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进阶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2020-09-14屈跃宽王新磊李想杜亚楠崔妍春王若彤
屈跃宽 王新磊 李想 杜亚楠 崔妍春 王若彤
[摘 要] 目前,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成果逐年凸显,但国内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仍存在发展状况不平等的现象。本文贴合实际,提出了建立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进阶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 创新创业;交叉融合;进阶式模式;“3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
[课题项目] 2018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产学研”科研转化服务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作者简介] 屈跃宽(1994—),男,山东济宁人,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新磊(1995—),男,山东泰安人,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李 想(1991—),女,吉林四平人,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093-02 [收稿日期] 2019-09-12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一定成效[1]。自2011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2]。但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缺乏,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实践平台建设和实践指导不到位等[1]。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制定开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进阶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实施食品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与落实。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完善并严格落实创新和创业的必修学分(不与教务处要求的创新创业学分相冲突)的认定。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科技创新实践获取该学分,如SRDP、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项目等,组建食品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委员会,科学认定学生上报的学分申请。
二、完善学院“3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中创新创业课程内容。
食品学院近几年设计了“3 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1 T(theory)、2 T(test)、3 T(training),在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但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学生反馈情况,体系中“1T”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创业内容存在重基础理论、轻系统培养课程,所有学生统一培养导致具有创业特质的学生无法得到较深的理论教育的情况。因此,通过设计“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模式,可以满足所有创新创业特质学生的需求。
1.对学院全体同学(100%)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唤醒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在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科目的同时,在专业教育课程中也要充分关注以及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指标。
2.对具有创业特质的学生(约30%)开展创业基本规律认识,创业素质能力提高与理论能力提升教学。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以及创业计划、创业项目等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通过促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使其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目标中保持一致性、连续性和互补性。将科技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进而使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3.对自主创业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扶持(约1%)。积极邀请更多的经管专业教师、创业校友、企业家等组成校内外专家库深入讲解经济管理、财政管理、法律条例以及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实践经验,并在法律、工商、税务、财务、管理以及项目融资等方面提供帮助。
三、在学院“3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中顶层设计进阶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
(一)进阶一
创新创业素质与意识培养。在学院建立的“3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改革[3]。邀请校外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投资公司来院做就业创业讲座,通过开展“研途风光”沙龙会开拓同学们的创新素养与意识。
(二)进阶二
创新创业方法与能力培养。通过开展本科生SRDP科技创新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经验交流、墙报交流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方法,挖掘更多有孵化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邀请学院、学校、企业等科研专家做学术讲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三)进阶三
全员参与创新创业竞赛与搭建教育平台。完善并巩固食品学院现有的大学生海洋食品工程技术创新实践基地,教育平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对课程内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改革,推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交叉培养人才的机制。
科技创新协会为丰富创新文化,建立创新平台,培养创新素质和促进创新实践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因此我院成立了海洋食品科技创新协会,一支为同学们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社会实践、举办和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组织,学生自发的去体现创新,尝试创业。基于学院食品加工和创意竞赛的正常化举办,发掘优秀项目进行完善、打磨和孵化,然后进一步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高级别比赛,例如“互联网+”“挑战杯”和“创青春”。通过参加级级联通的竞争,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检验测试,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四)进阶四
创新创业实践与孵化。通过学院创新创业评定委员会对学院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价和认定,筛选出具有创业潜质的项目和团队,对其进行资金、平台和孵化基地扶持。一方面通过进入院企联合培养基地进行项目打磨和融资帮扶;另一方面推荐进入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学校的丰富资源对其进行创业实践,引导创业团隊对接各地区项目洽谈会,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形成教师、学生双重激励机制。
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资助与奖励办法》。学院组成学生创新创业评价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委员会,针对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优秀项目制定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通过认定和评价对其进行经费支持和帮扶,并对指导教师进行绩效奖励、评奖评优奖励。
五、创新实践模式初见成效
“3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中顶层设计进阶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模式增加了学生实际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接触食品行业和企业,近距离接触他们的职业生涯,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近两年,学生共获得42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参赛人数和获奖次数大幅度上升,是之前五年总和的3倍之多,注册公司4个,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未来继续发展与完善中,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本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学生完成从“求成绩、求奖励”到“求改变、求创造”的完美蜕变,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实用型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查腾飞,等.关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57):223-224.
[2]刘松鹤.大学毕业生创业金融支持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3):48-50.
[3]何培英,毛相朝.专业学位硕士结合专业特色的“4T”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