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校民间美术展的途径研究

2020-09-14朱昭霖

美与时代·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展览民间美术高校

摘  要:民间美术是一座遗存丰富的文化宝库,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高校美术馆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也在不断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展览活动。但是高校美术馆的整体观展规模和展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进一步传播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核,应该在展览前的创新宣传中以情近人,展览中以情感人、展览后以情育人,加深观众对民间美术的理解,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校;民间美术;展览

民间美术蕴含了中华美术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汇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历经岁月变迁,蕴含了丰富的美学元素、沉淀了广博的历史文化、浓缩了社会的发展变迁、渗透着大众的审美意趣。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產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的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

为了更好地弘扬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使学生领略其中的艺术底蕴,部分高校开始举办民间美术主题展览。在校园中举办展览弘扬民间美术不仅可以使学生触及中华优秀文化的脉搏,还可通过美育提高自身素养,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更有助于传播和发扬民间美术中蕴含的精神。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民间美术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展出效果不尽人意,展厅在大部分时间门可罗雀。

本文针对高校民间美术展中观众人数不足、观展效果不佳、展览影响不深的问题,将展览前、展览中和展览后作为一个整体的不同阶段。立足民间美术特点,发挥高校美术馆优势,以情感为推动力,提出解决措施,扩大高校民间美术展的影响,传播民间美术的精神。

一、展览前——以情近人

在高校民间美术展览中,潜在观众数量不足是先天劣势。近年来,国画、油画、书法等名家作品屡次登上新闻和热搜,在博得大家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而民间美术虽植根广袤的华夏大地,但受关注程度远不如书画作品。大学中,除少数对民间美术关切热爱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对民间美术了解不够,没有进入高校美术馆参观的热情。

与此同时,高校民间美术展的宣传内容缺乏新意,无法吸引同学们的关注。不论是在校园张贴海报,还是在学校公众号中发送推文,对民间美术展的宣传大都选取最具特色的一个或几个民间美术作品,标明展览内容与时间等相关信息。这种设计方式虽简洁明了、突出主题,但没有凸显民间美术独有的魅力与特色。在信息交流速度极快的今天,传统的宣传内容无法引起同学们进入展厅一探究竟的兴趣。或许他们迈入美术馆便能领略其中的魅力,但这种和所有展览大同小异的宣传内容,非但不会使他们融入民间美术之中,反而可能使不了解的同学觉得毫无亮点,宣传的努力付之东流。

发展高校民间美术展的潜在观众,必须根据民间美术扎根中华广袤大地、大学校园中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的特点,创新宣传内容,在感情上增加同学们的认同感,以达到吸引同学们进入美术馆的目的。

民间美术类别繁多,不同地区风格各异。木版年画、剪纸、刺绣、布艺、泥塑、皮影等艺术形式在各个地区生根发芽,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民间美术,在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出各地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木版年画,就有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等不同表现形式。虽然主题、寓意多有雷同,但色彩搭配各有千秋,细节处理多种多样,风格特点独树一帜。

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是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主要原因。大学校园有着多元、包容的环境,不论哪个省份与民族的同学,即使在生活中对自己地区的民间美术没有过多了解,但一旦发现其内容将出现在展厅之中时,都对自己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正是这份强大的吸引力,才促使他们走进美术馆,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其他地区的民间美术。

正因如此,只有在宣传海报、推文的内容中加入地域要素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拉近民间美术与同学们的距离。例如,使用中国地图作为主体,将每个省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放入其中,再配以展览名称和时间,吸引大家注意;还可选取同一种类型、同一题材的作品并列放置,并提出疑问,以竞猜的方式邀请同学们区分不同地区的作品,之后标明展览名称及时间,让同学们到现场分辨。带着这份认同与期待,展览前才会有更多同学主动走进美术馆参观,也为展览中的情感共鸣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展览中——以情感人

当进入高校美术馆后,由于缺乏专业讲解,同学们难以在观展中对民间美术有深层次的认识与共鸣。校园美术馆不同于专业博物馆,馆中没有长期任职的专业讲解员,甚至连志愿者都较少。缺乏民间美术相关知识背景的同学进入展厅后,只能从最基本的美学元素、最熟悉的历史人物入手,找出与自己家乡相关或自己喜欢的作品。然而对作品内容、形象寓意、发展历史、表现手法、艺术传承、文化脉络等问题无从知晓,亦难辨别不同民间美术作品之间细微的差别,更难触及其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单纯依靠阅读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或收听语音导览的方式观展,缺乏感情投入,即使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无法深入交流探讨,缺乏深度思考,难以引起共鸣。

在参观校外博物馆、美术馆时,除非对展览内容了如指掌,不然观众在观展时总希望跟随专业讲解员或志愿者,聆听他们的讲解并提出疑问、表达观点。高校民间美术展更需要专业和动人的讲解,一方面,民间美术自身的文化魅力与民族精神需要通过真情实感的讲解予以呈现;另一方面,民间艺人的不懈传承与民间艺术收藏家的辛苦奔波同样需要动情的讲解为同学们所知。只有声情并茂的讲解才能做到以情感人,让同学们领略民间美术的独特风采,感悟文化积淀与艺术传承,体会其中的艰辛与坚持。高校美术馆中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以帮助民间美术展以真情感动观众。

因此,在改善觀展体验方面,首先可以由美术学院老师带领同学观展并进行讲解。美术学院老师除了在学院的专业课程外,还有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美术课程。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公共课上,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共同参观民间美术展。美术学院的老师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以敏锐的眼光与广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民间美术蕴含的美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同时,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从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感知力与创造力。

其次,广泛招募同学参与志愿讲解工作同样可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木版年画、剪纸、刺绣、布艺、泥塑、皮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蓬勃发展,热爱民间美术的同学或从事相关专业的同学都可以作为志愿者,选取自己了解的部分作品,为观展的同学们提供讲解。不同于校外美术馆和博物馆,高校美术馆志愿者无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与考核,讲解时间也无须固定,可根据志愿者同学的时间随时做出调整。一方面增加了展览中的互动性,使同学们将自己热爱的民间美术声情并茂地传递给观展的同学;另一方面灵活的讲解时间保证同学在课业闲暇之时参与其中,提高志愿者同学的积极性。

最后,收藏者感人至深的讲解能更好地传递情感。民间美术展不同于艺术家作品展,几乎无法让民间艺人亲临展馆为大家讲述创作历程。但是,可以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者请到场,请他们讲述收购民间美术作品的经历与故事,讲述不同时期民间艺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民间艺人的生活环境与创作条件,分享他们对民间美术执着的热爱并为之奉献终生的精神。通过收藏者第一视角的讲述,更能激发同学们的使命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自己终身的责任。

三、展览后——以情育人

和大多数展览一样,校园民间美术展也存在影响难以持久的现象。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即使观展后增加了民间美术知识,了解了不同地域、不同作品的风格与特征,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但由于同学之间缺少长期的交流讨论,随着展览热度的慢慢散去,对民间美术的热情也会逐渐淡化,无法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

美术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作为展览后持续传播民间美术影响的主体。在展览结束后,可以打造以美术学院为基础的民间美术推送平台,在学院或美术馆公众号中定时推送民间美术的相关内容。该内容以不同专业同学的专业基础为依托,围绕民间美术,开展个性化投稿。例如,摄影系的同学可将生活中的民间美术作品,以自己独到的拍摄方式呈现,从视觉层面激发大家的欣赏力;美术学专业的同学可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不同地区、不同主题民间美术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分析论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启发其他同学;美术教育的同学则可以将民间美术相关内容转化为课程,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践,进一步扩大民间美术的影响。不同专业的同学,既可以将民间美术作为主题,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又可以将民间美术的内容与精髓实时传播,影响更多同学认识、理解、弘扬民间美术。

除此之外,每年民间美术展览不断变化,莘莘学子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为民间美术推送平台注入新鲜血液,对民间美术的传播形成良性循环,影响着更多同学参与其中。因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将从更广泛、更全面的角度表达对民间美术的情感,将民间美术蕴含的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优秀的民间美术更是一代代艺人的传承,渗透着炎黄子孙质朴的情感。民间美术更应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扎根校园,在高校美术馆中充分发挥优势,立足民间美术的优秀文化内核。将展览前、展览中、展览后作为一个整体,使民间美术展超越展览本身,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朱昭霖,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展览民间美术高校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