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堂乐歌”在课改中的体现
2020-09-13励玲素
励玲素
摘要:二十世纪学堂乐歌的兴起是中国近代音乐产生和发展的标志,学堂乐歌作为当时文化新风尚,是西学东渐新文化的重要部分。学堂乐歌一方面表现为旧曲填词博采众长,通过对中国古曲与外国民歌等优美曲调进行改编,产生大量不同于旧式歌曲的“新歌”;另一方面,学堂乐歌创作紧扣时代主题,有些优秀歌曲至今仍在广泛流传。
关键词:学堂乐歌 课改
1.学堂乐歌
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1.1传统学堂乐歌,即“校园歌曲”。众所周知,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还是学生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21世纪的小学生,对民国这一历史时期是陌生的,他们的耳朵更喜欢接受流行音乐,校园歌曲渐渐淡出小学生的视线。
1.2新”学堂歌”
是指谷建芬老师将20首优秀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是以诗歌传承的经典,用音乐陶冶情操的艺术课堂。
1.3“旧学堂 新乐歌”
是指通过传统“学堂乐歌”和新“学堂歌”的学习,编排其中适合现代学生演唱演奏的乐歌篇章,做成教材,形成课程,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除了音乐教科书上的歌曲以及影视作品中的流行音乐还有第三个选择。
2.我的课改认知及在“学堂乐歌”中的体现
2.1课改中的三个转变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了课改的先进理念,教育专家们给我们一线教师留存了很大的在本专业上自由发挥的空间。在乡村少年宫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结识了课题。通过对课改的认识,补充了我对课题的理解,围绕课改研究的课题我想应该会更透彻清晰一些。
(1)教师主角的转变
我们在传承经典的时候不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科技发达的当下,学生能接触到的知识面不比老师少,每个学生所能辐射到的知识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课异构,每一位教师对一个课题所展开的教学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视线。
(2)学生地位的转变
比如在《学堂乐歌》这一课题中,简介了学堂乐歌之后,布置学生搜集整理你喜欢的学堂乐歌的资料,可以是歌唱的形式;可以说演奏的形式;可以是文字感悟的形式等等。这些不同形式的学堂乐歌的呈现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和评析学生的搜集和整理思路以及成果。
(3)教学手段的转变
教学手段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开始反转,走向自主学习的模式,这是课改赋予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以及义务,同时也是考验学生主动思考和教师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的体现。所以很多人说教学变得越来越“活”了。
2.2课改中的种三教学方法
搜集整理学堂乐歌的资料后,开始选用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唱经典:“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在我还小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童谣,对歌曲的旋律非常喜欢,也熟记于心,歌词却记不真切。音乐就是这样,它像一阵风飘过,你抓不住却在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首流传了近百年的经典作品,源于“学堂乐歌”。
(2)教会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的学堂乐歌曲调单一,歌词主要歌颂富国强兵,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面向全体,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面向全体学生,特别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特长,扬长避短。音乐课上就发现有些学生爱表现且有自信,这类学生就适合独唱;有些学生爱歌唱但胆子小,喜欢跟同学一起唱,这类学生就适合小组唱;有些学生是从小学乐器的,节奏感音准会更好一些,这类学生就适合表演更高层次的节目等等。
3.“学堂乐歌”中的创新
学堂乐歌教学内容:
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齐唱 齐奏;学堂乐歌:《春游》 合唱 合奏 影视城民国城春游;学堂乐歌:《送别》 齐唱/合唱 齐奏/合奏 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新学堂歌:《游子吟》齐唱 齐奏;新学堂歌:《悯农》 齐唱;舞蹈:《团团扇》 群舞;民族音乐:《彩云追月》 民乐合奏;民族音乐:《紫竹调》 民乐合奏
3.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丰富校园音乐文化生活。
不局限于歌唱作品,我们结合了歌曲演唱、课堂乐器演奏、民族乐器演奏、群舞等等学生有特长的技能来展现每一位学生在音乐方面最优秀的一面。
3.2结合时令节气,注重德育教育。
當下流行跟着节气过日子,我们就跟着时令节气学作品,《春游》、《送别》、《悯农》都是很好的德育方面的题材,不仅学到了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学到了农历的时令节气,可谓一举两得。
3.3表演场地的创新
我们的舞台不再是单纯的表演厅,结合当地影视民国城的优势资源,我们把舞台搬到了民国城,民国时期的建筑就是我们的舞台背景,民国时期的服装就是我们的演出服,不管是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身临其境之感。
结束语
课改确立了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就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轻其他;就应该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应该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局限于当前的发展。我的教学之路走了十个年头,但其实现在才是真正的开始,愿未来的教学之路也能置身于音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