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孩子成长的“起跑点”

2020-09-14刘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刘伟

【摘  要】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健康成长;教育方法;影响

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而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反之,则容易使孩子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不当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阻碍

当前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误区。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1.平等缺失,缺少教育的民主性

在现实生活中,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平等民主的意识,不少家长过分的显示权威,对孩子随意吆喝,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个人活动。这些做法不仅导致教育失效,还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进取的积极性。

2.宽严失度,缺乏教育的稳定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工作同样具有连贯性和稳定性。多数家长都是从严治教,但往往“严”过了头,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也有家长因对孩子的溺爱或自身懒散的原因,对孩子管教不严,松松垮垮,任由孩子自我膨胀甚至胡作非为。也有的家长平日里对孩子的言行熟视无睹,一旦心血来潮又严加管教,随意性极强。

3.言传失衡,缺乏教育的示范性

教育不仅仅是通过“言传”来完成,还通过“身教”,这就是教育的示范功能。据了解,多数家长手中的“尺子”只对人不对己,是用来约束和衡量子女的,在自己身上没有作用。

4.宠爱失当,缺乏教育的科学性

一些家长对子女宠爱过渡,对孩子无限度的娇惯,无限度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暴躁的性格。这些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很差。

二、科学的教育原则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1.合理期望,正确引导

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得子女的学习负担空前繁重,身心压力增大,子女各种心理障碍接踵而来。究竟培养子女的目的是什么?我国著名家庭教育学家赵忠心认为,让子女生活的比家长还要幸福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2.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具体怎么培养教育子女,不能只根据家长自己的经历、主观看法来选择。根据子女的个性和特点选择恰当方式进行有针對性的教育。家长还要树立一个思想就是:教育子女要立足于家庭,面向社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3.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家长培养子女一定要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按照子女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不要急功近利,而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使子女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来发展。拔苗助长,肯定适得其反,不要以为循序渐进就是慢了,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4.寓教于乐,重视实践

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方法,同时也要给子女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身去实践。子女向实践学习,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会发展得扎扎实实。加强亲子沟通,避免拒绝否认;合理要求,适当管理;多表扬,少批评。家长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子女就会成为人格良好的人。

三、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如何让在小学期间的孩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建议父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要注意家庭民主,这样使孩子心理上得到满足,才会形成民主的家庭风气,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2.认识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重视家长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小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还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4.培养孩子的意志,进行孩子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父母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5.正确维护家校的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孩子走入学校,并不是说,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而是家长成为了该学校的一个教育者,与老师一起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长要尊重、配合、服从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沟通,常问问孩子的情况。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可以说抓好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将会使个人、家庭、社会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艳茹著.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6

[3]陈鹤琴.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Children and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