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乐动笔易成文

2020-09-14庄雪辉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写作指导真情实感积累

庄雪辉

摘要:小学阶段应该尽可能养成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在教学指导上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写,有话题可写,写得有真情实感。

关键词:写作指导;兴趣;积累;真情实感;评价

分类号:G633.3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习作要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想学生达成“易”,做到“乐”,教师必须在习作指导上下足够的功夫。教师要认真备好作文指导课,结合学生实际钻研教法,让学生乐动笔易成文。

1.从兴趣出发,引起共鸣,从心理上降低写作难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学习兴趣是学生形成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著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以趣促趣。如指导“我们的校园”习作时,教师利用拍摄技术从不同角度拍出校园的美,让学生从屏幕中看到熟视无睹的地方是多么不一样,从而发现不一样的美。学生们通过教师展示的画面,对自己的校园有更深的认知和感悟,因而写起来就更有情感更有血肉。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爱上习作的关键。

2.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从内容上降低选材的难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最怕的就是不知写什么的问题。所以,写作素材的积累很重要。而素材的积累基本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则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泼泼流个不歇。”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小学生的作文要达到内容丰富,就得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用学生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把用眼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笔记录下来。老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好的作品,特别是名著,是学生写作的优秀蓝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著世界博大精深、广袤无垠,借鉴经典,从经典中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阅读带动了写作,学生对写作文不再存有畏难情绪;阅读拓宽领导学生的知识面,为自己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渐培养起来,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3.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从感悟中降低写作难度。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就如,写父母就是光芒万丈其爱融融;写老师就是呕心沥血蜡炬成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都一个基调,没有学生自己的立场,没有自己的情感,没有自己的视角,成了纯粹的虚假文字,为作文而作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拘束,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

4.注重习作教学的有序性与连贯性,从教法上降低习作难度。

每一单元作文指导,不是一单元两节作文课的事,而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与积累。单元的习作指导必须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序有目的的进行。以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为例:课文在第一课课后安排了“综合学习”环节:把自己的课余生活画出来或整理成表格,用资料收集的方式整理“我的课余生活”。第二课后有一项“交流”:把“综合学习”中整理出来的内容跟同学们分享,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说“我的课余生活”。第四课后习作前又有一项“口语交际”,交流大家的课余生活,并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其实,这就是习作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了,先说再写,能叙述出来的,写起来就没难度了。对于这个板块,教师要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余生活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活动说,或选择玩得最高兴的一次来说,并要求学生说清楚经过结果以及自己的感受。之后的习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把自己说的内容根据一定的框架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再把写好的作文读给同学听。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学生习作的其中一项要求:乐于分享自己的习作。这方面我们要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这么做,分享习作,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并且写好的自我要求。

5.降低评价“标准”,提升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的分数(等级)是习作的最大动力。习作的易与乐的坚持都是以习作的积极性为前提,而这份积极必须建立在教师“终极评判”的基础上。在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衡量学生,更不能把自己的是非标准强加于学生。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角度就否定学生的写作,甚至把学生的习作批得“满目疮痍”,打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多以鼓励为主,当学生的作品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应该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重视学生的写作材料准备过程与写作時付出的努力。只有改变作文评分标准,改变教学“终端”的“评判”标准,让学生觉得习作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事,学生自然就不再排斥作文,自然而然爱上写作了。

结束语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有序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只要教师积极钻研用心指导,让学生易下笔乐动笔就不再是难事。要从“作文”的目的和“发展人”的角度去思索,站在一个新高度去认识,讲究灵活互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梁玉霞:《不可轻视的作文评语》,《学生作文个性化,我的责任》,选自《教学的幸福,教学的梦》【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5;

2.龚琦:《浅析作文教学方法》,选自《黑河教育》【J】教法百家;

3.向成勇:《作文教学要把“积累”观》【M】,选自语文学刊2005年第十期;

4.赵德顺:《试论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N】,选自《希望月报》2006年14期;

5.《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秦训刚、宴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写作指导真情实感积累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立意的探究
探析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指导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