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2020-09-13于立军
于立军
【教学目标】
1、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2、把握诗歌情感的变化,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情感的变化,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
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位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戴望舒,一同走进他的《雨巷》。
环节一 初读感知(6分钟)
正字音
1、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出示有关全诗内容的幻灯片)
2、请一名学生朗读,并请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纠正字音——指导诗歌的停顿处
3、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哀婉伤感。明确: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知意象
1、在诗中,“我”想逢着一个什么样的姑娘?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
为什么说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关于丁香花的幻灯片。)
丁香:淡紫色或者白色,容易凋谢。
2、在这四句诗中,丁香是和怎样的一种情感相连的?
明确:愁绪。
(板书:情感)
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就是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
环节二 品读诗美
意境美 (7分钟)
1、这首诗中除了“丁香”这个意象之外,还有什么意象?我们先从前两个诗节中找一找。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前两个诗节
明确:我、油纸伞、雨巷、雨、姑娘
2、那么“我”是怎样的?““雨巷”又是怎样的?找一找修饰它们的词,读一读。
明确:“我”—— 彷徨
“雨巷”—— 寂寥
“姑娘”——愁怨的 哀怨的
3、试着把这些意象用一段美丽的文字串联起来(可以选取几个,也可以都写。注意运用这些意象在文中的修饰词。)
举例:江南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里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独自而又彷徨的诗人走在雨巷里,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上面这段文字很美。为什么很美?
明确:众多的意象加上诗人的情感体验构成了一种意境美。
4、试着读出这种意境美。(读一读前两节)
自由诵读,体会一下
韵律美 (5分钟)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我们试着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出示两个诗节的幻灯片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芬芳,
忧愁,
在雨中∕哀怨,
又∕彷徨;】
2、同学们看看这两个诗节有什么区别?少了什么?
明确:少了部分重复的语句。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复沓。
特意重复使用词语或段落叫反复。
复沓和反复的句子可以讓情感加强、层次清晰,赋予诗句更多美感。
教师领读三个“丁香一样的”,学生跟读。
3、找一找整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运用了这种复沓和反复的手法?
明确: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读的时候要前轻后重,前慢后快。)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读的时候要前重后轻,前慢后快。)
“走进,走进”“远了,远了”(读的时候要注意音高低的变化。)
学生展示读
4、诗歌的这种韵律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环节三 体悟情感(7分钟)
1、既然“我”希望逢着一位美丽忧愁的丁香姑娘,而且这位姑娘与诗人是心心相通的知己,那么,当这位姑娘向诗人走来时,他会是什么心情?
明确:充满期待
诗的前两节是对“相逢”的渴盼,在朗读时要注意,除了把握好哀怨、惆怅的感情基调,还要加上一种渴盼之情。
朗读体会。
2、他们相逢了吗?相逢的过程是怎样的?找找诗中的词语。
明确:相逢了。相关词:走近、梦一般的、远了、消散了
朗读三四五六小节,体会情感变化。
3、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期盼——快乐——失落 (板书)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中“甚至”一词可以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表明我心中有无尽的失落和痛楚。
4、比较最后一节与第一节的不同
明确: 只有一个词语不一样,第一节是“逢着”,最后一节是“飘过”,可以看出到最后一节,情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又有了希望。
希望 (板书)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环节四 研读 思想 (7分钟)
这位姑娘让诗人魂牵梦萦。但历来对这位姑娘的解读有所不同?
明确:这是我们对于这一意象的传统解读,但是对诗歌意象的解读并不是单一的。古人说“诗歌有可解,可不解,不必解”,对于这首诗的中的姑娘的解读,同学们不必拘泥于一种看法,解读成过去的诗人、现在的诗人和将来的诗人都可。解读成诗人经历了一场恋爱风波也可以。
环节五 再读(4分钟)
同学范读(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