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的理想之路

2020-09-14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张明亮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张明亮

所谓探究教学,即一种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并致力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方法。而该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便是能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促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教学环节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并提出适当的教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由此可见,问题当属探究式教学之起点并贯穿整个教学主线。而教学问题是基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故针对探究问题的设置,教师需务必注重其科学性与多样性,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促使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例如,针对全等三角形SAS 判定方法的讲解过程,教师可创设如下教育情境:如图1,测量一个池塘两端A、B的距离,若直接测量,会遭遇较大阻碍。对此,可借由全等三角形的构建来加以转化,具体做法是在水塘外选取一点C,该点可直接到达A、B两点,连接AC至延长点D并保证AC=DC,连接BC并延长至点E,保证BC=EC。在此基础上测出DE的长度,所得便是AB的长度,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数学原理?针对上述问题,学生能否得知全等三角形的构建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教师可再提问:构建全等三角形便可解决此问题吗?以此引导学生再度深入思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继而可确保问题教学效果。

二、采取探究式模式,鼓励学生发散思考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安排,做好课程环节的相关设计,需基于不同的授课类型来布置不一样的探究任务,如数学知识有概念、性质之分,故教师可将课程具体划分为概念课、性质课、复习课及习题课等。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分类,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且能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时间及空间,继而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有关性质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既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展示其概念,亦可借助数学模型来辅助学生理解理论性质。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且旋转角相等”这一定义时,教师便可借助几何画板来直观演示,以此便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概念,继而便于学生理解其相关的数学性质。

当然,除了教师的适当引导外,教师还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及生生互动的时间,如此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当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时,彼此的思维碰撞亦能提升他们的创新及沟通交流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言无疑大有助益。

三、立足于多维角度,培养探究习惯

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过程,本质亦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需务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积极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如此既能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继而促使学生思维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如以下题目: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分别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如图2 所示,从图中我们可获知S1、S2、S3之间主要呈现出怎样的关系?而后,教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形,如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半圆、等边三角形(如图3、图4),再探讨半圆面积及等边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如此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全面,且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四、类比触类,积累探究经验

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探索未知的数学理论,是探究式教学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此方法相较于教师的直接讲解,不仅能让学生主动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且因数学奥秘是由学生自主探索所得来,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与激发学习积极性方面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创新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有效确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