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研究
2020-09-14吴沙沙
吴沙沙
摘 要: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由于其所处发育阶段还在初级水平,独立意识薄弱,非常需要一定的陪伴,因此很适合集体教学活动。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又很薄弱,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适宜性
引言:
在当前幼儿教育中,集体教学仍然是最为普遍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幼儿园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实践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在一个相对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且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这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结合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一、注重幼儿视角的换位思想
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教学的时候,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很多教师还没有结婚生子,对幼儿不熟悉,很容易造成对幼儿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理解不到位。虽然在具体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很积极地在努力付出,但是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以幼儿视角来试着分析问题,揣摩幼儿想法和心思,做好换位思考工作,多使用言语回应模式来和学生产生互动,让师生关系熟悉起来,亲切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回应言语的有效性,对幼儿的问题要做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性的回应。从而对幼儿产生正面的影响,这样的言语回应才是有效的。否则会给幼儿带来挫败感和冷落感,从而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多向幼儿提问,提问的问题要难度适中,范围适宜,并积极鼓励幼儿回答,对答错的不要批评,要及时引导和鼓舞,对答对的要适当地奖励。教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进行言语回应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孩子,多换位思考,以幼儿视角来提出和回答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保证其有效性。
二、幼儿教师应加强游戏设计,保证集体活动的价值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幼儿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幼儿设计更多合理合情的游戏,以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集体教学时,要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由于不同类型的游戏其价值和功能差异非常大,我们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就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例如最传统的捉迷藏游戏,这类游戏价值在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灵活性思维;再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需要幼儿之间配合,非常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设计和筛选游戏时,我们就必须把握教学目标,结合目标来设计游戏内容,确保游戏的实用性,将游戏价值最大化。
三、增强情感交流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是幼儿园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会影响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热情。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时,更要注重和幼儿之间感性交流。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做到问答时态度和蔼可亲,让幼兒如沐春风,这样幼儿才会真正地打开心扉,和教师产生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带有感情,言语要能传递温度,不可以是冷冰冰的,否则直接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严肃,进而产生畏惧心理,影响了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增强感情投入和表达,可以极大地拉近师生距离,从而提升言语回应的有效性。
四、保证集体游戏活动丰富性,提升幼儿的智力
我们教师应该在集体游戏设计上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上“花心思”。内容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开展形式一成不变,也不容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针对此,建议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尽可能选择不同的形式,将游戏与不同集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切忌单一、呆板,毫无教育意义的形式化游戏活动,必须增强游戏的灵活性、多样性,如此方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上文所言,我们既可以在教室内开展室内游戏,也可以在教室外开展室外游戏,还可以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让幼儿的天性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得到释放。例如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非常趣味化、游戏化的语言来进行表达,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在开展集体教学时,要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儿童的个性和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调动,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努力让幼儿的思想看得见,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让幼儿的经验看得见,让幼儿的愿望看得见。
参考文献:
[1]吴明蕊,李恩琦.幼儿园“集体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指标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3678-3679.
[2]何世民.改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小学化倾向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43.
[3]冯光丽.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实践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