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的培养
2020-09-14刘艳
刘艳
阅读摘抄是最为简单的阅读学习形式,学生对此有更多认同感,教师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需要给予必要的干预,让学生明确摘抄内容、创新摘抄形式、延伸摘抄域度,让摘抄成为阅读学习的必要手段,以全面形塑学科核心能力。小学生对经典文段有摘抄收藏的主观意识,教师针对性给出任务布设,让学生借助摘抄机会推开阅读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阅读体验,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精选摘抄内容,丰富学习视野
在文本阅读时,可以遇到更多精彩的语段,特别是经典文本内容,其精彩度更高,值得收藏的内容更为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摘抄活动,让学生做出科学筛选。为确保摘抄顺利完成,教师要从几个方面做出指导。首先是督促学生设计固定的摘抄本,摘抄是专项学习活动,自然需要有专门的本子,为后面的学习应用创造条件;其次是对摘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摘抄不能是“大杂烩”,要做出详细的分类。典词佳句、名人名言、格言俗语、写作知识、文学常识等。
摘要经典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在具体指导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给学生更多建设性的建议,这才是最为明智的。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语段,教师在具体引导时,主要从描写和抒情两个角度展开:课文中有不少描写的经典语段,也有富有深意的抒情句子,这些都是我们阅读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精心选择摘抄内容,并将摘抄内容与其他同学交流,看谁摘抄更有价值。学生接受摘抄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阅读,对相关句子进行对比分析,将其进行分类摘抄。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摘抄情况进行观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在课堂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解读摘抄用意,展示个性摘抄观点,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
教师为学生设计摘抄任务,并从两个角度展开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摘抄的帮助。摘抄不是机械地抄写,需要用心去思考和归结,将摘抄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的摘抄才有价值。
二、创新摘抄形式,启迪学习思维
摘抄不能是一味地抄写,需要多种形式的呈现,以提升摘抄本的可读性。小学生思想都比较活跃,教师在具体要求时,不妨让学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建立摘抄本。学生大多喜欢涂鸦,如果能够将摘抄本变成图画绘本,自然能够调动学生操作主动性。学生有个性爱好:有人喜欢书法,可以在摘抄时运用不同字体;有人喜欢美术,可以设计更多插图;有人喜欢唱歌,可以在摘抄中融入一些音乐符号。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只要能够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引发学生主动性,其形式设计都是可取的。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之初,运用多媒体展示故宫图片信息,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故宫建筑特征,结合文本阅读搜集一些精彩的说明性语言,并进行摘抄处理。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将一些比较经典的说明语言进行摘抄处理。如“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教师观察学生摘抄情况,建议学生对摘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学生心领神会,开始为摘抄增加一些装饰内容。有学生插进一些图画,对故宫建筑进行直观展示,也有学生画出一些龙凤图案,对摘抄内容进行装饰。教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摘抄操作中获得丰富学习感知体验。
教师为学生布设摘抄任务,并要求学生做一些装饰设计,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学生不仅积累了典型语言,也丰富了阅读认知,对故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优化摘抄指导,提升学习品质
摘抄是学生自主选择行动,教师在具体指导时,不妨从要求方面做出一些干预。在摘抄方法指导时,教师可以从剪辑、组合、概述、拼接等方面做出探索,让学生展开灵动性摘抄,而不是完全地照搬照抄,这对培养学生摘抄习惯有重要帮助。摘抄是学习方法,不是学习目的,培养学生摘抄习惯,其用意是启迪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并将文本主要内容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述处理,写在摘抄本子上。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内容,展开自主阅读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对文本故事进行简要归结。学生很快就进入归结环节。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摘抄热情,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外摘抄任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你阅读过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吗?如果没有,课外展开信息搜集,找到相关作品展开阅读,并用故事梗概形式归结到摘抄本子上,准备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听说要课外阅读相关作品,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很快就有一些收获。在课堂展示阶段,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课内课外结合的归结性摘抄任务,为学生做出一些学法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学生大多没有自主阅读课外内容的主动性,教师各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促使学生自觉进入摘抄环节,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多启迪力量。
四、拓宽摘抄运用,培养学习素质
摘抄是一种积累,是认知的输入,而写作交际应用,则是一种输出。教师在学生摘抄应用环节要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让学生在平时交流和习作操作中自然应用摘抄内容。应用未必是原文展示,也可以是间接应用,将主要意思进行转借,也同样能够获得丰富助学效果。教师在习作任务布设时,可以将摘抄应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进行设置,这样可以对学生造成更深刻的触动。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摘抄内容,无疑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学生作文时,很少引用一些内容,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实践应用之中。如教学《伯牙鼓琴》,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文本内容,梳理基本情节,对其深刻涵义进行对应解析,为实践應用做好准备。为促使学生建立应用意识,教师为学生提出应用问题:人生几何,知音难觅。如果涉及到知音和朋友等内容的作文,伯牙鼓琴是最为典型的案例支撑。如果让你写一篇关于“挚友”方面的作文,你打算如何引用这个案例呢?学生接受具体任务后,都能够展开积极思考,对案例应用契机展开筛选。
教师为学生设计摘抄应用环境,让学生展开对应思考,为摘抄应用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在具体思考时,需要对应用时机进行对比分析,这个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让学生自觉应用摘抄内容,对培养学生习作思维有重要现实意义。
阅读教学中,如果从表象方面观察,摘抄的确是比较容易的,但作为教师,需要有更高要求,为学生阅读学习提供更多助力支持。摘抄需要精选内容,也需要创新形式,教师从操作方法方面做出重点引导,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综合素质有更多积极的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新小学校(2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