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费差异分析视角下的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2020-09-14宁宏义

科教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财政拨款教育经费河北

宁宏义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18)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智库,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重任,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必将会成为区域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是京津冀三地和教育研究学者亟待解决落实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高等教育经费差异分析的视角,找出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制约点,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1 京津冀高等教育现状分析

1.1 高校数量差异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经济集中发展的“首都经济圈”,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 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688 所,其中位于京津冀地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有271 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比重超过10%。但在京津冀区域内部教育资源分布却不均衡,高校数量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呈现两极分化的状况。河北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在京津冀三个区域中拥有的高校数量最多,有122 所高校,但却没有一所高校是教育部直属的,河北省主管的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也位于天津市地域内;北京市作为首都,拥有93 所高校,其中24 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30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天津市拥有56 所高校,其中2 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6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1.2 教育经费投入差异

根据教育部公告,2018 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46143 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6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4.48%,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2011 年至2018 年,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量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逐年增长,但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经费投入规模差异甚大,高等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投入情况如表1 所示。

从表1 可以看出,北京高校的生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最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 倍左右;天津高校的生均财政教育经费投入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与北京高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河北高校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最少,尚不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投入规模的85%左右。

1.3 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差异

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主要是学宿费收入、横纵向科研收入等)和社会投入,其中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主渠道,一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财政拨款较省属高校高,二是与高校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力相关。事业收入中的学宿费收入受学费收费标准和招生规模的影响,其中学费标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横纵向科研收入与高校的科研水平正相关。社会投入主要包括社会各界的捐赠和资助,教学科研水平越高的大学通常也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投入。从上述影响因素来看,北京高校在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的同时,也容易得到更多的事业收入和社会投入;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天津高校整体上的教学科研水平次之,获取财政拨款之外教育经费投入的吸引力略差;河北高校收入渠道较北京高校和天津高校更为狭窄,地方财政拨款有限,又受制于社会影响力、社会服务水平和社会资源供给,河北高校教育经费投入量雪上加霜。

表1 高等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投入情况 单位:元

2 京津冀高等教育经费配置存在的问题

2.1 京津冀高等教育布局配置存在矛盾

高等教育布局反映在高校数量、办学质量、教育层次等方面。河北省拥有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其中60%的高校都是专科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层次都较低,优质教育资源较少。北京市的地域面积不足河北省的十分之一,但是高校数量是河北省的近八成,近年来北京受地域面积和承载能力的限制,高等教育资源呈现出饱和外溢的态势,亟需有效疏解。[1]天津市的高等教育资源整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地,需要借力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高区域高等教育水平。

2.2 京津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规模配置不合理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规模与国家的教育战略部署和教育财政政策密切相关,2017 以来,国家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北京市有近30%的高校被纳入“双一流”建设名单,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扶持。河北省仅有1 所高校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仅靠省级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极其有限。河北部分高校出现经费投入规模增长与办学规模增长严重不匹配的情况,高校在学校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出现高需求,但整体教育经费投入规模仍较小,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3 京津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结构配置不合理

与北京和天津高校相比,河北高校的可支配收入来源的“二元化”更为明显,即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学宿费收入,受学校发展水平和层次等因素影响,河北高校无法获得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从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方向来看,部分河北高校的收入结构性矛盾突出,财政拨款中的基本支出补助不能满足学校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支出需求,科研经费和专项资金需要专款专用,学校不能调剂使用,部分专项经费受项目执行进度影响,年底不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收入的结构性供给无法满足河北高校正常支出,使其教育事业发展受限。

3 加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和对策

3.1 优化京津冀高校经费财政投入机制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京津冀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央与京津冀三地财政应该探索建立京津冀统筹拨款机制,一是应该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力度,响应国家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二是针对京津冀三地高校不同的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分配经费额度,在扶优扶强推进世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河北高校的扶持力度,促进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3.2 提高京津冀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效益

从微观层面来看,加强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提高高校经费内部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是京津冀高校都需要面对和改进的问题。一是要优化预算管理,发挥调控职能,坚持开源节流,优化财务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学校发展重点。二是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完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健全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和规范资金安全运行效益管理。

3.3 引导社会资金均衡京津冀高校经费投入

从外部环境来看,社会资金投入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补充内容。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弱势高校要通过自身社会筹资工作体系的完善,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努力增加可控收入;另一方面,国家和京津冀地区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导向、税收优惠等举措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京津冀地区高校的投入,特别是整体实力偏弱但却有发展特色和局部优势的高校,促进区域经济产学研校企合作,改善京津冀高等教育经费的均衡投入。

3.4 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从未来发展来看,雄安新区建设是中共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积极探索构建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2]是促进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雄安新区可以极大疏解北京高等教育资源的饱和和外溢现状,另一方面,推行师资交流和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环境共享,可以节约公共教育成本,推进京津冀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财政拨款教育经费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浅析财政拨款结转会计处理的教学研究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