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3郭成亮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郭成亮

摘要:现阶段,阅读课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绘制思维导图就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手段,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使学生把思考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能有重点的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但是这种方式在当下并没有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这就需要从老师做起,重视起思维导图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分类号:G623.2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开设的有作文课,阅读课等其他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其中对学生阅读起着重要作用的是阅读课。传统阅读课上老师大多是让学生读完文章后,概括文章每段都讲了什么,进而要求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总结,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大多是应对篇章的方法,而对如何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并不重视,也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但是思维导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种方式对于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以初中语文阅读课为主,让更多老师注重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首先,大多语文阅读课还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让学生读完文章后,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根据课后题去练习,这种模式下的阅读教学并不符合新课改中队语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急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其次,在原有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总是在给学生讲,学生没有自己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对老师所讲内容记忆不深,甚至出现记不住的想象。最后,老师在阅读课中讲解的方法,对学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照样出错,正确率不高,做题能力普遍较差。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去思考,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

2.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思维导图是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思考具体的呈现出来,通过具体的结构导图,让学生有重点的去记忆学习。与原来的阅读教学观念相比,思维导图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故事的框架,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加,对框架进行修改,这对学生阅读有很大作用。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模式,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逻辑,并将这些运用到书本阅读中,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思维模式。第三,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课上的教学质量。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去阅读一本书,在阅读过程中会更有条理,会知道哪些内容更重要,从而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而不仅仅只是一些理论,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3.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

3.1 应用到人物形象方面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关人物形象方面的得文章中,课文中大多不会只有一个人物,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会容易搞混,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分析,这种情況下,老师要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把每个人物列出来,找出文中体现形象的句子,填在响应的人物后面。比如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主要有两个人物,文中的父亲和“我”,在让学生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人物的思维导图,父亲和“我”在中心,其人物形象分别在外圈用几个框框表示,让学生把这个图填满,让学生自己上去填写,或是让学生举手回答,但是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说明这个形象时从文中的哪句话中看出来的,以此,让这个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具体的图像,让学生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

3.2 应用到故事发生方面

一篇故事性的课文中会有时间,地点,人物,会有故事的开端,过程,高潮和结局,在针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关故事性的课文时,老师要懂得去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故事的情节,让故事情节更清楚明了,学生也更容易去理解。以《社戏》这篇课文为例,老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时,让他们把课文的故事构建个基本的框架,分别标注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故事发生的开端,过程,高潮和结局,让学生带着这个故事基本框架再去通读课文,学生在读课文时会更有重点和条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会对《社戏》这篇课文形成基本的框架,将课文内容正确概括出来,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模式有着重大作用。老师在语文课本中有关故事性的课文中用这种思维导图,长此以往,学生在整本语文课本学习中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3.3 应用到文章主题方面

在初中语文课文阅读中,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莫过于是理解课文主题,要想真正理解对课文的主题,就要能读懂课文中到底讲了什么,要告诉读者什么,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主题真的很难,这也是学生在考试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思维导图就是个很好的方式,老师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这种阅读思维。比如在有关爱国主题的课文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说出课文主题,再让学生去联想之前学习的课文中有关爱国主题的课文,构建出一个以爱国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可以是文言文,也可以是古诗,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篇课文,还通过对比和联想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习的课文,顺便复习了课文中学过的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整本语文书有重要作用。

4.结束语

阅读与学生的思考是分不开的,思维导图把学生的思考具体展现出来,加深了课文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这对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注重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把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构建框架,让学生有重点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吉凤,钟勇.浅析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

[2]陈玉美.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4)

[3]贺培启.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51)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