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2020-09-14湖北省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幸文静
湖北省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幸文静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延伸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促使学生能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一、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和导学案,让学生能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说说自己理解的数学定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看法,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借助视频、道具进行数学定理的讲解,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借助不同的道具完成三角形的组合,然后学生相互破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从中掌握三角形具有较强稳固性这一特点和规律,加深印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推理数学定理,而非让学生直接记忆这些内容。只有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定理,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是相对较为抽象的,小学阶段学生属于具象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在形象和抽象之间搭建出一座桥梁,这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采用有趣的游戏教学法,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固有印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并非只是理论知识,更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道具。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就能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关键作用,不仅能解决许多的计算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快更好地解决各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妈妈给了你五块糖,上午的时候你吃掉了一块,那么你现在手里还剩几块呢?”学生可能会采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讲解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既能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便利性。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依赖,就能拥有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又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商场中会迷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商场的内部构造,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各类店面、卫生间的位置,这样学生也能更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又比如,有名学生无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发烧了,这时就可以测量体温,进行数据统计,了解自己一天中体温的变化。
四、发展学生的思维延伸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能将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数学知识非常多,并且涉及非常多的方面,如果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梳理能力,那么将会一边学习一边遗忘。此时,教师就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延伸能力,使其能通过联想将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等。
例如,在教学完“几何图形”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将“几何图形”当作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发散和延伸。学生能想到的几何图形有很多,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图形上再进行适当的延伸,如三角形的特点、角的数量、三角形的类型等。不同的学生创造出的思维导图是不同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想法,还能构建出专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之间完成交流和共享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