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初中走读生数学学科良好预习习惯的研究

2020-09-14杜海宽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初中生培养

杜海宽

摘要:《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能力做了一定要求,特别对数学预习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阶段较难学习的一门课程,课前预习不仅能使学生提前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可以明确教师的教学重点,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广大农村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预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能完全吸收。笔者基于这个问题,结合多年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农村初中走读生数学学科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预习习惯;数学;培养

1引言

笔者通过长时间的数学教学实践发现,有效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好的与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养成数学预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今后新知识的学习。古语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预习可以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旧知识作为预习的基点,把新知识作为预习的重点,两者结合起来,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学生便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预习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很好的把握重点与难点,将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与预习的内容衔接起来,对于预习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做到特别关注。预习不仅能调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走读生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

2.1  细读、精度课本型

粗读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将要点知识标注出来,为今后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细读教材内容,重点理解标注出来的知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可以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精读重难点内容,标出易考点和易错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带着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九年级上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精度课本,应该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类型,性质等,对学生提出公式、定理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上应该抓住重点、难点,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2.2  动手操作型

这种预习的策略多用于“图形与几何”方面知识的教学。该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达到课前预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和学生一起认识了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等形状后,笔者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利用纸、笔和剪刀将正方形、矩形及等腰梯形等形状画在纸上并剪下来。

2.对比几种不同的多边形,比较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边的数量、角的个数、长边与短边,角的度数)并做好表格对比。

3.思考:不同图形怎么计算面积的大小?不同图形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学生不断动手,不断探索,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方法,更好的达到预习的目的。

2.3  归纳总结型

这种归纳总结型的策略要求学生在预习新内容的同时,也要将相关的旧内容作为预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清晰的发现新内容和旧内容的异同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旧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反比例函数的特性”人教版八年级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回顾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点,然后再预习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将正比例函数的特性和反比例函数的特性作对比,进而更好的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知识。教师利用旧知识去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新知识的能力,进而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惯。

2.4  小组合作讨论型

当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后,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去认知、探索新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预习“勾股定理”人教版九年级上这一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

1.大家对勾股定理有什么生活中的认识,生活中有什么利用勾股定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勾股定理,以学生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认知新知识)

2.勾股数的出现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去描述常见的勾股数,引导学生发现勾股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走读生数学课前预习对教师的要求

3.1  做学生课前预习的导航者

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将方法一一教授给学生,然后跟学生一起制定预习方案,督促学生按照计划有序的进行预习。特别是作为学生预习的领路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培养预习的习惯,按时布置预习的作业,并监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養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3.2  做学生课前预习的设计者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预习能力,在布置预习之前,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采取不同的预习策略,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采取细读课本型,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采取动手操作型,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小组谈论的形式,这样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讲解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针对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制定不同的预习策略,例如对于初中数学的难点“二次函数”课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消除学生对难点的恐惧感;对于初中数学较容易的“分式方程”课题,可以采用学生自主预习的策略。

3.3  做学生课前预习的实施者

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内容,教师应该对预习内容的多少进行合理规划,不能一味的将所有内容“填鸭式”的布置给学生,这样反倒适得其反,应该根据新知识的难易程度,内容多少布置合适的预习内容。例如,在学习“相反数”人教版七年级下这一课时,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将所有内容全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全部内容,提高课堂和课后作业的效率,

4结论

预习,作为教师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探索新型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不仅能提高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才能和农村初中走读生更好的在课堂上互动,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涛.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J]. 数学学习与研究(6):132.

[2]阮炳国, RuanBingguo. 注重引导促进养成——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08(7).

[3]郭春燕, 李小强.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22).

备注:本文系廊坊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立项课题《培养农村初中走读生良好预习习惯的研究》(主持人:刘喜旺,课题编号:1421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初中生培养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