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对护生核心能力作用的研究

2020-09-14林海红俞益君

关键词:延续性核心护理

魏 虹 林海红 俞益君

(1.浙江海洋大学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2.舟山市中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随着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如何把本科护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护士,越来越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护理教育界的关注。教学见习是理论转化实践的重要过程,是培养护生护理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针对学校地处海岛、本地教学见习医院数量少且规模小,难以同时安排护生见习和临床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教学见习点,构建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以延续性护理为主要见习内容,在缓解教学医疗资源短缺压力的同时,延长了护生与同一患者的接触时间,使护生能运用所学的护理学专业知识,针对固定患者开展护理,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探讨该过程对提高护生核心能力的影响,最终提高护生教学见习的质量。现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的实施情况作一总结,以期为评估该模式对本科护生护理核心能力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一、研究背景

护理教育者必须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教学见习培养护生的核心能力,医院在其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或缺,但对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来说,对每届护生的教学见习时间安排在大二和大三,其见习医院包括舟山市中医院、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定海区人民医院等6 家,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容纳2 个年级约数百名护生进行教学见习。因此,至少有1 个年级护生需采用周末见习的方式,即每周六、周日至医院见习,持续5—7 周共10 余天。该见习方式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周末科室的治疗相对工作日减少、手术基本暂停,无晨间医护集中大交班和科室提问,护生的实际见习内容有所减少。

2.病房患者流转快,护生的见习时间分散,使得护生每周末都要面对陌生的患者,没有亲切感则难以调动沟通欲望,对患者情况不了解则难以开展整体护理。

3.一名临床护士需带教多名见习护生甚至包括实习护生,每位见习护生的实际动手机会极少,且时间的分散使得护生无法跟着固定的带教老师,临床知识的学习不系统。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护生在见习过程中培养核心能力。张洛灵等[1]认为单纯的教学见习并不能提高护生的核心能力。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场所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工作开展多由医院护士兼职或社区护士承担。[2]何静等[3]认为社区医院可作为护理本科生见习基地。鄢妘[4]等也认为社区见习能有效影响护生的职业成熟度变化。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类疾病谱已转变为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终身性慢性病为主。[5]慢性病患者虽然会因为病情急性加重而住院,但在病情稳定后通常选择回家休养,其治疗和康复也更多地依赖于出院后有效的疾病管理。根据上述因素,课题组构建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将住院护理的延伸至社区、至家庭,使出院后的慢性病患者能继续得到与住院时相衔接的高质量护理。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技学院医学院2016 级(大三)护理普高1、2 班113 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整群抽样法随机分为1 班观察组和2 班对照组,观察组57 名,其中男生5 名,平均年龄(20.10±0.23)岁,平均学分绩点(3.24±0.12)。对照组56 名,其中男生3 名,平均年龄(20.26±0.38)岁,平均学分绩点(3.11±0.38)。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大三护生在开始专业课学习后的第一学期安排教学见习,每周1.5d,平均分配在周三下午(全校不排课)和周六全天,从第6 周至第12 周共10.5d,两个学期共计21d。以2018 年9 月—2019 年1 月在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技学院教学医院出院的患者为护理对象,涉及的病种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肾衰长期血透等内科慢性疾病,可一种或多种合并存在,或恶性肿瘤术后需要康复护理的慢性疾病,涵盖见习的主要内外科室。对照组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见习,实验组在常规见习的基础上,每周三和周六下午开展针对不同疾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为三级管理制。设组长2 名,由护理部副主任担任,全面负责本次研究工作;指导老师3 名,为相关科室护士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开展具体工作,共同负责对护生进行专业知识、沟通礼仪、延续护理程序等方面的培训;每个科室设2~3 个延续性护理小组,每组3 名见习护生。每组可每周筛选1~2 名患者作为护理对象,随着见习推进,每组需负责的患者数目会越来越多,但见习期间至多不超过5 名患者/组,为每个患者提供4 次入室干预服务。

2.干预过程与方法

(1)建档。每周三下午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筛选将在2d 内出院的患者,提前与患者沟通,包括自我介绍,服务宗旨、形式,对延续护理的需求情况等。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以及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等形成护理报告,在周六上午上交带教老师。

(2)新患者的第1 次入室干预。由带教老师带领筛选了新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在出院第1 周的周六下午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带教老师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判断疾病控制状况;通过交谈、询问、倾听、观察等沟通方式,获得患者在疾病认识与现状、生活习惯与环境、饮食与运动现状、心理调适与状态等方面真实的资料;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穴位按摩、局部艾灸等中医护理治疗。

(3)护生主导入室干预。患者出院后第2 周起的延续性护理由护生小组在带教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按上周的程序在周六下午完成。首先完成身体检查,查阅患者1 周以来的社区监测指标,如血压、血糖等,评估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实地观察患者的饮食起居,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的执行情况;检测上周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开展新的健康教育;继续提供穴位按摩、局部艾灸等中医护理治疗。每次干预1h。入室干预完成后将患者的现状及自己的体会及时整理成周记交给带教老师,特别是因自己尚未掌握而未能回答患者提问的知识点。

3.观察指标

在干预前、大三第一学期见习结束后,采用刘明等编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6],评估护生的核心能力。该量表在护生核心能力的调查中应用较多,包括评判性思维和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7 个维度,58 个条目。以Likert5 级计分法计量,总体信度Cronbach’s α 值为0.89,7 个维度Cronbach’s α 值为0.79 ~0.86,效标效度r=0.44(P<0.05)。向研究对象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研究目的与意义,解释问卷填写要求,以不记名方式独立填写。共发放问卷113 份,回收有效问卷113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描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核心能力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在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等5 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 值分别为4.222、3.333、2.481、1.432、1.189,P 值分别为0.000、0.001、0.016、0.032、0.038,说明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可提高见习护生的核心能力,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干预前后核心能力比较(±s )

表1 两组护生干预前后核心能力比较(±s )

观察组 对照组 t P(n=57) (n=56)评判性思维和科研 干预前 18.26±2.36 17.30±1.97 0.162 0.872干预后 32.45±4.81 19.63±3.28 4.222 0.000临床护理 干预前 12.86±1.03 13.64±0.98 0.240 0.811干预后 29.87±4.37 13.85±1.46 3.333 0.001领导能力 干预前 17.56±3.69 16.83±5.61 0.441 0.661干预后 20.83±6.87 18.53±5.89 0.458 0.648人际关系 干预前 15.63±4.82 16.32±5.64 0.306 0.972干预后 28.05±4.12 14.52±3.80 2.481 0.016伦理和法律实践 干预前 18.56±2.57 17.23±3.24 0.299 0.766干预后 26.45±4.32 16.54±3.08 1.432 0.032专业发展 干预前 10.78±2.58 9.85±1.79 0.560 0.577干预后 18.56±4.23 10.54±2.86 1.189 0.038教育咨询 干预前 8.02±1.56 9.25±1.42 0.620 0.537干预后 10.72±2.48 8.54±2.33 0.563 0.575

(二)讨论与分析

教学见习是护生在实习前接触临床的重要机会,也是学生希望学校能提供的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之一。[7]本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可提高见习护生评判性思维、临床护理、人际关系、伦理和法律实践、专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核心能力,具体体现在:①调动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必备的核心能力,学校教育通过虚拟案例锻炼评判性思维,单纯“以看为主”的见习模式对评判性思维要求不高。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则为见习护生提供了鲜活案例,护生要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思考,且必须要试着去解决患者的问题。②见习实践性增强。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将护生的见习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家庭,在家庭之内,护生可开展包括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中医适宜技术等在内的护理实践,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护生参与感更强。实践过程中护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自身理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③强调沟通。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要求护生在短时间内拉近与患者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必须走出舒适圈,与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患者沟通,从而锻炼沟通技巧,每次的入室干预亦是沟通的过程。多次沟通使护生更加从容、自信;同时,小组式的分工协作,也要求护生学会同伴沟通,聆听他人意见,通过团结合作去完成共同目标,在工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协作的能力。④敬畏生命。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让护生直接面对鲜活的人并展开护理,护生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具备慎独精神,遵循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主的护理伦理学原则。人是富有感情的生命体,护生不仅要促进患者的生理舒适,还需兼顾长期带病生存者的心理健康。同时,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并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护生也可从中领会整体护理的内涵,并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尊严,促进自身人文关怀品质的提高。⑤提升专业认同。延续性护理见习模式为见习护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护理价值提供了途径,让护生真切感受到自身的护理知识转换为护理行为,并使患者的身心健康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从而体会到护理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提升专业认同感,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心,思考个人未来专业发展方向。因此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为将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以实现人生理想。

目前,我国的社区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存在着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得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成效不佳,在实施过程中并不能满足慢性病患者的全部需求,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8]见习护生是一支掌握慢性病护理初步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和人文关怀素质的队伍,在提供相关医疗照护方面有数量、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可以弥补在慢性病延续性护理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的不足,因此未来可对护生介入后的延续性护理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探索。同时,如何为尚缺乏专科护理知识的二年级见习护生提供合适的延续性护理见习途径,创造符合二年级护生实际特点的延续性护理角色功能,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延续性核心护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