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堂琐忆

2020-09-14

工会博览 2020年23期
关键词:饭票饭盆馒头

上大学第一年回家,亲友争相问我: “北京的大学里,馒头真有那么大?”他们用手比划着碗口大小,很是新奇。

十八岁出门远行,父亲送我到中国农业大学。因为提前入校,院系没有特别安排,就住在招待所里。那天正好下雨,从招待所门房那里兑换了饭票,第一次吃上了食堂饭菜。菜是什么,早已经没有印象,只有主食馒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父亲回去以后,和很多人说起在这两天的见闻。

像父亲及其他亲友一般,作为南方人,我对学校食堂最初的深刻记忆,便是这里的大个儿馒头。如今再忆食堂,觉得除此之外,许多事依然能够清晰浮现。

上了大学以后的新鲜劲儿一过,主要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学里的课堂,和今天一样,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也没有固定的座位,而是按照学期,哪门课排在哪个教室,到时候去上课就是了。食品学院的风气不坏,因此几个班合上的课程占座的风气很浓。而大班课经常安排在早晨第一节,宿舍里按年龄大小排序,也就按照这个顺序决定每天该谁占座。轮到的,这周就有一天要早起去占座。

那时候东区的食堂主要有一食堂和二食堂,大家习惯上称作 “大食堂”和 “小食堂”,就算是大食堂,格局也不大,两层能容纳五百来人吃饭的样子。结伴去食堂吃饭,迟走的会在楼道里吆喝, “帮我在食堂占个位子”。

不管我们起得多早,去了大、小食堂,都会发现已经有人排在前面了。大学第一年的时候还是用饭票,面额和人民币一样,一元、五角、二角和一角。师傅们除了打饭打菜,经常还要找回饭票。两个食堂都有十多个窗口,但长长的队伍同样移动缓慢。那时候,饭票在学校里“通用”,旧书摊、修鞋铺,一样可以当钱使。

因为食堂小而挤,我们常有端着饭盆吃饭的经历。开学以后,饭盆作为生活用品之一,发到个人手中。饭盆真是奇怪的东西,看起来都是一模一样,但没多久每个人就可以从一堆饭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吃完了,就着水龙头的凉水冲冲,撩开食堂的门帘就往教室跑。可能是因为怕风的缘故,两个食堂一般无二地四季挂有门帘,夏季塑料帘,冬季棉垫帘。打饭久了,知道饭盆轻易不会丢的道理,便学会大大咧咧地把饭盆存放食堂。食堂向阳的一面有一排两米高左右的柜子,柜子分成课本宽高的一格一格,正好可以容纳饭盆和小件物品。不放心的安一把小锁,放心的敞着也没事。到后来老到了,饭盆用完就在食堂找个地方一扔,暖气片、窗台都可以的,没人管,也很少有人错拿。很多人素不相识,但在食堂里都遵循无为而治的规则。

除了假期,食堂在中午总是最喧腾的。磕着碰着、撒了泼了的事情天天发生。脾气急的男生可能会急眼,但也不至于拔拳相向,食堂里没有施展的舞台,总有人两边缓颊,这事就算揭过不提了。因为挤,在这个空间里结缘的也曾经听说过。

下午的课程在午饭的一个小时以后,因此,我们午餐总端着饭菜回宿舍吃。从食堂到北楼,要经过操场的下风口。从白杨树叶子开始飘落的时候,直至来年 “微风吹得绿叶沙沙响喽喂”的这段漫长时间,我们都是侧着身子回到宿舍的。那时不管南方、北方的同学,午餐多以馒头为主,便宜和方便是原因之一——馒头五毛正好两个。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一路有风,落在米饭上会牙碜。馒头揭了皮,还是一样的吃。

大约是二年级上学期时,学校说,以后统一用餐卡,不再使用饭票了。这以后打饭的速度似乎快了一些,但在食堂吃饭还是很少有座位。到毕业的时候,我突然回想,学校食堂桌凳的设计不合理:中间偌大一个圆桌,十来个圆凳众星拱月式的围成一圈,凳子既和桌子连成一体,但可以绕桌转动。这是很占面积的一种铺排,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没有人问过是为什么。

在很多人的生活里,食堂还承载着文化娱乐的功能,我们那时候就遇到过在其中举办舞会、晚会的情况。舞会或者晚会,常由某个学院的学生会主办或承办,呼朋引伴地会有不少人参加。因为那时候学校里面除了周末的大礼堂有电影可以买票进场做一回观众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大型活动。

关于食堂的另一种记忆,属于我以及像我这样的一群人——挚友社曾经有一块黑板报,我大学期间很长时间是其中的写手之一。只要天气晴好,我们下晚自习以后就在大食堂外路灯下一笔一划,把纸片上的文字抄到黑板上去,等待第二日大家的 “观瞻”。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这就是那时代的 “每日新闻”。若遇雨雪,我们先在挚友社的小屋里抄好后,再抬出来摆在大食堂的门前。在写着写着的中间,很多人的名字从我们的手下滑过,很多人也是在写着写着中间相识。抄完板报再回挚友社,说文学、谈理想,仗着年轻的热情。夜渐深去,大家作鸟兽散。经过女生楼,想到自己心仪的女生明天也会看到我的笔迹,心里有一种期待和欣慰。

就这么走着走着,大学就走完了。本科毕业,我赴外校读研,后又回校工作,不久就得知大学时代的食堂快要拆除的消息。拆迁前去食堂吃饭,出来的时候看到夕阳照过来,树叶间流淌着透明的光,突然很感动,时光荏苒,这座承载着大学青春的食堂,终是要留存到记忆中了。

那一刻,很想唱几句。我上学时,校园里一位有名的校园民谣歌手,他的 《青春》传唱很久,可是他后来再没有走校园路线。人渐渐长大,明白了,校园是人生的章节,走过去以后,就再也回不来了,因为那时候的心境已经没有了。翻过去的,可以再翻回来看,但那一页已经写完,再看和想的,只是注解,不会进入原文。

猜你喜欢

饭票饭盆馒头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特殊的抗币——浙东饭票
宠物饭盆也要天天刷
“馒头办”没了吧?
在人大偷饭盆的记忆
买馒头
为干部下乡“饭票制”点个赞
半个馒头
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