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主流媒体, 让时政教育绽放光彩
2020-09-14王彩华
王彩华
摘要:时政教育可以弥补教材时政知识的滞后性,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主流媒体来助力课堂中的缺陷,在课堂课后为学生补充“社会时政”,借以幫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感。通过关注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找材”。其次,整合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提味”。最后,仿照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增色”。
关键词:时政资源; 课程资源; 时事政治;
时政教育可以弥补教材时政知识的滞后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新教师理念、促进教师创造性教学,形成时政教育的有效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考试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社会生活关注很少。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主流媒体来助力课堂中的缺陷,在课堂课后为学生补充“社会时政”,借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任感。
1.关注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找材”
主流媒体指影响范围广,能够起主导作用,代表主流舆情的媒体,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区党委机关报和中央、各省市区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一些大报大台。”比如《人民日报》、《南方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新闻网站,特别是最近在全国推行的“学习强国”APP有很多适用学习的素材,。主流媒体是一个国家充当旗帜和哨所的大型新闻机构,成为一个民族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尺度与评判标准。如果能够从主流媒体中找到相应的素材,这既满足了道法学科的需要,又有利于提升学生认知,增强学生体验,促进知行合一。涉及法律案例,法律咨询的,就留意法治宣传类栏目,比如《焦点访谈》,《法治中国》《庭审现场》;涉及社会现象,人物事例,就留意当日的报纸,新闻联播。涉及价值引领的,可关注央视特别节目或者专题类报道等等。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周末在家时上网关注央视网寻找素材,查阅一周相关报道,通过筛选,截取所需要的视频、图片等内容。这样既可以保证选材的时效性,又可以保证素材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把自己筛选过的素材记录下来,仔细分析,总结在课堂上再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笔者曾经在八上《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课中就截取了新闻联播中关于《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的新进展》白皮书的片段,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人权法治化的进展,既改变了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又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引导学生了解国情
2.整合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提味”
主流媒体内容各异,有时同一件事件,不同的媒体会有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所以要对从不同媒体中获取的素材进行整合,取我所需,为我所用。比如2019年四川凉山火灾事件,一开始班级学生是在课前5分钟播报时提到,又有学生补充了自己在报纸上看到的相关报道,第2天继续有学生补充了相关视频,接下去的几天又不断有学生提出了自己在网络上看到的相关评论,报道。在学生不断呈现的素材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既有关于救火英雄的赞美,又有火灾引起的深思感悟;既有网络键盘侠事件的批判,又有正确上网的反思等等。通过对素材的整合,把学生的感性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把从时政素材中的体悟,融入到生活中,使时政教育发挥出独特的德育教育作用。
3.仿照主流媒体,为时政教育“增色”
如何将挖掘到的素材内容更好地融入到时政教育中,这也是时政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要立足学情,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初中生来,接触面比较狭窄,可以说他们关注最多的是报纸,或者新闻报道。因此,仿照主流媒体的模式,更好地润色教材呈现方式。
(1)“课前5分钟小主播”:要求学生收集近日新闻联播或者《人民日报》中的重大事件及热点报道,加以综合分析,适当取舍,整理好材料。再在课前的5分钟,要求学生像电视台主持人那样,采用新闻联播、相声、小品、对话等多种形式把国内外的新闻要素告诉大家。然后再就某一新闻事件展开讨论或者提出启示性问题,最后由教师小结,进行正确引导。通过仿照主流媒体的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实现素材的高效化,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
(2)“自办小报”:每隔一段时间或者重要时期组织学生办一份《时政小报》,仿照报纸的模式开展“时事小栏目”,“时事小沙龙”,“时事问答”,“新闻述评”等等,这样既增加信息量,而且具有知识面广、趣味、易记等特点。
(3)“时事小竞赛”:仿照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模式,分组竞赛,邀请教师当嘉宾点评引导。将一场枯燥的时事知识变得趣味化。同时,也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主流媒体获取具有时效性的素材资料,不断整合筛选,通过不同形式呈现素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利于打造高效的时政教育,让时政教育绽放智慧的火花,运用时事教育资源,锻炼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金本德. 中国考试. 2017(07)
[2]高中时事政治教育:意义、原则与方法[J]. 唐海燕. 当代教育论坛.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