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乡土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020-09-13张雅芳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

张雅芳

【摘要】《纲要》要求: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积累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制作材料和自然资源,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载体。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美术世界,让幼儿在与乡土文化对话,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使美术活动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 乡土美术活动;审美能力;培养;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美术活动不应该以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而应该融教师自身资源、自然资源、地方资源等为一体,逐渐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将课程资源不断的贴近幼儿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幼儿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美术活动更加精彩纷呈。

1.踏寻闽南民间足迹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有历史文化名城,宗教人文艺术瑰宝荟萃,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泉州一幼坐落于古香古色的老城区,乡土美术资源极 为丰富。无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文化生态资源,都具有历史悠久、沉淀浓厚、特点鲜明的艺术特色。根植于这块沃土上的民间美术,经过历代传承,蔚为大观,有陶瓷、木偶头雕刻、石雕、木雕、纸织画、刻纸、民俗画、漆画等,融会了建筑、雕刻、工艺制作、绘画、宗教艺术等于一炉,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称著于世。这些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为我们进行乡土美术教学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可行性。

2.营造闽南特色环境

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感知素材,为幼儿营造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第一步。为此,我们精心布置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气氛,充分发挥三维 空间(墙面、地面、空间)的作用,让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走廊、每一个墙面都会 “说话”。我们利用有人不同阶段的美术作品组合创作了气势庞大的长龙,把闽南元宵舞4龙搬上活动室墙面,让幼儿感受龙的造型美,倾听舞龙的故事。我们还特意收集了许多泉州民间传统的劳作用品,如米筛、惠女斗笠、漆篮等创设展示区,井然有序地摆着闽南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用具、农事工具,如老范志万应神曲、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泉州人造花等,创建富有特色的活动区角,给幼儿以视觉上的冲击。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是审美感知最主要的官能。幼儿沉浸在充满乡土美术气息的环境中,从不同角度把握事物的色彩、线条、形态,感悟事物形象的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审美感受能力。

3.创设审美创作空间

审美创造是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的过程。幼儿的审美创造并不在于是否发明创造了什么新事物,还是提出了何种新观点,而是让幼儿自主地、或在他人帮助下,想象美、表现美。

闽南淳朴的民风民俗活动、美味的小吃是幼儿进行美地创作的载体,在闽南乡土文化环境的渲染下,我们引导幼儿在欣赏、感受闽南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形象思维,将自己的对美的感受赋予作品上,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融合的作品。

3.1传统小吃

美术活动《泉州特色菜》活动前我们让幼儿每人带三种不同的形状、色彩的蔬菜,活动时先请幼儿说一说吃过哪些最好吃的、最好看的泉州菜。在幼儿一声声“呀,真漂亮”的惊叹声中,我向幼儿提示,这么漂亮的菜,可都是用我们带来的各种颜色、形状的蔬菜等做成的哦。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就被调到自己带来的蔬菜水果上来。我为证明这一点,将几种蔬菜通过简单的切、拼、排列,一盆漂亮的菜就摆出来了。然后教师又出示了一盘用橡皮泥做的可以以假乱真的牡蛎煎来。幼儿一下子惊呆了,原来小小的蔬菜,小小的橡皮泥能有这么大的魔力,还等什么呢!幼儿成了一位位小厨师。橡皮泥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彩色的扁食,白白的元宵圆,红红的冬至圆子,更有多种色彩组合再切成条、切成块排列的泉州小点心。幼儿小小的心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只要教师肯花一点工夫,只要教师多用一点心,随手可取的自然资源可以激活学生原始的创造力,并一发不可收拾。

3.2展现民风、民俗

家乡泉州有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地域文化,如:被西方国家誉为东方迪斯科的拍胸舞、列入文化遗产的提线木偶等,这些都是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资源,我们把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源融汇在主题化美术活动《蓝蓝泉州湾》的活动中。利用资源的便利让幼儿亲身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积累创作经验。我们首先提供各种机会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表象。由于幼儿期的幼儿思维水平处于运动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亲自操作,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进行感知觉活动。在开展《有趣的提线木偶》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欣赏木偶剧《小沙弥下山》《上元游灯》等传统剧目,后让幼儿与提线木偶大师亲密接触,幼儿知道了让木偶‘活起来全靠一条条线的控制,回到幼儿园后教师在区域提供各种提线木偶,让幼儿操作木偶,在亲身感受中幼儿可以自由的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了解、认识木偶,满足其好奇和探究心理。后我们还组织了各种讨论和交流活动,实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化阶段,这时的讨论不是让幼儿在一起随便的、无主题的聊天,而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讲一段相关的童话故事,做有趣的游戏,这样经过互动交流幼儿的思维被活跃了起来,表现欲望达到了高潮,灵感随即产生了,创作出了小熊过桥、美人鱼、小红帽过森林等作品。

教师在组织引导开展美术创作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应注意给予适当 的范例引导。毕竟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若任凭他们自由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就会导致美术教学仅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不利于幼儿成功感的产生和美术表现力 的发展。范例能给幼儿的美术创作提供线索,也能帮助幼儿唤起想要表现物体的清晰意象。 但提供范例并不是让幼儿照搬照抄照画,而只是一种参考、一个启示。

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长期根植民间,充分挖掘闽南文化,积累具有地方特色的制作材料和自然资源,给文化传承提供有利条件,让民间美术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美术世界,让幼儿在与乡土文化对话,体验质朴的风土人情,感受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审美对象融为一体,提高幼儿捕捉事物个性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成文,幼儿美术活动创新与实践.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7

[2] 師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J]学前教育研究 2006.01

[3] 张琪. 挖掘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活动. [J]教育现代化 2005.10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培养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