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研究
2020-09-13邢东霞马俊香沙丽艳桑艳红张婧
邢东霞 马俊香 沙丽艳 桑艳红 张婧
在科学技术极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革新和人才建设在增强国力中至关重要,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直接影响着学生及学校的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源动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
课程改革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教材、授课方式、课堂展现、学生的评价准则赋予了崭新的面貌,而这却恰恰致使众多中学数学教师不能有力地抵抗新形式的挑战。而部分教师则对教学中某些课的重难点、教学节奏、课堂的突发状况不能很好的掌控。
于是如何使初中数学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得到整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并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共享,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组建一个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们自愿与教师群体广泛合作、互相学习,使群体和自身都得到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内涵
1.1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又可称为教师专业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两种理解,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意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本研究是从第二种视角出发,探讨的是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导向,或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以教师知识、教学技能、教育信念等专业素质为提高内容的教师个体内在动态持续的终身发展过程,并且教师自身在此过程中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2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研究有很多,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指同学科、同学段的教师自愿组成,以学校为基地,在一起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它是由多个教师联合组成的一个发展型组织,他们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遵循共同的约定,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在知识、方法、资源和成果上采取共享;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既是集体的拥护者、受益者,更是同伴工作的帮助者和责任的承担者,是同伴互助的最高组织形态。
2.初中数学教师的特点
2.1基本特点
2.1.1思想政治特点
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且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求渗透德育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有良好的品德素质,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实施德育教育。
2.1.2教学反思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总结,并从中找出不足,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在庆祝取得进步的同时,正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是否适应课改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等等
2.1. 3知识结构特点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工具学科,初中数学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具备必要数学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验。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等。各种相互支持与渗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加快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2.1.4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两个方面。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新课标的能力;灵活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对学生发展探索、创新能力的指导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还应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是以教师本人为对象或以学生为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是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其次是具备识图、画图的基本功;第三是板书设计的基本功;第四是制作教具的基本功;最后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试卷。
2.2数学专业特点
2.2.1专业知识
数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需要数学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足以胜任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其次,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更科学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后,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2.2.2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化归、数学建模、分类、数形结合、方程、函数等三十多种。
2.2.3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指能够快速、成功的解决数学活动的个性特征。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解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3.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备受瞩目。早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往往是通过外部要求,被动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这种形式忽视了教师自身的作用,而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应该是要求教师自主发展,形成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结合研究认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教育学专业知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数学观。初中数学教师处在改革的一线,迫切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另外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时,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
3.2数学学科专业知识。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以初等数学为主,了解初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方法的社会文化背景,更有利于教学。加强数学学科知识,特别是数学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帮助教师领悟现代数学思想,提高数学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3综合文化知识。现如今学生知识涉猎广泛,在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跟学生交流,教师也迫切的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了解一些生活哲学,学习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3.4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更重视教师实践知识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知识初中数学教师更需要实践类知识,这类知识需要通过个人探究或者同事合作交流获得。
4.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
4.1基于常规备课的协作学习模式。我校对共同体成员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整体目标和整体教学进程,以及学生学习的意愿和参与程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这是共同体活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定期开展教学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各位教师分享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心得、实践经验,以促进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了解,相互协作,共同学习,为教师从“知”转变“行”奠定基础。
4.2基于课堂教学的互动探索模式。我校采用青年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等形式,组织共同体成员进行观摩、评价,期间每位成员及时整理听课和评课记录,并通过教研活动进行简要的说课,然后共同体负责人指导各成员提出问题,交流和分享典型经验和学习成果,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把学习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以后的课堂实践中,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成长。
4.3基于专题研究的“反思——实践”模式。我校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某些突出的问题,集体学习研究专业书籍,并进行探讨和交流,记录实践过程,负责人对全体成员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性发言,带领成员整理教学研究的成果,同时提出存在的问题。过后成员及时进行归因总结,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共同记录教学案例,并撰写学习心得,整理成研究论文。对于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确保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保证专题研究效果的提升,促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5.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5.1共同体制度不够完善
通过访谈发现目前我校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非正式的学习型组织,少了行政力量的干预,同时也缺乏系统化的规章制度,也从侧面反映了共同体的组织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5.2共同体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
通过访谈可以看出实际上衡量教师能力的主要是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部分教师不得不为了达到与自己奖惩、晋升相关的指标而奔波,而这些非常不利用于共同体和教师自身的发展。
5.3共同体教师缺乏深度合作
调查发现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能够表现出些许协作性,此外的其他活动的协作程度较差。在问及协作过程中的实施困境是什么时,多位教师表示,成员间的互动貌合神离,交流缺乏坦诚深入。可见教师间的合作程度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协同合作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思维方式。
5.4共同体参与连续性、实效性不强
很多教师无奈的表示,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实际中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大多教师很难协调时间按时参加活动,不能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参与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不强,随着教师研修共同体的逐渐发展,共同体内部的向心力以及政策层面强制性越来越弱。
5.5教师教研能力有待提升
课题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教研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困难: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教科研水平较弱,对共同体目标认同感低,敷衍应付,主动性差;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甚至影响到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因此,教师的教研能力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模式的改进策略
6.1学校方面
6.1.1健全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任何组织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制度化的安排”。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成员提供行为准则,使成员的一切活动都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强化学校管理力度,如利用定期考核、奖惩措施等激发教师参与到研修共同体中。可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例如,教师间比较的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参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改变过去过于功利的评价标准,促进教师自身及共同体的发展。
6.1.2必要的时间、空间保障
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难以保障参加共同体活动的时间。因此,学校要优化保障机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共同体的活动当中。此外,还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保障教师研修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6.2共同体方面
6.2.1加强成员间的深度合作,增强凝聚力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要求思想碰撞的合作型的教师文化,平等对话、彼此信赖、促进教师的深度协作。研究发现,共同体成员在教学和教研遇到困难时,大部分會选择向同伴寻求帮助。不过,目前的教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效果不明显。为此增强合作意识,倡导良性竞争,增强共同体凝聚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激励教师间的合作。
6.2.1赋予共同体成员一定的权力和责任
共同体的构建不应该只是专家和教研组长的事情,应该赋予每一位教师自由表达的权力和责任,认真倾听,平等对话,进而提高共同体发展的内驱力。特别是青年教师赋予一定的权力,让其有价值感,增强其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促进共同体的研修学习。教师在参与共同体时承担责任,对预防教师参与共同体频次不高这一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即每一次研修的教师都要对知识有所建构,可通过反思、微格教学、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
6.2.3重视成员身份的转变
尽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不是行政性组织,但其存在需要一定的行政性支持,学校管理层面方面的支持能够为教师参与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智力支持主要来自于有经验教师和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随着共同体的发展,教师也在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有新的教师加入进来,要注重教师身份的转变,保证共同体成员充满生机和活力。
6.3教师方面
6.3.1增强自我提高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这个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提高意识,能够积极参加共同体活动。此外,教师在参加共同体活动中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内在需求,所以教师自我提高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6.3.2提高合作交流反思的能力
通过制定合作目标,明确责任保障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中合作的实施。在实践中,因为种种原因教师的合作程度不高,效率低下,为了共同体的发展,教师应该摒弃个人中心的思想,提高合作交流反思的能力,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6.3.3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自信
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只对提升教学技能感兴趣,不愿意进行理论学习研究。一线教师教学方面经验丰富,但是教育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教育理论对教学的重要性,善于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到共同体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不断研究学习,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以研促教,提高自身教研能力,进而提升自身
参考文献
[1]王旭红.论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J].华夏教师,2016(08):52.
[2]张世相. 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基本特征的研究[D].東北师范大学,2010.
[3]潘亦宁,王珊.中学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4):13-15.
[4]罗琼.教育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研究——以平水传习工作室为案例[D] .山西师范大学,2015(6) .8
[5]王晓英.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践探索[J] .学周刊-教育与教师,2017(17) .15-16
[6]张玲.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7]陈慧玲. 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宁夏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