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仪器设备处置与资源再利用探究

2020-09-14赵喜君宋原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待处理仪器设备资产

王 野, 赵喜君, 孟 莹, 宋原蕾

(吉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长春130012)

0 引 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建设绿色生态校园,提高仪器设备的生命周期,本文针对高校报废仪器设备的与日俱增和低效率处理方式,结合我校的实际实践经验,提出拆装教学、社会实践、校史展览、支持合作办学、建立开放实验室、维修配件等报废处理方式,加大高校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服务功能,发挥在仪器设备报废后的再生作用,更充分发挥报废资产的利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隐形流失,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水平。

1 仪器设备再利用的必要性

新时代高校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频次不断提高,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设备闲置报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作为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最后一环,严格把控和多渠道再利用至关重要[1]。从投入和产出的效果评价,报废仪器设备的拍卖回收残值收入远低于仪器设备进行再生利用的服务教学和科研的效益[2]。资产在报废处理环节,充分利用待处置资产的剩余价值,提高仪器设备的服务周期,对于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有着极大推动作用[3],见图1。

图1 资产报废处理环节

2 设备闲置与过度报废处置的原因

2.1 使用效率低,资源共享性差

随着国家对学校教育经费的增加,高校资产的数量和规模也进一步加大,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国家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倡导加速计提折旧,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提前闲置,处于待处置状态[4]。学校各单位的教学科研的成果评比,造成各个单位、院系、课题组互相攀比,片面追求高精尖的仪器设备。而随着项目或课题的结束,余下资产的使用效率极为低下,闲置时间久了而达到最低使用年限(见表1),无维修使用价值或已折旧完,造成设备被迫报废处置。管理过程中,高校往往固定资产二级管理单位众多,又多部门协同管理,造成资源共享性差,管理部门不能全面了解全校的闲置状况和分布,造成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无法物尽其用[5-6]。

表1 仪器设备使用最低参考年限

2.2 由于机构调整和部门整合导致设备闲置

为了适应发展和需求,高校存在管理机构调整和部门整合,如学校之间、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或拆分等。学科在自身领域的发展方向也会有所改变,在该学科领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演示设备,教学方法以及工具教具都会有所更迭[7-8]。而一些老旧实验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创新实验教学所取代,这些都会对于资产配置的需求做出必要调整,因此淘汰的仪器设备资产往往使用率并不高[9]。

2.3 信息孤岛和烟筒效应明显,资产管理效能低

信息孤岛、多头管理、烟囱效应、数据不联通是困扰高校资产管理纵深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各个单位由于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无法实时掌握,而二级单位之间互不联通,使用信息很难共享,而课题组间的业务流程脱节,普遍存在着“重成果,轻管理”,“重数据,轻共享”的理念薄弱[10]。

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高校不同单位采购的通用和部分专用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现象。按照高校内控建设的要求,申请重复购置的仪器设备,必须提交严格的需求申请,管理部门谨慎审批,并从开放共享的角度鼓励开放共享,减少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高校应统一购置,通过验收录入后纳入学校仪器设备账目统一管理。有些仪器设备供货商往往为了中标,往往利用各种拙劣手段控制投标,再利用特殊渠道进货[11]。如此造成设备购进的过程中程序繁杂、几经周折,甚至设备到学校前已经转手多次,资产功能和使用性无法得到保障,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和大量闲置[12]。

2.4 过度报废处置资产隐性流失

在现行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为了提高时效性,高校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工作速度远大于设备再利用的处理速度。以废品、废料形式处理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校仪器设备的“新陈代谢”,然而低价以“破烂”廉价处置,无疑是对于国有资产的一种隐性流失。

3 多维度再生利用

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的标志是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队伍,同时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为建设一流大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对于培养一流人才和产生一流的成果意义重大[13]。学校设备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开展仪器设备再利用工作,延长了生命服务周期,发扬高校勤俭办学,做到物尽其用。与此同时,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处置流程的内控标准和程序管理,本着客观真实、服务师生、高效办公的工作理念,开展不同模式报废再利用(见图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网络通、数据通、利用通”[14]。运用大数据手段提高报废处置再利用的能力和水平,为“放管服”资产改革重点领域提供服务,支持调剂宏观化、调拨精准化、手续便捷化、维修高效化、服务普惠化、利用节能化,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力争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最大效益。

图2 不同模式的再利用

3.1 维修配件

为了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的完好率,降低维修成本,充分发挥报废资产的剩余价值,将报废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拆装,作为同类设备的维修配件。另外随着购买精密仪器的使用和时间年久,一些贵重的仪器设备虽然处于在用的状态,但零部件早已不再生产,零部件几乎买不到,买到了也价格昂贵,而对于报废再利用的同型号报废仪器设备或零配件可用来维修在用仪器设备的报废设备作为维修配件使用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维修保养成本[15]。学校将同类报废待处理精密仪器按不同形式和使用用途进行分类整理,将可利用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配件或存储于维修库房待用,用于解决在用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有利于减缓仪器设备的损坏程度,最大限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

3.2 拆装教学

高校实验课程是教学的基础,虽然一般设备报废后不能正常运行,但其内部构造和外观基本完整,附件与配件俱全,寻求专家意见,在报废库房选取具有应用和教学演示意义的待处理仪器设备或利用多部待处理设备进行重组装配,用于本科示范教学和操作演示,尤其机械或工程类学科,让更多学生进一步熟悉其内部结构,直观生动了解方法原理与拆解技能;从而使教学更生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拆装与重组相结合,教学演示与操作相结合;同时,将不同年代购置的具有教学意义的设备,按照时间轴进行分类,制作成可观摩教具,了解仪器设备不同服务时期的服务状态,让文化教育更有深入感,使学生对于专业操作和设备演化过程更明晰。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校内网的报废待处理网络数据库,向学校公布报废待处理设备的有关信息,公示相对完整的设备卡片及技术参数和现状,供学校其他单位使用,进一步挖掘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

3.3 社会实践

待报废的仪器设备包含了学校不同学科在应用方面的典型设备。我校资产管理部门,将完整度好、整体功能可用的待报废设备集中起来,建立创业和实训基地,并定期组织创业社团或专业实习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互动。学生社团等组织社员进行维修修复训练,修复好的仪器设备可以用于社团的活动。拆解无法重复利用的零部件,社团可充分发挥想象,例如作为毕业典礼等道具、用于学生话剧和演出、作为再生资源讲解教具用于环保社团的宣传等。如此利用,既节约了购买成本,又支持了学生社团或社会实践,发挥仪器设备报废处置的最大剩余价值。

3.4 校史展览

校史馆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高校文化传承机构,更是展示学校的发展史。报废的仪器设备生产时期不同,它们反映了仪器设备不同阶段的生产、使用和服务现状;将具有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的仪器设备在校史馆展示,体现了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教学和科研的面貌和仪器发展历程的历史变迁,充实校史馆的科技资源,展示学校多年发展逐步壮大的历史过程。在报废资产处置前,需要进行历史展示鉴定环节,具有展示意义的仪器或教具,可留在实验室进行教学展示、也可作为学院发展历程展示、历史展览意义重大的仪器设备,由校史馆进行展示存放。现今在校史馆仍存放汽车学院报废再利用,购置时间为1987年国外捐赠的原值较高的初代汽车研发系统。

3.5 支持合作办学

将学校报废待处理仪器设备在合作办学信息共享平台上公布,对于二级单位提交的闲置设备不能满足本课题组的实验精准度要求,但尚能在其他合作单位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发挥作用的,建议用于合作办学的技术支持。经申报批准也可捐助于老区和贫困地区,从而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和硬件水平,发挥其最大效益。如省内高职院校,电梯维修专业往往专注于书本教学,缺乏电梯维修拆卸经验,我校将电梯报废再利用支持合作办学,提高了该专业的办学和教学水平。

3.6 再利用公示

为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报废处置的剩余价值,延长仪器设备的生命服务周期,学校仪器设备待处置资产在集中处理之前,开发网上再利用公示平台,由学校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再利用评估,并结合具体使用单位的意见,延长服务周期、充分利用、物尽其用。

4 结 语

大力开展高校仪器设备报废的再利用工作是新时代资产管理的必然。本文开展创新多渠道进行报废再利用处理,物尽其用,延长生命周期。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维度的处置方式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撑;开发学生再利用,丰富了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主观能动性,更确保国有资产不因过度报废而隐性流失,达到投资和使用效率最大化。

猜你喜欢

待处理仪器设备资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待处理”事项在科学事业单位的核算探讨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政府会计核算中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应用探究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