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图书书评与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2020-09-14白莉周英
白 莉 周 英
([1]成都大学图书馆 四川·成都 610106;[2]西华大学图书馆 四川·彭州 611930)
阅读推广作为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工作和研讨的一个热点,已是显而易见的。阅读推广从开始进行到现在,已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这其中,针对高校图书馆而言,专业阅读推广就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可以体现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和相关研究的价值所在。关于专业阅读推广的定义,笔者倾向于采用杨莉的观点,即“以专业化的服务方式推广阅读,以及就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方面从提供阅读的角度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过程。”[1]专业阅读推广涉及多种要素、多种对象,本文着重围绕学术图书书评,探讨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的模式。
1 学术图书书评在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价值
学术图书是指“内容涉及某学科或某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创新性,对专业学习、研究具有价值的图书,通常在书中有文献注释或参考文献、书后索引等”,包括学术著作、学术专著、论文集、大学教材教参、学术随笔等。[2]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智力劳动结晶,学术图书也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的重要参考。
有学者统计了1993-2013 我国的图书出版情况,合计图书总量为4511801 种,新书总量为2599160 种,其中学术图书779748 种,在新书总量中的比例为30%,学术图书中学术专著也有259916 种,[2]在新书总量中占10%。随着国家科研的大力发展,图书数量继续大幅增长,如何选择和评价学术图书已经成为学术界又一个重要课题。学者们针对学术图书的评价塑建了各种模型,但每一种模型都不会缺失书评这一重要要素。书评是图书定性评价的一种表现,能够全面深入地对图书的内容和思想进行评价,是学术图书同行评议的最佳途径。书评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作用较大,可以帮助图书馆收集到质量优良的专业学术图书。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中,围绕书评而构建积极有效的模式,也的确是很有价值的尝试。大学生作为入门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高校图书馆专业阅读推广的主要对象。而书评天然的与阅读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是批评性阅读理解和鉴赏性阅读理解的重要结果。大学生在大学中要进行专业的学习,阅读本专业的学术图书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书评既可以是引导大学生选择所需图书的有效入口,同时也是检查专业阅读效果的较好手段。
书评作为面向读者、容易出效果的阅读推广手段和方式,在大众阅读推广和经典阅读推广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印证。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学术图书书评作为学术图书评价的定性研究方式和成果,运用于专业阅读推广的工作之中也是理所当然,而如何保证推广的效果,则需要寻找到切实有效的推广模式,这正是本文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着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无论是学术图书,还是学术图书书评,都属于学术成果,是研究者的智力劳动结晶,通过专业阅读推广,这两者都能被更多的专业相关人员所了解和认知,从而充分发挥出学术成果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各种学术图书书评,能够更加便捷地选择和阅读学术图书,从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专业阅读能力,尤其是批判性阅读能力。
2 书评与大学生阅读推广现状
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目前还没有论述学术图书书评与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模式的整篇论文,但有不少论文的某些部分涉及到此主题,同时已经有不少论文论述了书评与阅读推广工作,这些文献对本文的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陈亮的《图书馆书评工作与阅读推广研究》,从书评的定义、类型、功用、意义入手,论述了图书馆馆员书评工作对于读者阅读的重要参考作用,探讨了图书馆书评工作与阅读推广的关系,但并没有从专业阅读与学术图书的角度入手;[3]杨莉等的《高校图书馆开展专业阅读推广的实践探析》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专业阅读的实践,其中有部分涉及了利用书评组织相关阅读活动的好经验,但并没有全面深入的论述。[1]孔功胜则从微书评和自媒体的角度,探讨了利用微书评引导大学生阅读的优势和方法;[4]张素在2009 年就提出了建设专业书评系统、提升图书利用率的理念。[5]在操作层面,当首推重庆大学图书馆,他们持续数年在构建读者书评、促进读者阅读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这个方向的佼佼者,其专业阅读推广已经进入深耕的领域,涉及到了对读者学术图书书评写作方面的具体指导——例如袁辉的《学术图书书评的内容分析与信息优化》,该文创造性地提出了针对学术图书的“结构化书评”。[6]除了高校图书馆外,在更加细分的学科专业领域,目前也出现了不少相关的阅读推广的文章,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黎彬等人的《新媒体时代微信平台的医学书评阅读推广》,从微信的技术特点角度深入分析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医学书评阅读推广的主要优势;[7]天津工业大学在轻化工程专业创新班开设了《轻化工程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8]中南民族大学李亚红老师在专业基础课程《普通心理学》教学中嵌入文献阅读训练。[9]这些实践和研究都很前沿,值得我们从中借鉴,以便全面深入探讨学术图书书评与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的模式。
3 以学术图书书评为中心的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模式
书评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相互结合的外在表现,对大学生而言,若能以学术图书书评为中心进行专业阅读,将引导一种深阅读的行为,体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过程,提升专业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意义不言而喻。在这里,笔者采用并适当修改了李凡捷、李桂华关于阅读行为闭环的提法,[10]构建出以学术图书书评为中心的大学生专业阅读推广理论模型。
李凡捷、李桂华在《“深阅读”之争议与再思考》一文中提出阅读行为闭环,指的是“选择—获取—阅读—分享—交流—评论”六个环节,本文配合学术图书及书评的阅读,将其简化为“选择—获取—阅读—交流—评论”五个步骤,并针对这五个步骤提出高校图书馆学术图书阅读推广的相应举措,即“评价—提供—辅助—平台—整理”五个环节,具体参见下面的示意图(图1)。
图1 以学术图书书评为中心的大学生阅读推广
下面我们将以这五个环节,着重探讨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
3.1 第一环节:选择与评价
读者在阅读学术图书之前,都会存在一个选择的问题。而与此对应的,图书馆方面则应该考虑:什么样的学术图书应该被推荐给大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推荐给大学生,这些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应该做,也是能够做的。在帮助大学生做专业阅读选择的环节上,图书馆的地位相对教学单位而言是辅助的,但也是大可作为的。我们常常比较中美高校教学,其中较大的一个区别在于,美国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视课程相关资料的阅读,一般都会布置大量的课前阅读,并需要学生做各种阅读展示,如发言、辩论、小组探讨等,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无疑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阅读推广工作是极大的推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与教务处联系紧密,建设了针对各专业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库,开展了各种专业学术图书书目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在这些资源中,学术图书书评库也应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帮助读者作出选择的一种重要途径,图书馆可以利用它对图书的内容质量作出评价。当然,图书馆界也应该加强对书评的理论研究,个人认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可能有:何为好的学术图书书评,如何寻找经典学术图书的核心书评;如何围绕学科收集整理学术图书书评,对其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的选择组合。作为大学生阅读起点的书评一般应该是选择优秀的书评,这里的优秀一则是图书自身的优秀,二则是书评的优秀。在这样的工作中,图书馆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目标文本开展筛选、标识、分类等处理,使其呈现系统有序的整体性和容易获取性。
3.2 第二环节:获取与提供
对读者而言,“获取”这个环节,是阅读的必要前提。而对图书馆而言,则是在整个循环中最该主导的环节,也是图书馆资源价值的最好体现。在学生经过选择确定了需要的学术图书之后,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资源,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如何让学生无障碍地获取到?
目前阅读推广的一大价值就是让大量的纸质图书发挥其作用,一般人的印象中,纸质图书的借阅量在大幅降低,似乎大学生已经弃书而去,图书馆危机重重。但通过具体深入的研究却表明,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Mizrachi 博士发起了“学术阅读载体国际研究”( The Academic Reading Format International Study,ARFIS) 计划,在ARFIS 计划的一系列研究中,世界各国的大学生都对纸本资源表现出极高的拥护与支持,这证明在学术研究的背景下,纸本载体的优越性仍然普遍存在,[11]我们不应忽略此类用户诉求。据肖鹏等撰写的《中国大陆大学生学术阅读载体偏好与行为研究:基于全球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所言:“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学术相关阅读活动时,多数偏好使用纸质载体”,[11]可见,在目前保持纸质书刊的基本采购还是有真实的数据和理论支撑的,所以,保证学术图书纸质资源仍然是必要的,而并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育部的生均图书指标。
当然,上述肖鹏等人的调查同时也表明,在目前的网络大环境中,国内大学生们也正在逐步培育起独特的数字学术阅读行为与习惯,我们对数字化学术图书的馆藏建设也应该同步加强。
馆藏建设之后,如何保证读者无障碍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我们提供的学术图书资源,便成为大学图书馆服务面向教学面向学生所应该思考和行动的。目前主要的方法是提供课程参考资源,如建立学科主题导航或课程导航等等。
3.3 第三环节:阅读与辅助
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对读者而言是阅读,不过阅读其实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和状态,那图书馆能够提供的帮助又该体现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是物理空间的支持,如阅读环境的创设。关于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改造,恰好也是当前的一大热点。
其次,是图书馆员应该加强对学术阅读本身的研究和实践,个人认为除了与各学科专家联合进行研究之外,还应该在各种课程中涉入学术阅读的环节,例如在图书馆主导的《信息检索》中嵌入学术图书阅读的步骤、技巧等,也可以向电子科大图书馆学习,开设新的阅读课程,还可以和学科教师合作,嵌入各专业课中进行学术图书阅读的全方位支持。
当前,针对阅读的科学研究欣欣向荣,不同学科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针对阅读开展科研,图书馆员也可以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进行阅读的相关研究:分析各专业学生学术阅读的整体特征,研究不同类型的阅读素养:纸本图书的阅读素养,电子图书的阅读素养,如电子书的备注、笔记、勾画等,阅读的技术及技巧方面。
3.4 第四环节:交流与平台
虽然从狭义来说,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但是,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阅读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是一个信息分享交流的过程。从这点出发,图书馆其实是一个社交系统,应力求发挥其社会性功能,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馆员之间围绕文本而进行的实体的以及虚拟的信息交流。具体而言,图书馆应该提供分享交流所需的支持平台,这些平台既包括线上的,也包括线下的。
线上的平台,包括现在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有的书评系统(一般都附着于书目检索系统),以及线上读书会等。
线下的平台,一般是实质性的读书会形式,之前有不少图书馆开展了同读一本的阅读推广活动,只不过大多是休闲文学类图书,若换成学术图书,这就是很好的线下交流。这样的线下交流,如果整理得当,其实也可以说是对话式的书评活动了。
3.5 第五环节:评价与搜集
对读者而言,从书评开始的学术图书阅读,最终以学术图书评价结束,这意味着一个深阅读流程的结束。对图书馆而言,在这个环节中,则应该侧重于对读者评价的收集,以及对评价相关活动的支持。
从书评类型的角度看,可以探讨在大学生不同的学习生涯中配合不同的书评类型,初入学时,可能对应基本的学术图书微书评、短书评,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可能可以有较为深入的长书评。
而图书馆的职责,在于收集学生的评价,可以是网上自由的(如通过书目系统扩展而收集),也可能是与专业课老师沟通后特意定向收集的。对学生学术图书评论的收集、呈现及聚合,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一部分。此外,图书馆也应该加强自身对书评写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包括且不限于:依据搜集的书评,分析其构成,从而提出如何撰写书评。再如,根据现有书评的情况,特别选择有争议、有不同见解的书评,引导大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
书评其实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是对学术图书的价值判断所作的文字表达,尤其是对现当代学术著作,还可能引起作者的及时回应。所以,书评的写作除了涉及各学科领域学科知识之外,更涉及语言的社会社交礼貌等问题,功能语言学者之所以对书评也很感兴趣,也是基于此。这其中,利用语言学的评价理论,对英汉书评的研究近年来也比较多,我们可以从这些成果中得到一些启发,如何礼貌地对图书进行评价。书评有肯定和赞扬的正面性评价,也有批评和建议的负面性评价,尤其是后者,要特别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如学者李经纬在《英汉书评中的礼貌策略比较》就提出,书评者可以采取“积极礼貌策略”包括“先表扬后批评”“缩小批评,扩大表扬”“原谅错误与不足”等举措,来具体实施负面性评价。[12]
4 结论
以书评为中心的学术图书阅读推广,是专业阅读推广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种方法。专业阅读推广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点,与此同时,这也对阅读推广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共勉、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