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机对话背景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2020-09-14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语篇关键听力

苗 禾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初中英语组 北京 100085)

1 背景

《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在语言技能方面对学生听的标准描述中有明确要求:能够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

传统的中考听力测试,只有听后选择和听后填表格两项任务,没有口语测试的环节,不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听说技能,也不能真正促进听说技能的提高。在传统英语听力技能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合适的听力策略指导,不了解听、说、读、写技能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交际应用场合,当学生需要就不同话题即时做出恰当应对或者观点表达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朱晓燕,2013)。在此背景下,中考听力改革势在必行,人机对话应运而生。人机对话是指在机房中,限定时间内将机器作为信息交换对象的测试(是君君,2017)。

2 人机对话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人机对话的中考英语听力考查新模式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能根据语篇特点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取关键信息、思维导图和语音教学是人机对话背景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2.1 有效提取关键信息

话题的关键信息是指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相关听力内容的文本体裁、核心内容(关键词)以及语言特征等(朱晓燕,2013)。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有效的提取并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初中阶段,就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来看,一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全听全懂,大部分还是不能做到,需要抓取、理解和记录关键信息帮助理解文本主旨大意,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本的言外之意。

从人机对话的题型来看,听后选择需要直接提取与问题直接相关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正确选择;听后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听到,抓住关键词并口头作答;听后记录和听后转述,需要学生记录表格缺失的词汇和与话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帮助后续的复述文段,在这个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和画出思维导图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信息的提取可以依据话题的功能、听力材料的体裁和听力材料的语言特征来进行。初中阶段,学生听的材料主要以功能意念类的对话形式呈现,通过听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训练,亦可通过听的输入让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并形成交际意识,提高英语对话交流能力(朱晓燕,2013)。这就决定了初中阶段学生所听到的对话话题需要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如衣食住行,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熟悉《课标》与《中考说明》中的功能句和24个话题。这些话题经常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答案直接明了,在人机对话中,以听后选择和听后回答的形式呈现,主要是表示人物名称和身份的名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名词等。

2.2 思维导图的合理使用

听力材料还包括语篇材料。人机对话中的听后记录和听后转述部分的听力材料就是语篇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体裁比较固定,说明文或者提建议的议论文。二是语篇逻辑清楚,层次结构非常明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录关键信息和画出思维导图,方便后续转述。在教学实践中,转述部分是最有挑战性的题型,应对这一挑战的方法之一便是思维导图的合理使用。

相对于传统的笔记形式,思维导图形式多样,包括头脑风暴图,分层结构图,归纳图,内容分解图等多种形式,它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能够更明确地凸显关键词和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卢璐、王峰,2013,转引自刘威,2017)。训练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需要如下步骤:首先帮助学生厘清关键信息和文章大意,总结与话题相关、与主题句相关的高频词。其次,给出基本思维导图结构,让学生填思维导图。第三步,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同学间讨论交流并提出建议。第四步引导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根据结构和逻辑关系,形成思维导图,并在思维导图上补充关键信息,尤其是关键词。最后,思维导图构建步骤在教学中不断强化,使之成为学生们的必备技能。

2.3 语音教学

人机对话的短文朗读部分,与学生的语音语调密切相关。《初中英语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一书指出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中会出现重音不准、节奏混乱、语调失当等语流问题,教师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在语音教学中,意群停顿,语调感知和句子重音感知是三个重点方面。

以意群停顿为例,通过听、画、想、悟来提升学生准确朗读能力。听课本录音或者其他形式原版英语材料,让学生感知并注意读者停顿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在听到的停顿之处用笔画出;想指的是学生观察画出来的地方,观察多次相同停顿的共同之处和不同停顿之处位置的不同,初步感知意群的意义;悟指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共性的规律,建立根据意群正确停顿的概念。再以相同的步骤让学生感知“语调”和“重音”,经过几个月的坚持练习,学生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语流与语音进行高效朗读。

3 教学案例

本节课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Go For It 九年级全一册第13 单元第2 课时(2a-2d)。课型为听说课, 话题是环保,功能是谈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

3.1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某中学初三年级普通班,本课时所涉及的环保话题是学生熟悉话题(学过的相关话题单元有七下U1, U4, U5,U12, 八下U2, U7, U10)。但从语言、句型、语法角度来看,知识点综合,尤其是一般现在完成时和被动语态的正确恰当使用方面,学生的掌握情况还不理想。

3.2 教学过程

(1)复习。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听力1b 中涉及的水污染话题下的问题描述。通过复习上节课已学的相关话题和语言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预测本课时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扫清生词和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做好预热。

(2)听力。听力听三遍,完成课文2a,2b 听力材料的学习。第一遍听力,学生听录音材料,记录关键信息,抓文章主旨大意,语篇话题是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第一遍听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该对话语篇的主旨大意,记录关键信息与交际功能(鲁子问,2017)。第二和第三遍听力,根据话题内容,画出简易版思维导图,并根据导图记录关键词,梳理思路,口语输出。然后分析主旨大意,分析语篇表达的意义等之后,分析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汇搭配,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鲁子问,2017)。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听力过程中,在第一遍获取主旨大意的基础上,把听到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根据语篇结构和内容构思恰当形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关键词记录和补充,之后经过梳理,转化成口头输出。

在分享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不断完善并补充关键信息,在学生口语输出的时候可以发现问题。设计一个对话作为承上启下的部分,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环保行动,展开头脑风暴,为最后总的输出搭好台阶。

三遍听力完成了提出问题、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原因,接下来应该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d对话的任务设计正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听2d 录音两遍,记录关键信息,完成听力任务,记录对话中所提及的解决土地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建议,听后根据听力笔记完善前面的思维导图。这一设计就把2d 跟前面2a,2b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见图1)方便学生复述本课时内容,同时进行语言功能句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借鉴所分析示例的语篇知识,自主进行相同的功能性、结构性、技能性、社会性语篇知识的对话,发展其基于语篇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同时发展其相关核心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思想和个人环保义务的情感渗透,爱护环境从我做起。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基于语篇的社会性知识的文化品格教育必须在最佳时机进行(鲁子问,2017)。此部分形成的思维导图如图1。

图1

4 结语

在北京市中考英语改革,人机对话考察学生英语听说综合能力的背景下,研究改革方向,分析试题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学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语音学知识,研究符合教学规律和改革方向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是尤为重要的。同时,将育人和文化元素也融入教学素材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关键听力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蒋百里:“关键是中国人自己要努力”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