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9-15肖茂良李孝君
肖 锋,肖茂良,李孝君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株洲 412000)
肿瘤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生长、复发和转移的关键环节。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抑制肿瘤毛细血管生成,使肿瘤血管及微环境正常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肿瘤作用,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细胞,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1-3]。盐酸安罗替尼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对VEGFR1/2/3、FGFR1/2 /3 等血管形成激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常伴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尚无关于安罗替尼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安罗替尼治疗前后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和Th1,Th2 型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探究安罗替尼对晚期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纳入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共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 例;年龄56~72岁,平均年龄(62.41±8.87)岁;腺癌23例,鳞癌9例,IIIb期8例,IV期24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1.23±6.69)岁;腺癌20 例,鳞癌10例,Ⅲb期7例,Ⅳ期23例。两组患者疾病分期、年龄段等基线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或组织学确诊为Ⅲb或Ⅳ期NSCLC;②既往至少接受过两种系统性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或复发的晚期NSCLC患者;③预计生存期超过6 月。排除标准:①基因检测证实EGFR、ALK突变阳性,但未使用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②安罗替尼禁忌症如中央型、大空洞的肺鳞癌,高度咯血风险的 NSCLC 患者。
本项目经湖南省直中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
治疗组患者口服安罗替尼12mg/次,1次/d;连续用药2周停1周,并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T细胞亚群检测分别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后3周外周静脉血3~5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CD3 +、CD4 +、CD8 +、CD4 + /CD8 + 、NK 细胞,观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1.4.2 细胞因子检测分别抽取2组患者治疗前1天,治疗后3周外周静脉血3~5mL,应用酶联吸附实验测定血清INF-γ、IL-2、IL-4、IL-10,水平变化。
1.4.3 生命质量评价采用生命质量评估(Quality of life,QOL)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后生命质量,QOL 量表由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家庭理解与照顾、社会支持、活动能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12 项指标组成。每项计1~5 分。分级标准:满分60分,极差:得分≤20;差:21~30 分;一般:31~40 分;较好:41~50 分;良好:51~60 分[4]。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统计学数据均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CD3+、CD4 +、CD4 + /CD8 +、NK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CD3+、CD4 +、CD4 +/CD8 +、NK 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则明显较治疗前减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h1细胞因子 IFN-γ、IL-2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 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QOL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QOL评分也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QOL评分比较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NSCLC患者在化疗以及TKi药物治疗进展后无有效治疗方法,抗血管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这部分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表明,抗血管药物不仅具有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作用,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因子,不仅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在肿瘤免疫逃逸的多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VEGF 影响DC细胞成熟,减弱机体免疫细胞抗肿瘤作用[1],而且可通过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达PD-L1,从而影响DC递呈抗原的功能[2]。临床试验提示抗 VEGF 治疗通过提高成熟 DC 数目及功能,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5]。李星宇等[6]研究表明,血管内皮抑素有效升高小鼠肿瘤组织内成熟DC,明显减缓肿瘤生长,有效逆转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到主要作用。CD3+是成熟的 T 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活性细胞,根据细胞分化抗原,又可以分为CD4+ 和 CD8+ 两个亚群,CD4+是诱导性/辅助性T 细胞,CD8+是抑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在机体功能正常时,CD4+ 和 CD8+ 保持动态平衡,共同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通常表现为 CD4+/CD8+比值降低[7]。测定CD3+、CD4+、CD8+、CD4+/CD8+,能直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刘元伟等[8]的研究发现阿帕替尼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CD3+,CD4 +的表达水平。与上述研究类似,本研究也表明,安罗替尼治疗后,患者的 CD3+、CD4 +、CD4 + /CD8 +、NK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抑制性CD8+T细胞则明显减低,提示安罗替尼抗血管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了,增强了抗肿瘤免疫效应。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D4+ 可被激活分化为不同亚群,主要发展为Th1和Th2两大类。Th1 细胞可分泌 IFN-γ、 IL-2 等细胞因子,可以增强杀伤细胞的细胞的毒性作用,介导细胞免疫应答[9];Th2 细胞可分泌 IL-4、 IL-10 等细胞因子,促进抗体的产生,介导体液免疫应答[10]。Th1细胞因子有助于杀死肿瘤细胞,而Th2细胞因子则可能抑制DC细胞功能,减弱抗肿瘤免疫效应。在肿瘤患者中,常出现Th1 细胞因子水平较低,而 Th2 细胞因子水平较高,医学上称这一现象为Th1/Th2 偏移,而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可影响肿瘤治疗以及预后[11,12]。本研究结果提示IL-2,IFN-γ等Th1细胞因子较安罗替尼治疗前升高,而Th2细胞因子IL-4、 IL-10较安罗替尼前明显降低。此外,一项研究也表明阿帕替尼改善肺癌患者Th1/Th2 偏移,也与我们研究类似[13]。上述结果表明,安罗替尼等抗血管药物治疗后患者Th1/Th2 偏移得到改善,免疫功能增强。
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中,生活质量是重要评价指标,QOL量表是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良好的评价工具,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结果表明,安罗替尼治疗晚期NSCLC后QOL评分较前有显著提高,提示安罗替尼不仅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也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研究表明,安罗替尼可明显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CD4+,NK淋巴细胞亚群及Th1 型细胞因子的分泌,具有积极的抗肿瘤治疗作用,但是本研究仅仅为初步研究,样本量小,难免存在选择偏倚,下一步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