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模式之研究

2020-09-14钟桂红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课堂教学

钟桂红

摘要: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非常注重情绪管理的工作,教师对自身情绪管理的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将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本人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个积极的影响;而一个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挫败感。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师的情绪对教师心理活动的影响,然后提出了课前情绪自我调控,课中情绪自我调控,课后情绪自我调控三种具体的可操作策略,以期为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情绪管理;课堂教学;自我调控

分类号:G623.2

引言

周围所处的环境,能够引起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进而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课堂质量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情绪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不同。教师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掌握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意识的锻炼自身的情绪管理调控能力。情绪是会传染的,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也会间接的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有着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对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1.小学语文教师的情绪对教师心理活动的影响

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非常注重情绪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探讨教师情绪的相关文献并不多,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对教师信念、意志的探讨研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在心理学领域对于情绪的研究时间很短,而且在西方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比较情绪化,就代表这个人不理智,情绪一般都是和不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导致情绪的研究热度大大降低[1]。虽然教师的情绪管理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教师的情绪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教师这项职业活动是富有创作性的,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學过程中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是难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活动的。教师的情绪也对教师自身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充满热情,有爱心,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也会培养出一群优秀的学生,这种影响是代代相传的。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师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体情绪会对个体的记忆、分类、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产生影响。一个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更有可能从积极的方面评价外界的事物。例如,一个情绪积极的教师比一个情绪消极的教师,更有可能以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的不同直接导致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的不同。

教师的情绪状态也会对教师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焦虑的情绪状态会影响教师的记忆力,降低教师的工作效率。例如,一个刚刚上任的小学语文教师可能会因为学生调皮捣蛋的行为而产生焦虑心理,如果不能及时调节这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教师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调皮捣蛋的行为上,而忽视学生身上的优点,这不仅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客观,影响上课的心情,降低课堂效率,还会导致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度降低,体会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个体的情绪会影响个体对目标的选择,一个有着积极情绪的人更有可能会树立远大的目标。同样,情绪也会影响教师对目标的选择。积极的情绪会促使教师确立更高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师对自身的要求;积极地情绪也会促使教师为学生选择更具挑战性的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崇高的志向。

2.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的策略

2.1  课前情绪自我调控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绪之中,难免有的时候控制不住。一方面,教师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时候会很疲惫。教师也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与同事,领导沟通,会受到来自上级与同事施加的压力。这种专业情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教师会把个人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有些时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很满意,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学生的成绩却很不理想。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教师对自我工作的评估,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比例,会导致教师受到一定的挫败感,情绪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类型的音乐,使身心愉悦。教师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自己的仪表,避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影响,这样才能在课前有一个好的状态。做好课前准备,以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

2.2  课中情绪自我调控

课中情绪自我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会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对自已印象不好的班级,更要充满爱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闪光点,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应该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2]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情绪可能比较高涨,随着课堂的进行,学生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比如身体疲惫,受到窗外的声音的干扰,尤其是在容易犯困和容易饥饿时间段。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消除不利因素,及时调整课堂进度,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进入高潮,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

2.3 课后情绪自我调控

当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反思一下,自己的引导是否恰当,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教学方式是否有所创新,学生的上课状态是否积极,做到及时总结,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坏的地方及时改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下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情绪自我调控是否及时将直接影响教师在下一节课的情绪状态。当教师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情绪比较低落时,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想想开心的事情,化消极情绪为低级情绪,这样才能使有一个好的教学状态,否则便会陷入一个死循环,影响一天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情绪管理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注意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情绪管理,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用积极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6):35-39.

[2]王虹.中小学教师课堂情绪管理模式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21-22.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