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探析

2020-09-14罗琼芳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语言艺术网络时代

摘要:当前网络时代已经全面到来。我国的网民中大部分为青少年。高校思政课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年轻化的网络用语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时代下如何在思政课中运用语言艺术,抢占舆论高地,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切实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语言艺术

1.网络环境带来的新变化

互联网的普及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人、财、物的流通效率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思政课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首先他们的时间较为宽裕,生活压力比较小,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网上的娱乐活动。其次是他们多出生于90、00这两代,思想观念更为开明,更加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对待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首先来谈挑战。上网已经成为当今青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习惯于运用网络来进行娱乐或者学习。网络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平台上随意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些新的观点和思潮不断涌现。部分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看法所影响。现行的一些法律规定开始对网民的行为、语言进行规范和约束。但是不置可否的是,网民身份信息的虛拟性和隐蔽性都极大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道德对人的影响。这些新的观点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许多挑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无法让思政教育真正的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可以给思政课注入新的活力。正所谓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要让网络技术能够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网络带来的冲击打倒。在新的语言环境下,作为思政老师首先要对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和一些典型的流行语有着基本的了解。要能够透过这些现象洞察到实际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入脑,入心。要认识到互联网不是只能作为娱乐工具,也能够为我们所用,成为一种新式的学习方法。

2. 网络环境下中语言特点的分析

当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报纸杂志、网络新闻门户、百科类网站以及课堂。近六成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我们在了解到这些之后,在这些网站上直接进行样本分析,就能够得出大学生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对比发现,在大学生博客中,人称代词以及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观点的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群体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愿望,个人主义特征明显。其次,在对访问量较高的新闻研究对比中我们发现,能够更加公正客观的展现新闻内容的网页,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较高,有了解国家大事的欲望,社会责任感较强。这都是从语言习惯中我们能够分析出来的结果。此外,我们还对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上的语言进行了考察和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些平台上用户们之前的互动性较强,大多是分享自己学业以及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或看法。这些语言数据的调查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思政课堂中更好的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们爱上思政课。

3.如何让思政走进学生的生活

要想让思政课真正的走入学生的生活,首先要将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一定的凝练,使其变得更加“接地气”,更能为学生和大众所接受。基于上文对网络环境下语言环境的分析,对思政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3.1 社会主义思想的语言转化

马克思主义是活的,是实事求是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的。不同的情况下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它更加符合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时代要求。这种做法才是明智的。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网络的流行语,将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更加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需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转换到准确无误。其次要对网络用语使用的情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让二者的融合变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

3.2 语言转化在课堂中的应用

理论的转化最终还是要落到课堂实践中来,才能检验先前工作的成效。首先作为传授者,思政老师政治立场要鲜明,要有坚定的立场。在对具体的时政问题进行分析时,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来揭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和四个自信。在列举事例时要做到客观公正,才能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在授课时要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适当运用一些形象幽默的比喻,打破思政课堂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教案是课堂有序进展的基础,思政老师在备课也要做到知识与趣味相统一,来引导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佳.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J].科教导刊,2018,(18):96-97.

[2]雷颖颐.浅析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考试周刊,2017,(12):34.

作者简介:罗琼芳(1962.02-)女,汉族,云南普洱人,本科,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语言艺术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网络时代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网络时代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视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