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化体验,涵泳古诗词情感

2020-09-14凌菊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断魂意象古诗词

凌菊

古诗词不仅富有韵律,词语凝练,还包含着丰富的情感,然而古诗词情感的品味不能只依靠只是的灌输,更重要的是进行自主情感体验,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感悟能力也不强。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活化体验,让学生涵咏古诗词的丰富情感。

一、品味语言,寻找秘妙

古诗词的生命和灵魂就是情感,在引导学生涵咏古诗词的时候要先鼓励其品味作品的语言,思考作者为何要如此用词。这样学生就能借助语言涵咏的方法充分地体验诗人的情感,走入诗人的内心之中,将自己当成诗歌中的人物,和作者进行共鸣。

在学习《清明》时,引导学生涵咏其中的词句,品味语言中的深意,借此体验诗歌中的情感。“作者提到‘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何要用‘断魂这个词语呢?其原因只是‘雨纷纷吗?”学生品味后体会:“如果是普通的阴雨,不会让人产生‘断魂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那是‘清明,这是一个大家祭拜祖先的日子。在这个日子看到绵绵细雨,自然让人感到心中不好受。”引导学生继续涵咏语言:“那么,作者为何不接着写‘断魂呢?为何不写一些能体现清明节特点的内容呢?为何下一句要写牧童指路呢?作者为何要用‘遥指这个词语呢?”引导学生先找到“酒”和“断魂”之间的关系。学生发现:“都说酒能消愁,人们产生了愁绪之后,自然想要喝一点酒,帮助自己摆脱愁绪。”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为何只是‘遥指,不点明具体的地点呢?”学生认为:“路人的愁绪很浓,但是牧童只是‘遥指,激发了行人心中的期盼,但是却没有点明是否能消愁,或许‘酒入愁肠愁更愁,路人会感到更为‘销魂。”通过语言赏析,学生发现作者没有明写“愁”这个情感,但是字里行间却都让此情感变得更浓烈了。

在指导学生涵咏古诗词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结合文字的内容在头脑中构筑诗歌的画面,这样有助于学生搞清楚作者如何选词,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深处蕴藏的情感。

二、化诗为文,获得共鸣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阅读的古诗词大多都是写景抒情的作品,这种化诗为文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的情感和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主观感受,这样就能将简约的诗歌变成生动的散文或者故事。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大家想象一下,在重阳节的时候,街道上会是怎样一番风光呢?”学生有所体验:“一定很热闹,因为大家都去登高了。”引导学生继续和作者形成共鸣,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以体验,思考在这种状况下,作者虽然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却没有人和自己一起分享菊花酒、茱萸等时令事物,也没有人和自己一起登高,他会是怎样的感受。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之后,鼓励学生化诗为文,尝试在写作中写下自己的共鸣之情。“大家尝试用散文的形式写一下此时王维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编写一个小故事,用小说的形式展现王维的情感。”在化诗为文的写作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涵咏作品的词句,更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如有学生便将自己想象成了王维的兄弟,写了自己在他乡思念王维的场景,两人虽然带着相同的思念,但是却彼此不能传达信息。通过写作,学生的体验被激发,对诗歌中蕴藏的思乡之情也有了更多的感受。

在化诗为文的活动中,学生借助写作的方法和作者形成共鸣,这样就实现了阅读和写作的自由转换,能促成学生和作者、文本之间的深度对话。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情感共鸣,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三、比较意象,主题探究

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意象,意象并不是单纯只是客观的物象,而是作者将主观特有的情感活动融入其中后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在阅读同类型诗歌的时候关注其中的意象,并结合意象探究詩歌的情感。

《惠崇春江晚景》中包含了不少意象,首先鼓励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意象。学生找到了“桃花、春水、鸭子蒌蒿、河豚”等意象。此后引导学生展开主题探究的活动,通过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这些意象,将其重组成画面,看看自己看到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发现:“我仿佛看到了一片唯美的春光,四周都是红红绿绿的树木,水里面有鸭子在有水,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意象进行思考:“其实,桃花等意象在其他的诗歌中也有,它也都体现了相同的情感吗?”学生发现:“并非如此,比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里面的桃花,就给人春天凋残的感觉,让人产生了一种悲凉感。”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学生这才有所领悟:“物象虽然相同,但是因为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同,诗歌的内容也不同,而意象则是物象和情感的整合,所以相同的事物自然在不同的诗歌中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围绕“意象”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挖掘。

比较诗歌的意象,这能促使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认识诗歌中的客观现实,学会欣赏领悟其中的意蕴。要鼓励学生对比分析意象,探究其中的异同点。

四、群诗阅读,升华情怀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诗歌中有不少都展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情怀,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鼓励学生总结其中的主题,探究其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在品读之后,学生会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其个人的情怀也会得以提升。

在学习《元日》后,组织学生围绕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首先鼓励学生找出代表不同节日的诗歌,学生找到了展现元宵节的《生查子·元夕》,展现清明节的《清明》,展现中秋节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此后鼓励学生总结这些诗歌的异同点。学生发现这些诗歌虽然描写的季节都不一样,而且展现的情感也不一样,如《生查子·元夕》体现的是对爱人的思恋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展现的是思乡之情,但是它们也都有共同点,那就是都展现了对于世界的爱,抒发了对于人生的感慨。有学生提出:“我发现这些作品中都能看出古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体现出古代的文化民俗”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了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中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借此机会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激发,学生为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赞叹不已,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不少古诗词作品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情感,展现了民族自豪感。在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吸收文化营养,感受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涵咏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方法,指的是通过反复吟诵、揣摩的方法沉潜作品之中,在推敲、玩味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在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摄取其中的精华,体会其中的意境,感受作品的主题,探究作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情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2321116)

猜你喜欢

断魂意象古诗词
熊敏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来自林间的风
蝴蝶(1)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