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考解析几何的数学思想方法

2020-09-15吴龙泽

读与写 2020年25期
关键词:椭圆数形直线

吴 慧 吴龙泽

(1.集美大学理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2.广东省饶平县钱东中学 广东 潮州 515726)(3.华南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普高课程标准指出,一方面,根据题意,合理建立直角坐标系,掌握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代数和几何能互相转化,能够运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平面解析几何是高考的宠儿,每年必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战无不胜。只有掌握其考点以及如何考,才能有目的性的学习,争取做到知根知底、事半功倍。将2010-2019年全国卷Ⅰ(文科)解析几何考题进行分析和整理。

近10年,高考的文科和理科都是考查3道题。客观题2道10分,解答题1道12分,共22分。就考查对象而言,直线与方程第Ⅰ卷考查4次,第Ⅱ卷是14次;圆与方程第Ⅰ卷考查0次,第Ⅱ卷是10次;椭圆与方程第Ⅰ卷考查7次,第Ⅱ卷是4次;双曲线与方程第Ⅰ卷考查5次,第Ⅱ卷是2次,都出现在填空题;抛物线与方程第Ⅰ卷考查7次,第Ⅱ卷是6次,都出现在解答题[1]。考题分布比较平衡。

就考查的知识点而言,标准方程在2010-2018年都考查1次,2019年考查2次。几何性质在2012、2015年都考查3次,2011、2013、2014、2017和2019年都考查2次,其他年份为1次。直线与圆锥曲线在2011年考查3次,2010、2016、2018和2019年都考查2次,其他年份为1次。一般情况,客观题考查比较独立,以几何性质及基本量的运算为主,计算量不大,属于得分题。但是如果客观题以压轴题呈现,难度大幅度增加,属于失分题。近10年,解答题有8次在第20题,2013和2019年则是出现在第21题。它分2小题设问,第一问一般比较简单,易得分,主要考查定义和几何性质,第二问则与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能力,属于中等题或者难题。

解析几何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下对试题中所蕴涵的几种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给予具体说明。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的内涵是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使繁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2]。

例1(2019全国卷Ⅰ)已知点A,B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AB|=4,⊙M过点A,B且直线x+2=0相切.(Ⅱ)是否存在定点P,使得当A运动时,|MA|-|MP|为定值?并说明理由[3].

【解题思路】本题的考点是定点定值问题。⊙M与x+2=0相切时,可设圆心M(x,y),半径r=│x+2│,即是“以形助数”。接着,借助垂径定理寻找点M的轨迹方程,得到是y2=4x,然后运用抛物线的几何定义得到定点,即是“以数解形”。

例2(2019全国卷Ⅰ)已知椭圆C的焦点为F1(-1,0),F2(1,0),过F2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若|AF2|=2|F2B|,|AB|=|BF1|,则C的方程为( )[3]

【解题思路】本题的难点在于确定点A的位置,破解此难点是过好两关,一是借形关,即会画图、思图和用图,通过椭圆的定义先确定A点位置;二是运算关,可由相似三角形或余弦定理求出答案。

2.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是转化与归结的简称,化归思想方法的实质是“转化”,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繁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从本质来讲,就是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的过程[3]。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转化”桥梁,即把要求的直线方程,转化为只求其在y轴的截距,通过已知条件即得结果。

例4(2018全国卷Ⅰ)设抛物线Cy2=2x,点A(2,0),B(-2,0),求点A的直线l与C交于M,N两点.(Ⅱ)证明:∠ABM=∠ABN[3].

【解题思路】本题的难点是如何把∠ABM=∠ABN进行等价转换。破解此题的关键是“转化”,即把角的关系转化成直线斜率的关系。利用题意条件,联立方程组,列出直线BM和直线BN的斜率,设而不求,从而得到倾斜角的关系。

3.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思想方法的实质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列出其数学关系,运用函数或方程,转化为对函数或者方程(组)求解,从而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破解此题的关键,一是“对称”入手,由题意的对称得到点N坐标,然后求得直线ON方程。二是“方程”思想,构建直线ON和抛物线C的方程组,解出方程的根,得H的坐标,接着计算出第I问比值。而第II问是利用直线MH和抛物线C的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通过根的个数来判断交点问题,得出是否还有其他公共点。

【解题思路】将直线方程l代入圆C的方程,化简成为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及向量数量积构造关于K的方程,求出K,进而得到直线方程l的解析式,最后求得MN长度。

4.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内涵是:在求解过程中,对某参数无法进行统一研究,可以把参数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整理计算每类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4]。

【解题思路】破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参数m的分类讨论,根据焦点在x轴或者y轴把m分为03两类情况。分类的关键是按同一标准等价分类,不重复不遗漏,接着对分类后的各个类别详细讨论,再综合所有分类,得出结论。

例8(2013全国卷Ⅰ)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Ⅰ)求C的方程;(Ⅱ)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3].

【解题思路】在第Ⅰ问中,⊙M和⊙N的圆心关于原点对称,曲线C有可能是椭圆或者双曲线,可以分情况讨论,找矛盾,得出答案。第Ⅱ问关键是求出⊙P的方程,然后根据直线l与两圆都相切,求出直线方程。在求直线的过程注意直线斜率分情况讨论,存在与不存在问题,最后结合椭圆方程,求出AB长度。

除了以上的4种平面解析几何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考题中还包括了类比、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由此,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后进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中等生要教会他们能简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优等生要能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答试题。例如在选修1-1的2.3.2抛物线几何性质的例5,对于后进生可以渗透函数与方程思想进行讲解,对于中等生可以多加讲解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对于优等生不仅要求会掌握运用以上的思想方法,而且可以再进行拓展,提高难度。又如在选修1-1的2.2.2双曲线几何性质,讲解例5时,后进生可讲授数形结合思想。而中等生可用类比思想比较第41页的例6,得出其第二定义。对于优等生,可由例5和例6,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圆锥曲线的轨迹问题。

接着,教师在教学时要坚持不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才能每时每刻想着数学思想方法,用其指导解题。例如在选修1-1的2.2双曲线,在新授其标准方程可以类比椭圆。类似的,在授课几何性质时候也可以类比椭圆来展开。焦点在y轴上的性质可以类比焦点在x轴的性质。反复强调,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不易混淆,还有利于思想方法的运用。又如在必修2的第4章在讲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从它们相似之处强调类比思想。运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证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反复强调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

然后,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自然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讲解思想方法的时机,可以在概念讲解中,也可以在例题后。注意有机结合,不可生硬照搬。例如在必修2的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里,可以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入新课,自然而然引入类比方法。接着用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判断位置,同时用两圆的解析式构建方程组,由实数根判别式得到两圆的关系。自然而然的讲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又如在必修2的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在讲解例4和例5后自然而然的引入“转化”的思想,代数与几何的转化步骤。

猜你喜欢

椭圆数形直线
数形结合 相得益彰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画直线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画直线
数形结合的实践探索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