类标签从#0到#3的四个聚类,每个聚类分别选择被引频次靠前的三篇文献,讨论该聚类的知识形态。
4.2 共被引聚类的知识形态
4.2.1 mixed martial art athlete(综合格斗运动员)聚类
研究综合格斗运动员的文献中,Fabricio Del Vecchio博士在2011年发表的论文“A review of time-motion analysis and combat development in mixed martial arts matches at regional level tournaments”被引频次最高。他选取52位职业运动员,分析比赛数据,研究综合格斗运动的动止比(effort-pause ratio,EP)。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及比较各回合动作类型、时间比例等,论文提出 ,不考虑回合间隔,综合格斗运动的动止比为1:2到1:4,介于柔道、摔跤、空手道和跆拳道比赛的典型比率之间,体现地面技术和站立技术的结合;大部分比赛在第三回合结束,而高强度的动作,主要属于地面缠斗部分[8]。
BiancaMiarka博士在2012年以柔道比赛为对象,提出时间动态表现(time-motion performance)评估方法。[9]随后几年,Bianca Miarka博士的多篇论文在综合格斗运动研究中使用时间动态表现评估方法,颇为有效[10],也得到了其他学者的效仿。
Lachlan P. James博士在2016年发表论文,寻找可以区分高水平和低水平综合格斗运动员生理特征的方法及地面技术和站立技术在生理上的区别。他发现综合格斗运动员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地面技术无氧能力的要求更高,动止比也显著高于站立技术,站立技术则要求更高的动态力量和爆发力[11]。
4.2.2 systematic review(系统评估)聚类
此聚类主要是对综合格斗运动损伤的医学类评估,作者多为医学专家。G J Buse博士在2006年发表论文“No holds barred sport fighting: a 10 year review of mixed martial arts competition”,通过对1284名运动员共642场比赛的视频分析,提出头部打击是导致综合格斗比赛终结的最主要方式。作者表示,视频分析无法判断伤害的严重程度,研究结论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确认。[12]K M Ngai博士对2002年至2007年间1270名综合格斗运动员的损伤趋势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635场职业比赛中,运动员的受伤率为23.6%,最常见的损伤为撕裂伤和上肢损伤,严重脑震荡的发生率为3%,没有死亡或者其他严重的运动损伤,Nagi博士因此提出,综合格斗运动的严重运动损伤风险相较其他格斗项目是非常低的。[13]
Michael G. Hutchison博士探究综合格斗运动的头部损伤风险,在2014年发表论文“Head trauma in mixed martial arts”,这是本领域里程碑式的文献。他选择ufc在2006年至2012年间844场通过KO或TKO结束的比赛,使用多逻辑斯回归分析(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发现KO率(12.7%)和TKO率(19.1%)与头部外伤发生率(31.9%)相匹配,综合格斗运动KO与TKO发生率高于其他竞技和接触性运动,公共卫生当局和医生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准备。[14]
4.2.3 rapid weight loss(快速减重)聚类
该聚类主要研究综合格斗运动员赛前减重脱水问题。Emerson Franchini博士发现,通过赛前急性脱水在短时间内达到规定体重,然后迅速补水恢复体重,固然可以避免正常减重造成的肌肉量损失,但也会对健康和运动表现产生着负面的影响,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他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Weight loss in combat sports: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effects”中建议,赛前减重要有充裕的时间过渡,避免急性减重。这一建议已被现代综合格斗商业联盟接受[15]。
AdamJettons硕士研究四十位综合格斗运动员的赛前脱水和急性增重数据,在2013年发表研究成果。他以尿量计量脱水情况,体重则在赛前24小时和赛前两小时分别测定,发现运动员在22小时内平均增重4.4%(3.40±2.2kg),尿量却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表明大部分综合格斗运动员并没有成功补水,身体依旧处于严重脱水状态,为达到体重要求而过度脱水的做法并不可取[16]。
VictorSilveira Coswig博士在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通过对照研究,证明急速减重会导致综合格斗运动员负面的激素和生化反馈,对能量利用有负面的影响,而且会增加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和分解代谢活动[17]。
4.2.4 mixed-sex martial art(混合性别武术)聚类
该聚类主要属于综合格斗运动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主要作者多为社会学家。聚类标签源于Alex Channon博士2013至2014年关于混合性别武术的三篇论文在LLR算法中得到高数值,但这三篇论文被引频次并不高。在高被引文献中,Dale C. Spencer博士在2009年发表的论文“Habit (us), body techniques and body callusing: An ethnography of mixed martial arts”研究常人身体通过综合格斗历练蜕变成武器的过程和这一过程的社会学意义,藉此探讨综合格斗运动的意义及参与者错综复杂的身份象征。[18]。Raúl Sánchez García博士在2010年提出,综合格斗运动的暴力性被夸大了,媒体和组织“精心打扮”其暴力形象,是为了增加这项运动的吸引力。[19]值得一提的是,他和Dale C. Spencer博士在2013年合作编辑FightingScholars:HabitusandEthnographiesofMartialArtsandCombatSports一书,集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综合格斗运动的社会学背景及所涉及的性别、种族、歧视等社会学问题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这是本领域的重要著作[20]。Kyle Green博士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研究综合格斗运动中的疼痛感。他认为适当的疼痛反馈,能够提振信心,让参与者更加专注,所以疼痛反而能让参与者“上瘾”[21]。
5 结语
2003年以来,国外综合格斗运动研究进入持续的知识生产过程,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900-至今)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显示:美国和巴西既是职业性综合格斗运动的热土,也是研究综合格斗运动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围绕综合格斗运动研究,最主要的学科链接存在于医学、神经学类和运动学、康复学类等领域,主要关注点则在运动本质、竞技表现和运动损伤处理三个方面;研究方向上,有关综合格斗运动员、系统评估、快速减重、混合性别武术、女子综合格斗的研究最具持续性和活跃度,一些高被引文献在各自研究方向上发挥着知识生产的引导性和结构化功能,支持着综合格斗运动的推广和商业开发。
随着国内综合格斗运动的开展,优秀运动员越来越多,所获得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相应地,国内关于综合格斗运动的研究,也会开出一片天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