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文朗读指导
2020-09-14张芳
张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说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学生的精神之旅,那么朗读就是旅游的工具,观赏的景,品味的神,在这神奇的语文之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不少学生在课上不想读、不愿读,有的学生也不会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能力;精神之旅
语文教学最佳方法之一就是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从而使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个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感情,在读中品词赏句,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自得,从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教学中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明確朗读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其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再次是要求学生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朗读要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学生在朗读时要充分展现其个性,如在教学《五彩池》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分析完了五彩池的不同形状后,我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等等。这样就使得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读得投入,读得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淋漓尽致的张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对于句子的理解、体会各不相同,读出来的句子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三、在朗读指导中老师要注重精讲多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少讲多读,精讲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教师要坚定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精讲多读”。认清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对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教师无需再作详尽地讲解,可以“以读代讲”。而那些易于意会却难于言传的句段,教师很难把它讲得更传神,就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以此把不可言传的感情读出来。通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促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读”是阅读教学的特征,要把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一般要做到三读:初读、细读、精读。只有将这三“读”落实好,让学生多读,才能达到《大纲》提出的“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
四、老师要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
六、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创设氛围,进入情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让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这样,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2.品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品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可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志。只有这样,学生在有了主体意志的情况下,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空间。
3.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或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因为这样空洞的理论让他们的认识很模糊,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
4、表演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表演舞台,让他们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中朗读,从而使朗读训练简洁高效。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因此,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总之,教无定法。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寻找朗读指导的全新对策,也就成了现代阅读教学急待探究的焦点。相信经过我们每位重视语文教学的老师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和作者这三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钟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
[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
[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