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情绪调节策略

2020-09-13吴水光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节情绪方法

吴水光

【摘要】情绪是生理唤醒、认知评价和行为及表达反应带来改变的复杂模式。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愉快的学习,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控制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教学渗透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一般采用认知转换法、自我宣泄法、自我安慰法、自我暗示法、自我放松法、转移注意法来调节情绪。

【关键词】情绪 调节 方法

情绪是生理唤醒、认知评价和行为及表达反应带来改变的复杂模式。要培养小学生情绪调节的能力,首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负面情绪及其危害,树立自觉调节负面情绪的意识,然后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六种方法,选择最有效的、易于掌握的调节方法来调节负面情绪。

一、小学生常见的负面情绪

1、焦虑

对于学生常见的学习考试焦虑,对于这样的学生引导其自我暗示:“这不过是普通的考试,没什么好紧张的”“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一定能考好的”;还可以教会学生自我放松:做深呼吸,在吸气时越来越用力握紧双拳,然后慢慢呼气,紧握的拳头随之渐渐松开。这样做几次能有效缓解紧张,使心情平静。很多学困生其实平时很用功学习,其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思维和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或接受能力差或方法不当。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优势,从学习以外的方面树立信心会更有效。让学生发现“虽然成绩不好,但我篮球打的好,可以往体育方面发展”;“我成绩不好,但口才好,会照顾人,深受同学欢迎,我也是很棒的!”

2、抑郁

对于悲觀厌世的或缺失家庭温暖、孤独无助的留守学生的抑郁,可以用认知转换法,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留守生活:“其实父母很爱我,不然就不会为了改善我的生活条件背井离乡;父母不在身边,磨练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独立能力和生活技能”……由于生活苦闷、压抑等造成的抑郁,适用自我宣泄法,把心中的压抑、苦闷释放出来。

3、愤怒

让学生认识愤怒、冲动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带来伤害,从而自觉制怒,比产生愤怒情绪后再来调节更重要。可以开一次《让愤怒静静地走开》的主题班会,观看因愤怒而导致的案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愤怒的危害。只有认识到愤怒的危害,学生才会主动调节愤怒情绪。我们可以教学生在愤怒时暗示自己:“我不生气,不要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

二、小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情绪比较容易波动。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愉快的学习,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控制和调节负面情绪的能力。

(一)认知转换法

认知转换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他是大的。”抱怨的人就是人消极悲观的人,他们只看到橘子的小和酸。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积极认知,让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认识到事物的有利方面,并加以运用。

1、重新评价事物自身的性质。学习换一种方式考虑事情,重新标定它们,或者想象它们处于较小威胁(甚至是可笑的)的情境当中,都是用以减小压力的认知再评价方式。例如:当孩子羞于上台表演节目时,可通过寻找一个比他更害羞的同学引发一次谈话来减少他的焦虑。

2、重新组织对于事物的认知结构。当发生问题时,首先,我们要帮孩子分析是什么引发了它,它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其次,引导他做出计划,并按计划去执行。最后,鼓励他“没我想象的那么糟”。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功。

(二)自我宣泄法

自我宣泄法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把情绪表达出来,发泄出来,不要压抑、默默忍受。但要注意在宣泄时不能影响和危害他人,也就是说自己的宣泄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宣泄的方法主要有哭、诉、写、喊、动。现实生活中宣泄的方法很多,采用宣泄的方式因人而异,但宣泄时要注意时间、场合,合理发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负面情绪,给他人带来影响或伤害,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气,最终以求得平衡。

(三)自我安慰法

当孩子失意或遭遇挫折时,情绪极易受到影响而悲观失落,这时就要懂得自我安慰。自我安慰看起来有点自欺欺人,但对情绪能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有时候当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不防引导他们对自己说:“它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我不需要它。”或者不妨试试阿Q的“精神胜利法”, 得不到的东西,可以用想象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四)自我暗示法

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学会从积极方面暗示自己。如考试或表演前紧张时对孩子说,“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你会发挥得很好的”。失败时,可以鼓励他:“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已经很优秀了!”除了语言暗示以外,还可在行为上稍作改变,以调节情绪。如发现孩子心情不好时,在课堂上找机会夸奖他;也可让他到风景优美的地方走走,自然会对人的情绪起到暗示作用,产生良好影响。

(五)自我放松法

当情绪紧张焦虑、惊惶不安、身心疲惫时,自我放松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方法。常用的自我放松方法有腹式呼吸法,即通过呼吸调节能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通过缓慢吸气——抑制呼吸——缓慢呼气来达到逐步放松;想象放松法,即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想象来达到精神上的放松;肌肉放松法,即通过逐步放松肌肉来缓解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六)转移注意法

负面情绪具有排他性,导致思维狭窄,无法解脱困境,“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便是对负面情绪最生动的写实。注意转移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产生负面情绪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负面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如愤怒、冲动时,可以引导学生抽身离开,暂避冲突的锋芒,去跑步、打球、下棋、听音乐,去进行一些可以独处的活动,以及那些可以做到并得到更好的享受的活动。待原来的激愤和冲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再认真反思对应策略。

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学校里一两个心理老师就能完成的事,它是一项面向全体师生的、长期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主题教学》广东省语言音像出版社 吴发科

2、《情绪心理学》台北心理出版社 冯观富

3、《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猜你喜欢

调节情绪方法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情绪认同