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对幼儿美育的影响及教育意义

2020-09-14陈彬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童谣美育

陈彬

摘要:童谣是中华文化的一棵瑰丽的明珠,用童谣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对文化和教育传统的继承。童谣对幼儿美育有重要的影响和教育意义,童谣可以滋养幼儿心灵美、促进语言美、启迪艺术美、培养行为美,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培養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童谣、美育、影响、教育意义

童谣是中华文化的一棵瑰丽的明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耳口相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儿童的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基于这样的精神,把童谣引入幼儿园教育,是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美是教育的本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审美教育即是美育,审美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美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幼儿美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接受教育。幼儿时期是进行美育的最好阶段,我们要利用这一宝贵启蒙阶段,引导幼儿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及欣赏能力,使他们在长期美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质、智商和情商。

童谣作为一种文化、文艺形式,包括一个民族或地区重要的思想道德与文化情感内容,其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用童谣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符合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对文化和教育传统的继承。那么,童谣对幼儿美育有什么影响和教育意义呢?童谣可以滋养幼儿心灵美、促进语言美、启迪艺术美、培养行为美,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培养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一、童谣滋养幼儿心灵美

童谣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激励人的精神、浸润人的心灵。从小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童谣既能让幼儿理解了社会美德的内涵,也能在幼儿心里种下正确的价值观的种子。

1.传承经典童谣文化,培养幼儿美的情感和美的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童谣作为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载体,它具有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利用中华经典童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华,传递真善美,培养美的情感和美的心灵。

2.聚焦当前时代主题,让幼儿从小感受正能量之美。

在深化美育的新时代背景下,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幼儿美育全过程中。社会倡导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对幼儿来说太成人化,幼儿不易甚至不能够理解。如果我们采用童谣的形式,就可以将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童真语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等价值理念的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轻松愉悦的传唱中浸润到孩子们心中,内化为家风家训,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对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操的培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童谣育人,滋养幼儿心灵美的目的。

二、童谣促进幼儿语言美

语言是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而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词汇的丰富性等,促进幼儿语言美。

1.利用童谣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与兴趣。

童谣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诙谐幽默,幼儿爱听,便于记忆,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能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与兴趣。

2.利用童谣的节奏感,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说唱童谣要求吐字清楚,这对幼儿正确发音有很大的帮助。经常说唱童谣,能使幼儿对语言的重音、节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久而久之,语感慢慢形成,语言就更连贯了。

3.利用童谣的简单化,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童谣中的词句,通常是浅显而简练的。由于浅显,使幼儿容易了解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其中的意境,并很快掌握新的语汇;由于简练,使幼儿对生动优美的句子容易学会,增强了语言的表达的完整性。

4.利用童谣的多元性,促进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很多童谣都有仿编和创编的空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意愿。幼儿往往是对仿编、创编的部分非常感兴趣,他们常常会编出一些让大人们吃惊的内容。如仿编《吹泡泡》活动中,幼儿发挥想象力,仿编出“嫩芽是大树吹的泡泡;贝壳是海浪吹的泡泡;。”他们还会将童谣里学到字、词、句子运用在讲述活动或自己的生活中,为幼儿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儿童的语言能力,都是从简单的词汇慢慢累积,量变引起质变的。幼儿通过学习童谣,不仅能感受到童谣中形象的语言美,还能积累各种词汇,并学习运用词汇、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美。

三、童谣激发幼儿艺术美

幼儿园的美育不只局限于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1.选择蕴含丰富审美意境的童谣。

童谣中起伏押韵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节奏,幼儿受到声律美的熏陶,联想到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发现其中的美,潜移默化地接受到美育教育。蘊含着丰富审美意境的童谣主要来源于自然生活,通过欣赏或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童谣,能让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如童谣《春天》:“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了。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雨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这首富有韵律、节奏欢快的民间童谣对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进行了描绘,这些五彩缤纷的事物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

2.创新丰富多样的童谣活动形式。

童谣的类型丰富多样,或说、或唱、或跳、或舞,孩子们玩中有唱,玩中有演,别有情趣。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活泼轻快、节奏感强的童谣是幼儿所喜欢的,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

快乐诵童谣——韵律之美。利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升旗活动、节日活动、开放日活动搭建平台,让幼儿尽情感受童谣自然的韵律之美。

慧心唱童谣——节奏之美。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演唱童谣,感受童谣灵活的节奏之美。

自主玩童谣——游戏之美。自由结伴、自主游戏、任选活动材料与场景合作游戏,体验自主玩童谣的快乐与野趣之美。

趣味画童谣——想象之美。大胆想象,自由联想,任选材料自由描绘童谣内容,感受童谣的色彩之美与想象之美。

轻松悟童谣——哲理之美。通过童谣环境打造,童谣教学的开展,引导幼儿明白童谣所蕴含的意义和道理,感受童谣的哲理之美。

创意演童谣——艺术之美。借助道具、场景、动作及肢体语言表演“童谣”,感受生动的形象艺术之美。

四、童谣培养幼儿行为美

通过童谣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安全行为和文明礼仪行为。

1.学习童谣育智慧之美。

如《爱学习》:“你拍一我拍一,上课发言要积极;你拍二我拍二,学习其实挺有趣儿;你拍三我拍三,我学功课不怕难;你拍四我拍四,从小就要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我写作业不怕苦。”通过这些学习类童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唤起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积极的学习品质,育灵心慧性之儿童。

2.生活童谣养习惯之美。

挖掘童谣在幼儿生活习惯培养中的教育价值,运用“进餐、如厕、喝水、午睡、盥洗”五个方面的生活童谣,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左钻钻,右钻钻。吱吱吱上房子。”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成为更好的社会人,育独立自主之儿童。

3.安全童谣铸平安之美。

如《红绿灯》:“妈妈走,我也走,我和妈妈手拉手。手拉手,慢慢走,一走走到马路口。看见红灯停一停,看见绿灯迈步走。”安全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是重中之重,开展安全童谣的学习,从“外界安全、自身安全和规则安全”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育心健体壮之儿童。

4.礼仪童谣品文明之美。

如《对不起,没关系》:“对不起和没关系,他俩是对好兄弟,你把别人撞到了,请快说声‘对不起'.你讲对不起,别人不再发脾气;你讲对不起,别人就会原谅你;你讲对不起,别人会说没关系‘;你讲对不起,别人对你笑嘻嘻。”从“仪表仪态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待客礼仪、同伴礼仪、课堂礼仪”等礼仪童谣着手,培养幼儿文明礼仪习惯,育爱善孝礼之儿童。

老子说“上善若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引人向善,“向善”在幼儿阶段就应让幼儿懂得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童谣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美、艺术美、韵律美、节奏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生活中事物的真善美,培养健全人格;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艺术创造的主动性。童谣以其美妙的内涵浸润着儿童的心灵,栽培出绚烂的美育之花。童谣所蕴含的美育价值,将始终伴随着儿童成长,并将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童谣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童谣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美育教师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